新浪广东 顺德

伦教三洲:3公里文化生活圈 重现乌洲水乡情怀

新浪广东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顺德“美岸”行动系列报道⑤】

乌洲村是位于伦教三洲社区内一个自然村,有千年历史,被列入《佛山市古村落活化名录》,村内的乌洲涌贯穿而过。伦教街道美岸项目便选址于此,通过活化历史遗迹、美化沿岸环境,建设传承文化、生态怡人、便民利民的滨水空间。

项目总规划面积达3万,范围北至乌洲水闸,经粮库路南至玉带桥西,西至乌洲路玫瑰园路口,计划分为两期实施,一期已基本完成。同时,通过融合历史元素和水乡风情,整合三洲文化旅游片区,打造3公里文化生活圈。

唤醒古建活力,古村落焕新颜

乌洲村内有宗祠家庙、镬耳屋、南北屏障碉楼等历史建筑,土地诞、关帝诞等民俗文化活动也保留至今,历史气息浓厚。

乌洲涌旁伫立着一座更楼,在抗日战争期间,它发挥着打击日伪部队、保卫乡村的重要作用。经过数十年岁月打磨和战火洗礼,更楼虽有破损,但依旧屹立不倒。

为活化抗战时期历史遗迹,项目将更楼及周边区域改造成休闲绿地公园,方便群众通过汀步园道走近更楼,重温红色记忆,汲取精神力量。

与更楼辉映的大洲粮仓,见证着前辈们以船运粮的岁月。过去,每到交粮的日子,村民就会将晒好的稻谷打包放上艇仔,运至粮仓的埠头交货。随着经济社会发展,2007年,政府在乌洲村建立粮食中心储备库,粮仓退出历史舞台。

而今,紧贴粮库的围墙经改造,通过一幅幅漫画、一段段文字,向在周围散步的群众展示着上述历史。

乌洲涌河道两侧杉树、龙眼树林立,项目依托这一自然形态,保留并延续河岸林木资源,还原河道蜿蜒柔和的自然驳岸,营造可供休憩观景、集散停留、悠闲游玩的亲水空间。

项目还改造了闲置空地、防汛站,拓宽了道路并划分了停车位,提供休闲场所,方便群众出行。

汇聚各方意见,方案贴近乡情

项目紧紧围绕群众留住美丽乡愁的夙愿,在“乌洲拾光里—拾起儿时的记忆,重现乌洲水乡情怀”的理念指引下,结合文化元素和水乡风情,着力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乡村景观。

为了使项目更能体现本土乡情,听一听周边村民这些懂乌洲的人的意见、多与其沟通是大有裨益的,有助于凝聚共识、争取支持,这一观点贯穿了从清岸到美岸过程的多个节点。

清岸工作开展时,为顺利给美岸行动腾出空间,通过做实沟通和政策宣讲的工作,促使村民配合清拆,乌洲涌沿线脏乱差现象的整治工作顺利推进,共解决驳岸杂乱、违建侵占、闲置空地乱堆乱放等问题25宗,释放美岸空间1411

项目实施过程中,伦教城建办认真与周边村民开展会商,确保各项规划设计符合群众对家园改造的诉求,实现“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目标。该办针对历史建筑迁移事项,和设计单位、村民开展充分协商,结合村民意愿和生活方式确定施工方案。

关于乌洲涌景观提升工程的建设,于施工前组织开展现场协调会,广泛收集意见,调整设计方案,让美岸项目更契合群众生活所需。

“在施工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可以及时反映。根据相关意见,我们会适当调整。”项目负责人如是说。

串联文旅资源,带动乡村振兴

以水美岸美为文旅业发展创造有力空间,以生态振兴赋能乡村振兴。

接下来,伦教计划深入开展全域旅游发展,推进旅游城镇、旅游村落、风景庭院、风景园区、风景道等建设,实现“处处是景,时时见景”的风貌。为提高规划整体性和系统性,伦教还以乌洲涌美岸示范项目为纽带,串联三洲社区的千里驹故居、678文化街、三洲中心公园等众多景点,实现百里芳华碧道与沿线历史文化景区的有机连接,有力整合区域内旅游资源,打造具有三洲风情和记忆的水乡景观。

“在水清岸绿环境里,把各旅游点串珠成链,让儿时的记忆系统重现,街坊都好开心!”附近村民看到伴随自己童年成长的一方方景致活化开发又得以串联,不由得竖起了大拇指。

结语

乌洲涌美岸项目只是伦教美岸行动的一个缩影。接下来,伦教将继续推进辖区内河涌周边环境提升工作,打造伦教大涌、羊大河、鸡洲大涌组成的内河涌滨河生态网,进一步推进伦教百里芳华碧道和伦教公园建设,打造“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滨河景观,形成“外江内河”双环紧扣的生态景观长廊。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