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广东 顺德

产业协作“结硕果” 顺德在剑河全方位开展“造血式”帮扶

政府网站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顺德驻村干部来了,我们村的环境变好了,收入提高了,生活幸福感越来越强。”贵州黔东南州剑河县南岑村的村民杨姐笑着向记者说。这几日,记者走进剑河县,聚焦顺德区驻剑河县工作组在当地开展的产业协作、消费协作、教育医疗组团式帮扶等系列工作,实地感受顺德东西部协作工作在剑河县“结出”的丰硕成果。

2021年3月起,顺德接过脱贫攻坚的“接力棒”,开启新一轮的东西部协作工作,结对帮扶黔东南州剑河、三穗、台江、雷山四县。2022年,佛山顺德在剑河投入东西部协作财政资金6295万元,实施项目30个;选派13名老师及18名医生赴剑河县、开展组团式教育、医疗帮扶;引导社会帮扶资金及物资共计900万余元,助力剑河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的“春风”吹到了黔东南州,顺德又是如何在层峦叠嶂的剑河县里,书写乡村振兴的新传奇?

产业开到“家门口”

内生“造血”,助力剑河富民增收

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道路上“管根本、管长远”的举措。森林覆盖率达72.42%,“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理环境是剑河县艰苦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顺德驻剑河工作组按照“建链、补链、延链、强链”的产业发展思路,确立了发展林下特色产业的方向。

临至岁末,在剑河县的粤黔东西部协作现代农业产业园里,岑松镇南岑林下中药材产业示范基地甚是热闹。驻村干部和村民们一边观察着南五味子的生长情况,一边与当地集体经济合作社的创业大学生热烈讨论着,谋划推动村里种植的中药材走出剑河大山,在粤港澳大湾区市场打响名号。

“顺德帮扶资金迅速到位,而且向我们派出了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对我们的种植技术进行指导,还对本地的村民进行培训,促进了务工人员的到岗。”南岑村驻村第一书记向明宣表示,“顺德力量”的注入,使得南岑村的产业建设驶进“快车道”。

产业基地修建起来了。2021年底,南岑村利用佛山顺德东西部协作帮扶资金657.5万元,完成了第一期1000亩南五味子基地建设及3.3公里产业机耕道的新修和硬化项目。2022年,南岑村还将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610万元,完成20亩南五味子育苗基地的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的建设。

村里的育苗大棚也架起来了。南岑村大坪组里,约有20亩的育苗基地建设起来了,由于南五味子种植周期长、见效慢,为提高育苗大棚的利用率,南岑村将基地的其中3亩地用以育苗,剩下的17亩用于精品蔬菜的种植,春节过后蔬菜收成,土地便可再用以育苗。

产业搬到了自家门前,村民的“钱袋子”自然鼓起来了。“村民可以通过务工收益、土地流转、产品分红三个主要方式增加收入。”向明宣说,通过这三种方式,村民们一年每人至少能创收4万-5万元,光是务工收益,收入就比之前翻了十倍。

一直以来,工作组致力于规范、连片扩大“两茶一药”种植规模,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利用东西部协作资金因地制宜发展白茶、林下中药材种植业。并且通过帮扶项目的实施带动,共建了东西部协作现代农业产业园,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和农产品加工产业链项目,引导入园实际到位投资额4072万元。接下来,工作组还将差异化推动生态渔业这一新领域的发展,引导顺德区东民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到剑河落地,发展大口黑鲈鱼养殖产业。

顺德资源“引”进来

聚焦剑河优势“打出名堂”

借助顺德“东风”,工作组聚焦发展剑河优势产业,持续吹响剑河产业“主力军”战斗号角。

食用菌产业是剑河县“一县一业”的主导产业,也是当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走进贵州剑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食用菌自动化生产线正有条不紊地运转着,通过炒制、灌装、封箱等多道工序后,一批批鸡枞菌加工产品便会被运送到各地销售。“经过深加工后,黑皮鸡枞菌的产品附加值大幅提升。”公司总经理袁凯表示,深加工工艺能将“灰姑娘”变成“小公主”,让黑皮鸡枞菌的价值最大化。

作为剑河食用菌产业在深加工领域的又一新尝试,贵州剑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不仅要“造好货”,还要“销路佳”。“销售渠道上,我们的货品不仅在本地的市场露面,更是上架了顺德帮扶农产品销售体验中心,也吸引了一批顺德企业来考察,目前也已初步形成合作意向。”袁凯介绍说。

“黔货出山”的推行,贵州剑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只是黔东南州企业中的得益者之一。依托顺德区背靠粤港澳大湾区的市场优势,顺德驻剑河工作组积极“打通脉络”,构建两地农产品信息联系共享机制,深入开展消费帮扶协作。据统计,今年顺德区共帮助剑河县销售农畜牧产品和特色手工艺品共计10779万元。不仅如此,工作组更是利用东西部协作资金1300万元用于支持剑河县农产品深加工建设项目,通过招商引资,重点引导木材加工、中药材加工、优质农产品销售加工、文化创意、旅游开发等优质企业落地剑河,据统计,2022年新增引导落地投产企业10家,投入实际到位投资额2.5236亿元。目前,剑河沃德沐财农林科技有限公司、广东便捷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顺德区东民水产有限公司等与剑河县签订合作协议,就种植“泡桐”系列林木、山泉水加工等剑河优势产业开展合作。

温泉,是剑河生态旅游的一张亮丽“名片”。剑河温泉,散发着未经雕琢的、独特的原生态魅力,使不少省内外旅客心向往之。如何利用剑河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助力当地文旅产业提质增效?顺德企业给出了答案。

2021年10月,佛山市口岸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以下称“口岸文旅”)来到剑河,正式与剑河县人民政府签订了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合作框架协议。今年5月,贵州口岸黔苗旅行社有限公司正式落地,并迅速开发出黔东南旅游的系列产品,面向广东市场销售。其中,2022年7-8月,该旅行社成功输送1200名游客到黔东南州,销售剑河温泉酒店客房600多间。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必将有效带动交通、餐饮、住宿、娱乐、商品等行业的消费,为本地乡村及周边群众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从而增加村民的经济收入。至此,贵州口岸黔苗旅行社成为了顺德与剑河文旅产业合作发展的新纽带,“顺德文旅力量”持续入黔,源源不断地为剑河文旅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全方位协作帮扶

顺德干部奋斗足迹踏遍剑河

自结对帮扶以来,顺德区组织了胡锦超职业技术学校、华侨中学、龙山初级中学、北海小学、顺峰幼儿园分别结对帮扶剑河县中等职业学校、剑河县民族中学、剑河县第四中学、城关六小、城东幼儿园,从职业教育、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全学龄段开展教育结对帮扶。此外,顺德更是投入3130万元援助剑河县第五中学项目建设,该校于今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及时缓解了县城易地搬迁人口增加导致的学位不足问题。

来自顺德容桂容山中学的杨家权挂任剑河县民族中学副校长,与其他三位来自顺德的老师“结伴”来到剑河县民族中学。他们来后,学校的“支教办”成立起来了。“我们首先是完成常规教学,我开展了一个顺德乡村振兴班,通过科组开展的集体备课、培训和讲座的形式,带动这里的老师自我增值。”杨家权说,接下来会开展更多的实践活动,引领学生眼界“走出大山”。

2022年,除顺德区大良街道结对帮扶剑河县观么镇之外,还新增顺德区伦教街道结对剑河县南加镇,除支持观么镇帮扶资金20万元、南加镇15万元以外,还积极动员辖区内的慈善力量助力观么镇、南加镇乡村振兴,今年以来,顺德相关单位共向剑河各帮扶村捐赠结对帮扶资金共269万元。

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顺德围绕剑河优势企业精准发力,如今的剑河,正在逐渐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顺德“输血”“造血”式的乡村振兴之树在剑河落地生根,相信在祖国乡村振兴的“春风”下,必定日益枝繁叶茂。

文/珠江商报记者冼颖仪

图/珠江商报记者林安迪

来源:珠江商报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