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顺德鱼生 游美丽渔场 看均安的“颜值”和“味力”

媒体滚动
关注7月31日下午,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教授曾国军带领90多名嘉宾、师生、企业人员到均安实地参观,在均安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黄东青陪同下,了解均安美食文化和餐饮业发展情况。
据介绍, 第二届中国酒店管理研究年会暨第六届饮食文化生产学术会议走进均安实地调研文旅和农业融合发展情况。该活动旨在进一步提升酒店和餐饮管理研究,为学界和业界提供更多有价值的经验。
均安鱼生薄如蝉翼、爽脆香甜,还流传着一段与慈禧相关的故事。至今,在均安仓门梅庄欧阳公祠,还有一面由咸丰年间己未科甲探花李文田手书的“绍德堂”匾额,右上方有慈禧御赐的“味道之腴”字样印章,相传为慈禧品尝李文田贡奉的鱼生后所赐。均安草鲩正是用于制作顺德鱼生的常用食材。2023 年 5 月,“均安草鲩”获“国字号”荣誉,正式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均安三面环水,丰富的水资源、充足的光照不仅让此处的草鲩拥有更高的蛋白质含量,更通过渔民日积月累的养殖经验,摸索出一套“过池养殖+吊水养殖”的特色养殖方式,让均安草鲩鱼肉紧致、鲜美爽滑、无土腥味。
在均安镇“619美丽渔场”,考察团了解“均安草鲩”科学养殖情况和尾水处理工作情况。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在读博士方一舟认为,从鱼的养殖到生产加工,从农田到餐桌,食材可溯源,均安对草鲩这一食材把控精细,为消费者带去了安全、美味、放心的食材。目前,均安镇草鲩养殖面积超 1.1 万亩,年产量 18476 吨,产值达 2.4 亿元,是均安农业的特色主导产业和富民产业。

在均安南沙旅游接待中心,这是集美食、民宿、研学于一体的文农旅项目,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示范田”。在智慧渔业展厅,设有人文文化、产业发展、产业融合、农业未来等展区,以历史图片展示、3D打印模型、视听影像与互动体验装置的形式,展示着延绵数千年的渔耕文化发展历程,以及顺德渔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展厅内,还可以透过窗口,看到工人们正在预制菜生产线前忙碌着。
现场,来自均安的5名大厨现场烹饪多道知名的顺德菜式,介绍菜式的特色与制作工艺,在品尝均安蒸猪、均安烧猪、均安招牌鱼茸羹等均安特色菜的同时,考察团一行也参与体验了特色美食制作工艺。
近年来,均安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上施力,以广东顺德均健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重点,打造集优质水产研发、特色美食、旅游接待为一体的产业融合发展之路,让均安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国军认为,从吃到制作体验,也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打造研学文旅产品,有利于引导近郊、短途周末亲子游,了解地方美食、地方文化,体验地方制作技艺。不仅如此,均安作为世界美食之都的一个镇,在均安草鲩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打造、地方民俗文化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也吸引了不少远道而来的客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