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岭读书沙龙回顾 读懂舌尖上的岭南

新浪广东
关注食一份捞起鱼生,领略一番广府文化,饮一口红荔米酒,舌尖遍游岭南风光。
作为九大“世界美食之都”之一,顺德也是誉满天下的“厨师之乡”、“烹饪之乡”和“粤菜之源”,源远流长的顺德饮食文化成就了不少经典佳肴,也大大丰富了粤菜菜谱。
9月24日上午,第76期凤岭读书沙龙邀请到佛山著名作家盛慧,分享他的散文新作——《粤菜记》,与书友们在顺德美食博物馆品尝来自世界美食之都的美食,感受诗意大良的浪漫风采。

盛慧深耕广东文坛约十年,是一位创作多面手。其散文集《外婆家》、长篇小说《风叩门环》等对故乡的回忆性书写,文字清丽隽永,带有浓厚的地域风格,构建了富有特色的时代片段与历史记忆,也传递了作家的乡村、田园理想。此次创作《粤菜记》则是源于盛慧与粤菜的不解之缘。
现场,盛慧与书友们分享了其创作历程,还与顺德区人大常委会专家、顺德华侨粤菜文化促进会会长孙敏,顺德厨师协会副会长黄德恩等嘉宾展开一场关于美食与文学的精彩对话,共同赏析此书,深入讲解粤菜的历史文化。

“我小时候很贪吃,对美食特别感兴趣。《粤菜记》是我在2019年写《大湾区的乡愁》时延伸出的想法。我认为乡音、美食、建筑是最容易引发乡愁的元素,所以在书写《大湾的乡愁》时,我便计划写一下大湾区的小吃。原计划只写2万字,但一写就收不住了,从5万字写到了超过17万字。于是,我把这些美食重新梳理,单独出了一本书。”盛慧表示,写美食不光要看素材,查文献,最重要的是要亲自吃。所以在创作《粤菜记》时,三百余种菜式,他都一一品尝,甚至有的菜式反复吃上好多遍。“美食不仅是味道,还是记忆和情感。《粤菜记》之所以打动人,是因为它不仅写菜,还写菜背后的故事,更写心态平和、创新务实的岭南人,通过将本土美食与个体记忆结合,倡导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传达美食背后的思想和价值。”盛慧说道。

《粤菜记》是一部纪录片式的粤菜全景散文,也是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的首本全面介绍粤菜的图书。写佳肴美食,也写世相人心;追寻粤菜故事,也折射粤地文化;写粤菜行业发展变迁,更包含烟火温情与人间冷暖。全书描写菜式超过三百种,关注经典,也关注家常;关注“大菜”,也关注小吃。不仅包括传统的广府菜、潮州菜、客家菜,还包括新派粤菜。作品情感与内容兼备,文学性和历史性并重,生动细腻,韵味悠长。
二十万字、三百种菜式、数十位名厨、十张美图......在书中,盛慧以味觉为钥匙,接通食物与记忆、食物与文化之间的隐秘关联,致力塑造一个令人神往的“舌尖上的岭南”。
书中多数篇目在出版之前就获得《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人民文学》等重磅媒体和期刊的关注,也收获香港“食神”戴龙、著名演员斯琴高娃、著名学者梁永安、著名作家邱华栋、著名导演陈晓卿、著名作家葛亮等重量级文化名人的力荐。据悉,该书上市仅三天即登顶“当当新书飙升榜”,并荣登“文学好书榜7月新书榜”。
孙敏表示,中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美食的标准不仅在色香味,也在文化、礼仪、养生、意蕴等方面,由精神层面与物质层面多种元素构成。

“《粤菜记》越读越有立体感,描写非常细腻,表述亲切。”黄德恩称盛慧是一名超级吃货,也是因为他对美食是发自内心的热爱,才能把美食描写得如此生动。

交流互动环节中,书友们畅所欲言,分享自己的看法,在思维碰撞的火花中打开更多视角,收获了更深刻的见解。一位书友在分享会上说:“我是盛慧老师的忠实书迷,《粤菜记》有很多打动人的地方,我读过后也想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在活动尾声,盛慧为书友们签售新书,主办方更邀请满登登酒楼特别准备顺德传承点心和创新小吃,供大家品尝,沉浸式了解粤菜文化。



用一本书读懂舌尖上的岭南, 本期凤岭读书沙龙圆满结束,没能参加的书友们不用遗憾,关注“大良文化”公众号,期待在下期活动与你相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