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3D打印替代传统假肢?深圳引进医学3D打印技术

羊城晚报金羊网
关注
CFP供图
记者 黄顺
10岁女孩因为骨瘤,两年前进行了骨切除,但效果不佳。近日,深圳“三名工程”引进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3D打印创新研究中心,其水平国际领先。女孩的病例正好可以使用3D打印先进技术,而且许多难题将迎刃而解。一旦手术成功,将成为国内的典型案例。面对如此诱人的局面,目前家属仍在考虑,略显犹豫。
有可能既保命又长个吗?
两年前,8岁女孩小彤因为左腿患了胫骨上段骨肉瘤,在深圳市二医院做手术。由于小彤尚未完成发育,因此在与小彤父母商量后,当时医生保留了膝盖上半部骨骺,仅切除了下侧的骨骺,并为她装上了一个标准型的下肢假体。
按照医学的说法,骨骺是一个人能够“长个儿”的重要因素。每个人的膝盖、脚踝等骨关节连接的两侧,均有骨骺。所以,保留了骨骺,也就等于保留了儿童骨骼生长的“发源地”。
然而两年过去了,由于下肢假体与上侧自身股骨不够匹配,与膝关节无法完全咬合,影响了膝关节的稳定性。这不仅让小彤上半部股骨发育畸形,还导致下半部假体移位,如今,小彤的左腿活动困难。
“像小彤这样的情况,按照常规手术做法,当时有两种选择。” 市二医院骨关节骨肿瘤科主任医师尤微表示,第一种,切除整个膝盖,包括上下侧骨骺,安装延长性定制膝盖假体。这样做,小彤无法靠自己长个子,只能隔几年通过手术,机械性增加假体长度,而且感染风险很大。第二种,就是后来的做法,保留上半部骨骺,让它有继续生长的可能,但是畸形风险同样很大。
有了3D打印能怎么做?
一个好消息是,日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3D打印创新研究中心深圳分中心在市二医院揭牌。它标志着我省首家高水平医学3D打印临床应用创新平台落户深圳,是我市医疗卫生“三名工程”引进的又一项重磅成果。
回到小彤的病例。据尤微介绍,按照以往做法,目前小彤上半部股骨发育畸形、下半部假体移位,唯一的手术选择就只能把上半部骨骺切除,安装假膝盖。
目前引进了3D技术之后,小彤的手术有了新选择,那就是使用3D技术,首先是保留膝盖上侧骨骺,仅需切掉矫正凸出正常形状以外的畸形部分,将骨表面磨平,然后利用3D手段打印一层“外皮”,贴在上侧骨的表面;其次再打印出下侧与膝关节完全贴合的3D假体,即可解决小彤的问题。
新技术到底先进在哪里?
可以看到,与传统医疗相比,3D打印在医疗行业的应用,其最大的先进性就是可以制作非常复杂的异形结构,而且能与每个人具体的不同尺寸完全贴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3D打印创新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现阶段,3D打印在医疗行业的应用阶段以口腔修复、定制化假肢、手术导板、植入物等初级阶段占据主导;医疗3D打印的中级发展阶段,应该是打印简单器官组织,比如耳朵这样的软骨组织以及血管组织等,国外在试验方面已经取得成功,缩短了人类临床应用的距离;而医疗3D打印的高级阶段,很可能是重要、复杂的器官组织打印,比如肝脏、肾脏、胰脏等。
市二医院骨关节骨肿瘤科主任医师尤微告诉记者,从制造工艺上讲,3D打印属于“增材制造”,这是它最核心的先进技术。
患者家属的担忧在哪里?
事情并非一帆风顺。尽管理论充分,前景看起来也是一片光明,但截至发稿时为止,患者小彤的父母仍未决定是否做这一3D打印手术。
小彤父母的担忧之一是费用问题。由于国家尚未出台相应的收费标准,目前3D打印植入手术在全国各医院均是零星案例,多应用于疑难重症患者,多是以临床试用研究进行。因此,在小彤的案例上,市二医院同样没有给出费用标准。而且,3D手术目前还未列入医保范围,就算医生预估“其费用应该比传统假体便宜”,但对患者家属来说可能仍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小彤父母的另一个担忧是,成功率与打印内置物的寿命。市二医院骨关节骨肿瘤科主任医师尤微回答该问题时称,从目前技术来看,满足这样的临床案例“没有什么问题”。不过患者家属的考虑是,毕竟医疗3D打印才起步没多久,也没有任何一个已知案例可以显示,打印的内置物寿命到底有多长。医生解释,内置物的寿命“有望稳定到孩子发育完成”。接下来万一内置物出现损坏,则不用再考虑长个子的问题,可以再切除上半部分骨骺,安装传统假体膝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