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广东 深圳科技

深圳东部打造世界级滨海旅游区 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深圳晚报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摘要: 10月22日,深圳正式公布《关于勇当海洋强国尖兵 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决定》,提出将在本世纪中叶实现海洋发展达到全球一流水平,全面建成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10月22日,深圳正式公布《关于勇当海洋强国尖兵 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决定》,提出将在本世纪中叶实现海洋发展达到全球一流水平,全面建成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受到台风“山竹”的影响,深圳东部滨海旅游景区损失较大,大梅沙等不少景区停业。9月18日和10月3日,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赴盐田区和大鹏新区察看台风受损情况并调研,表示要把灾后重建工作与规划建设世界级滨海旅游度假区结合起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滨海旅游城市的经验做法,加快建设世界级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

深圳拥有近260公里长的海岸线资源,东部地区有近160公里生态海岸线。“东部山海生态度假区将重点营造听海、乐海的滨海度假胜地及慢、静、雅的滨海生活”,今年10月,深圳市规土委公布的《深圳市海岸带综合利用与保护规划》提到。

结合灾后重建工作,东部滨海旅游景区如何打造世界级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

台风影响

大小梅沙闭园将超半年

大鹏所有户外穿越线路暂时关闭

9月,受到台风“山竹”影响,深圳东部地区多处“涉海”旅游景点遭受重创。

9月18日,盐田区召开旅游景点灾后处置情况新闻发布会,称盐田区19.5公里的海滨栈道不同程度受损,其中大梅沙段和小梅沙段损毁最为严重,预计海滨栈道直接经济损失超5000万元。目前,盐田区已对受损栈道进行封闭修缮,随着修缮工作持续推进,将陆续分段开放。

此外,大梅沙海滨公园沙滩被卷走约25万立方米海沙(沙滩面积约为16万平方米),沙滩整体下沉超过1米,基础部分严重外露,公共、建筑设施及构筑物全部受损,部分完全损毁,多处绿化被沙子掩埋,部分树木倒伏,直接经济损失预计约8500万元。

小梅沙旅游度假村景区内沙滩海沙被卷走超7万多立方米,约2000米的堤岸及道路冲垮,公共、建筑设施及构筑物全部受损,部分完全损毁,13处经营管理场所被损毁,其余不同程度受损,绿化、树木等严重破坏,直接经济损失预估超过5000万元。

由于受损严重,目前大梅沙海滨公园和小梅沙旅游度假村景区均已暂时闭园,待修复完成后向公众开放。

东部另一旅游重镇——大鹏新区的多处旅游基础设施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毁,为保证游客安全和旅游体验,大鹏新区也对辖区内的部分景区和沙滩采取了暂停开放、闭园大修的措施。例如,大鹏新区的官湖沙滩因海堤受损,暂时封闭;较场尾则因海堤受损,沙滩暂时封闭;西涌沙滩因设施设备受损,暂时关闭。此外,户外穿越方面,由于户外穿越配套设施受损,山体情况不稳定,辖区所有户外穿越线路暂时关闭。

大鹏新区应急办公室对外表示,目前暂时关闭的景区、沙滩均是受影响较严重的区域,在经过专业勘查后将会制定修复方案,具体开放时间另行通知,其他未在暂时关闭清单内的将会根据修复情况逐步开放。

灾后重建

升级滨海公园公共服务

力争实现“15分钟岸带服务圈”全覆盖

“大鹏半岛拥有丰富的山海资源,具备打造世界级旅游区的优越条件”,王伟中指出,要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和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等战略机遇,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滨海旅游城市发展经验,高标准高质量规划建设一批与国际理念接轨、与自然景观相融的精品旅游设施,全面推进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建设,加快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试验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最亮丽的生态旅游名片。

滨海旅游资源是深圳旅游资源的龙头要素。《深圳市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深圳是国内一线城市中滨海旅游资源优势最为突出的城市之一,深圳将打造成为国内知名的全域旅游示范城市、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和亚太最具创新活力的国际滨海旅游城市。将实施滨海主导战略,充分利用发挥深圳滨海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空间优势,推进全市旅游产业布局、要素配套、产品开发和项目落地,以打造国际著名湾区为目标,带动深圳旅游实现跨越式发展。

滨海旅游只能踩踩沙滩、游游泳?如何打造世界级旅游区?记者观察发现,诸多规划中都提到要改变滨海旅游功能和体验单一的局面,从公共服务、运动休闲、文化旅游、会展等几个方面进行提升。

“结合自然旅游岸线资源进行再次开发、提升,进一步拓展海滨休闲旅游功能,大力发展海上运动,推动旅游业全区域、全要素、全产业链的发展。重点发展海洋生物、高端滨海旅游、游艇帆船等优势产业”,《深圳市海岸带综合利用与保护规划》(以下简称“深圳海岸带规划”)提到,在各滨海公园同步规划文化服务、小型餐饮、社区咖啡吧、书吧、健身设施等公共服务设施,实现“15分钟岸带服务圈”全覆盖,丰富公共服务和健身服务功能。

在历史文化资源的发掘方面,上述规划提到,将充分挖掘大鹏所城、梅沙烟墩等海洋历史资源,通过新建或改造海洋文化旧址、渔港等,对传统海洋文化进行保护和弘扬。推进大鹏所城旅游区升级改造,充分利用大鹏所城及周边历史文化资源,对山海城整体空间优化设计,创造文化体验、度假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海岸特色空间。另外,鹅公湾—南澳岸段定位为滨海人文小镇和海洋科普教育区,结合南澳渔港提升改造,再造深圳渔文化平台。盐田港—沙头角岸段重点结合墟镇食街及周边地区和盐田渔港升级改造特色风情小镇建设,彰显和推广海洋习俗、海洋文化,塑造多主题的文化体验区,近期将结合美食文化改造提升盐田渔港。

规划还特别提到东西涌将发展高端会展产业,定位为滨海旅游度假区、高端国际会展及独特生态科普教育区。

此外,提升海上运动的发展水平也是丰富滨海旅游体验的重要一环。规划提到,东部海域结合洋流特征设置潜水、帆船、帆板、冲浪等运动区,形成丰富的海洋活动体验,并建设游艇公共码头等一批海上运动基础设施,举办国际赛事和活动,打造知名、时尚、动感、健康的海上运动高地。例如桔钓沙岸段定位为海洋综合保障、海上运动及科普教育基地,发展游艇、帆船等海上运动,增加滨海旅游魅力;溪涌—大小梅沙岸段也定位为滨海旅游和海上运动区。

湾区合作

拟开通深圳东部

至香港水上航线

或与惠州共建黄金海岸旅游带

10月17日,受“山竹”影响停航修整的盐田—南澳航线复航,这也是目前深圳东部地区唯一一条海上客运观光航线,可以一览盐田港、大小梅沙风采,体验南澳渔文化。这一航线数年前曾开行,于今年8月1日正式恢复。

发展海上交通助推滨海旅游区域合作,从数份规划可以看出,在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的背景下,深圳世界级滨海旅游度假区也有着联动合作的趋势。

紧邻深圳东部的惠州,滨海旅游资源也较为丰富,包括大亚湾、巽寮湾、双月湾等。深圳旅游“十三五”规划指出,依托东部地区区位优势,深化深莞惠旅游合作,推进环大亚湾滨海旅游休闲带建设,加快三市旅游一体化发展进程,进而联通粤东粤北,提升东部城区在深莞惠经济圈(3+2)旅游合作发展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好地发挥深圳经济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

在与内地周边城市的合作方面,深圳海岸带规划也提到,加强与周边城市如惠州、珠海在无居民海岛保护与开发、游艇线路、海上运动、公共锚地等方面的共建共管,利用大亚湾及其东部联合开发海域进行一些海上活动空间的合作共建,共同举办帆船游艇等赛事。

“加强旅游产业规划对接,积极参与深圳黄金海岸旅游带建设,打造百里黄金海岸旅游带,建成国际国内知名的滨海休闲度假旅游首选目的地。”今年2月,惠州市发改局在回复政协委员的提案时也提到了类似表述。

深圳海岸带规划还提到促进旅游产业向高端业态转型。开辟旅游专用口岸,开通连接香港和深圳东部的水上航线,带动深港澳水上旅游交通发展,承接港澳邮轮游艇产业外溢效应。盐田区“十三五”规划提到,协调恢复梅沙旅游专用口岸,依托旧墟镇改造和小梅沙整体改造,打造综合性游艇产业基地。

推进游艇旅游的发展,深圳旅游“十三五”规划提到,加快推进深圳游艇公共码头的发展规划与岸线规划,尽早启动沿海游艇公共码头试点建设,支持东部大鹏、盐田环大鹏湾、大亚湾等建设公共游艇码头和基地。2020年前,新建1—2座公共游艇码头。

从规划图中可以看出,东部滨海地区规划了金色海岸码头、梅沙码头、南澳双拥码头、西涌码头、龙岐湾码头,其中梅沙码头将开辟至香港东部地区的航线,南澳双拥码头将开辟前往惠州的航线。

此外,滨海旅游公路是串起粤港澳大湾区不同区域滨海旅游的重要载体。此前,广东省出台了《广东滨海旅游公路规划》,而深圳海岸带规划也提到,将结合沙滩、红树林、基岩、人工岸线等不同岸线特质创造丰富多样的环海绿道体系。环海绿道尽量在不破坏现有海岸线自然景观基础上,通过湿地小径、海滨广场、滨水绿道、港口后方公共小径、沙滩漫步、登山眺望、丛林穿越等多种方式串联,形成市民亲海的公共空间。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