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广东 深圳科技

深圳发改委试运行政务“秒批” 6秒可办完600万项目

摘要: 事实上,11月21日这天,是深圳市发改委首天试运行,企业投资项目备案“秒批”。正因如此,才做到了6秒出证。

600万的企业投资项目备案审批需要多久?

深圳告诉你:6秒!

11月21日,深圳市迈迪加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广东政务服务网填写完一个600万企业投资项目备案审批后,被“秒批”。该公司总经理戴鹏十分惊喜:“感觉只用了2秒……”

事实上,11月21日这天,是深圳市发改委首天试运行,企业投资项目备案“秒批”。正因如此,才做到了6秒出证。

“秒批”何以如此神奇?

什么是“秒批”?

所谓“秒批”,即“无人工干预自动办理”,是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网上申请、无人工干预自动审批服务、审批结果主动及时送达的政务服务新模式。

以企业投资项目备案“秒批”为例,项目单位登陆广东政务服务网后,只需进行正常的信息在线填报。

若信息符合“秒批”条件,在10分钟内,甚至若干秒便会出证;若不符合“秒批”条件,在“秒批”的基础上,会再次人工核查,承诺2个工作日办结。

“过去打电话,还有一个叫接线员的岗位,但随着技术革新,整个行业消失了。”深圳大学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长、深圳市“数字政府”建设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郭仁忠认为,“秒批”是一个具有开创性的革新。

落户、养老、药品……“秒批”直打痛点

“秒批”只限于企业服务吗?

当然不!

2018年6月25日,深圳市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引进和落户“秒批”就已经正式上线。

根据2017年业务办理情况推算,该项改革每年至少惠及10万人,节约毕业生办事成本过亿元。截至目前,已有超过5.4万名非深户高校应届毕业生通过“秒批”取得了深圳户籍。

据了解,深圳市目前已实现“秒批”事项40余个,特别是在高校应届毕业生落户、高龄老人津贴申请、网约车许可申办、企业投资项目备案、注销药品经营许可证等堵点、痛点领域实现了“秒批”,获得了良好的反馈。

以宝安区高龄老人津贴申请为例。改革前,申请高龄老人津贴业务需到社区综合窗口提交纸质材料,受理后,人工审核办理需要7个工作日;改革后,整个过程最快1分钟即可完成。

据初步估算,高龄老人津贴申请实现“秒批”后,宝安区每年大约2000名老人受惠,目前该项业务已成功办理260件。

2018年11月15日,深圳市政府办公厅印发《深圳市推广“秒批”模式工作方案》,根据该方案,深圳市力争到2019年底前,200个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秒批”。

当然,为了方便部分市民,所有“秒批”事项的人工办理渠道并未裁撤,依旧得到了保留。

不仅“快”,“秒批”让社会更诚信

相比于传统的人工审批方式,“秒批”最显著的优点就是“快”。

对于企业而言,“政府审批时间就是企业的等待时间,在这期间,大量的资金被闲置。”深圳市政府办公厅信息化处处长陈朝祥陈朝祥表示,缩短等待时间就是改善城市的营商环境。

此外,“秒批”还有更深层次的意义。

作为深圳市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数字政府”综合改革的重大举措,“秒批”一方面压缩了办事时间,另一方面也跨越了办事空间。

从此以后,你在罗湖可以办宝安的事,你在广州可以办深圳的事。这叫用“网络空间”拓宽“现实空间”。深圳大学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长、深圳市“数字政府”建设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郭仁忠这样说:

相较于现实空间,网络空间降低了时间、环境、经济等多种成本,极大地提高了效率。

此外,“秒批”有利于诚信体系的建设。

据介绍,“秒批”无时无刻不在进行信息比对,随着数据的积累,违信的成本会越来越高。

以企业违信为例,一旦进入黑名单,“秒批”便会自动转为人工审批,这也意味着,进入诚信黑名单的企业,在未来的“秒批”时代将会处处碰壁。

政务服务的最高标准?“秒批”推动政府转变职能

事实上,要实施“秒批”,也是大不易。

陈朝祥介绍说,“秒批”的实现需解决三大难题:

首先是审批流程的运行规则方面,“要把各种可能的情况都考虑到”;

其次是审批信息的数字化方面,“提交的材料需要信息化、可分析”;

最后是信息共享方面,“譬如高校应届毕业生落户,就需要用到教育部的信息”。

如果这三个难题得以解决,最直接的受益者其实是政府。正如郭仁忠所认为的:

一方面,“秒批”对政府本身的规范化、法制化的要求会比较高;另一方面,这一政务革新通过应用新技术,可以打破原有的行政壁垒,整合各部门资源,优化政府的治理架构,最终转变政府的行政职能。

“秒批”这么难,为什么首先在深圳实现了?

陈朝祥说,目前深圳已经具备了开展“秒批”的社会基础和技术条件:

一方面深圳政府在90年代就开始进行信息化尝试;另一方面,截止今年6月30日,深圳的互联网普及率已达86.6%,高出全国30多个百分点。

有一个观点:“秒批可以认为是政务服务的最高标准。”

你觉得呢?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