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广东 深圳科技

古古识字:回到文明的源头 探寻汉字的来历

摘要: 有这样一群码农,曾在华为做技术。   他们也是字农,研究甲骨文十年了。   当现代科技邂逅古老文字,   将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楔子

有这样一群码农,曾在华为做技术。

他们也是字农,研究甲骨文十年了。

当现代科技邂逅古老文字,

将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缘起

大多数家长都会面临这样一个难题:

教孩子识字,看似容易实则艰辛。

虽然中国人都会说汉语、识汉字,

但其实学习汉字非常困难。

因为每个汉字不仅有自己的读音、特定的含义,

还有独一无二的形状。

这些音、形、义,

来源于古代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和体验,

并且在历史长河中不断演变。

因此陈寅恪曾说,

每一个汉字的诞生和演变,

都是一部文化史。

如果学习汉字,

只是把汉字当做某种知识,

只是掌握它怎么读、怎么写、怎么用,

而没有掌握其丰富的历史和内涵,

那就太可惜了。

这种学习就像成语所说的买椟还珠,

捡到了鱼眼睛,

却丢掉了珍珠。

那么如何掌握汉字的历史和内涵呢?

如何在文化性、趣味性、实用性之间,

做很好的平衡?

难道只能通过游戏诱导孩子,

填鸭式灌输汉字的读音和拼写?

承命

我们认为,

通过精心的交互式设计,

可以尝试将古文字、今天汉字、古诗词,

融合起来学习。

这种融合学习可以更好的了解,

汉字的起源和演变,

并且将汉字置身于,

古诗词的应用场景中,

学完十几个汉字即可,

阅读背诵一首诗,

一举多得。

结实

经过一年多不断的开发和迭代,

我们已经在各大平台上线了,

名字叫“古古识字”。

它有2个特点:

1、古文字。

古文字辅助理解。

引入了古文字,

是为了揭示汉字的起源。

并且将汉字形状的演变过程,

通过互动游戏的方式展现出来,

从而帮助人们更好的理解,

这个汉字为什么是,

现在这样的形状、这样的含义。

举例来说,

绳子吊着钟,

组成了一种南方乐器(其实就是编钟),

古代的北方贵族,

就把绳子吊着钟这种乐器形象指代南方,

这就是南字的来历,

非常形象:

上半部的十字头代表绳子,

下半部代表钟。

2、古诗词。

古诗词配套阅读。

按照古诗的顺序,

来编排汉字的学习顺序,

每学会十几个汉字,

就能完整、流畅地阅读某首古诗,

从而激发孩子的成就感。

整个App学完,

就已经掌握了,

小学阶段,

所有需要背诵的

75首诗。

后记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学之道,贵经典:古文字,古诗词。

古文字,溯文明起源;

古诗词,筑人生底色。

指指点点,玩闹中,掌握汉字之音形义;

咿咿呀呀,早晚间,感受诗词之韵律美。

乐而好学之,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