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在中国近代史中
广州在大多数的时间里
是以“走在革命队伍前端的先锋”
这样一个角色而存在着的
“敢为人先”的精神
也一直流淌在广州的血脉中
在办学这件事情上便是一个很好的体现
提起“百年名校”这个概念
或许很多人的第一反应会与大学联系起来
其实在广州
有许多年龄接近甚至超过了百岁的中学
它们其中的大多数
正是中国近代创办的新式学堂中的一份子
它们见证了一代又一代人的青葱岁月
很多学校仍然较好地保留了原有的建筑风格
走在古朴优雅的校园中
在这里留下的青春记忆都携带着旧时光的气息
一起来看看它们都是谁吧
(排名不分先后)
广东广雅中学

前身:广雅书院
校训:务本求实
广雅中学是广东省中学唯一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它创建于 1888 年,前身是由清朝两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广雅书院。广雅书院当时与湖北自强学堂、两湖书院、上海南洋公学并称为当时中国四大书院。张之洞定名 " 广雅 ",取义 " 广者大也,雅者正也 ",强调所培养的人要 " 知识广博,品行雅正 ",即 " 德 " 与 " 才 " 的和谐。

走在那满是落叶的林荫小道,看着不远处落霞点缀着的钟楼,来到雨后湖边小亭,红墙绿瓦,萦绕着古韵的图书馆和冠冕楼。能在如此美的校园里度过自己最美的青春时光,实在是令人羡慕不已。



前身:执信女子中学
校训:崇德瀹智

孙中山先生于 1921 年为纪念民主革命家朱执信先生而创办的一所纪念性学校,是广东省首批国家级示范性高中。执信经历世纪风雨的洗礼,历尽沧桑,不改青云之志,犹如一部煌煌巨著,厚重经典。
执信成立之初,即实行六三三学制(即六年小学,六年中学),是中国最早实行新学制的学校之一,开中国现代教育之先河。
红墙绿瓦也是执信的一大特色。古色古香的建筑风格和让这里的学生都忍不住感叹“不在执信谈一场恋爱真是浪费了这么美的校园啊”。执信在办学方面也一直秉承着孙中山先生“民主、自由”的思想,这里丰富多元的生活也是许多执信人即使毕业后都始终念念不忘的。
培正中学

前身:培正书院、培正国民学校
校训:至善至正
1889年,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提倡新学。浸信会人士廖德山、冯景谦、欧阳康、余德宽、李济良等开办了培正书院。三十年代于香港澳门开办分校,形成一门多校的格局。

说到红墙绿瓦当然也少不了培正中学了。坐落于越秀区东山口,与周围的老式洋房建筑完美融合,校园里的每一处都藏满了旧时光的印记。
广州市第七中学

前身:培道中学
校训:爱、诚、真、毅
广州七中前身为创办于 1888 年的培道中学,由美国浸信会传道会初设妇孺班开始,几经变迁,在 1962 年定名为广州市第七中学至今。从这里走出了中科院院士李方华,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翠芬,享誉美国半个世纪的航空女杰张瑞芬等。1993 年被评为广东省首批省一级学校,是广东省首批普通高中教学水平优秀学校。

七中和培正中学是邻居,都位于东山口,也同样有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男神吴亦凡也曾在七中就读过哦。
广东省实验中学

前身:清朝留美学童先修班
校训:爱国 团结 求实 创新
省实前身始于1872年清政府设立的“留美幼童英语先修班”和1888年设立的广州格致书院,距今已有140多年。后经几次易名,1987年正式定名为广东实验中学。

在《广州国家级示范性高中教育质量学生认同榜》中,省实是学生认同感排名第一的学校。这里开明、自由的校风深得学生的心。丰富的社团活动也是令这所学校的个性如此活泼开朗的原因。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前身:格致书院
校训:进德修业,格物致知
1888年,美国人哈巴牧师在广州创立格致书院,后几经更名变迁为岭南大学附中。1952年,岭南大学附中、中大附中、广东文理学院附中、华南联大附中等四校合并为“华南师范学院附属中学”。这就是华附的前身。

至于华附现在的辉煌自然不需要多提大家也都清楚,近乎年年位居广州高考重本率榜首的它长期以来都是诸多学生梦寐以求的求学之地。


前身:圣心中学、明德女中
校训:勤俭、仁爱、敏毅、忠诚
广州三中创建于 1863 年,前身是圣心中学和明德女中两所教会学校,至今已有近一个半世纪的历史,是广州地区历史最悠久的名校之一。这里出过著名抗日将领、原十九路军参谋长黄强等许多名人。


前身:安和堂
校训:信、望、爱
培英中学创办于 1879 年,是真光中学创办人那夏理女士的哥哥——那夏礼先生创办。恪守 " 信、望、爱 " 校训,以 " 做有白绿精神的现代人 " 的办学理念,形成了 " 团结、奋发、严谨、文明 " 的优良校风。


前身:真光书院
校训:尔乃世之光
真光中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72年,由美国那夏理女士创办的, 初期只有六名学生,学生膳宿费全免,为南中国首间为女子而设的中学。是岭南办学最早的学校之一。
- 新闻
- 财经
- 军事
- 体育
- 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