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巨观 恒山悬空寺

2018-05-08 09:53:23 大洋网

0

恒山,中华五岳之北岳。其山脉祖于阴山,发脉于管涔山,止于太行山,沿东北走向蜿蜒而来,奔腾起伏,横亘塞上,东西绵延五百里,锦绣一百零八峰。唐代大诗人贾岛曾用“天地有五岳,恒岳居其北,岩峦叠万重,鬼怪浩难测”的诗句来描绘北岳的雄浑气象,北宋著名画家郭熙则用“恒山如行”来勾勒其群峰奔突的地貌特征。恒山主峰天峰岭位于浑源县境内,海拔2016.1米,号称“人天北柱”、“绝塞名山”,叠嶂拔峙,气势雄伟,被誉为北国万山之宗主。 

恒山风景名胜区是国务院1982年公布的首批44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之一,景区面积122.38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区182.25平方公里,分六个片区,含十三个功能各异、景色纷呈的子景区,景区内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现为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国家AAAA级旅游区。

恒山景区是北岳恒山主峰所在地,又名恒山庙群区,庙宇集中,规模宏大,自秦汉始建庙宇以来,到明代已形成了“三寺四祠九亭阁,七宫八洞十五庙”的庞大建筑群。现在,天峰岭景区主要有恒宗殿、会仙府、寝宫、九天宫、白虚观、姑嫂崖、翠雪亭、奎星阁等古建筑。除此之外,景区崖壁上摩崖题刻随处可见,庙宇中碑碣匾额比比皆是,深厚的文化积淀彰显恒山文化的源远流长。

恒宗殿是北岳恒山之主庙,又名“北岳庙”、“贞元殿”,俗称“朝殿”,也是五岳中岳庙建在山上的孤例。五岳是古代江山社稷永固的象征,享有“国山”的地位,因此历代帝王对恒山的祭祀十分重视。《通鉴》上载,西周的第二个皇帝周成王“巡狩至于北岳,北方诸候朝于明堂”;《史记》中载“秦始皇二十九年复游海上,至琅琊,过恒山”;汉武帝天汉三年春三月(公元前98年),至泰山修封后,又亲临恒山进行祭祀,举行了“埋元玉”的典礼,并将恒山第一次封为神,后来的历代帝王也效仿汉武帝,不断对恒山进行封禅;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亲登恒山,用牲牢、玉帛祭祀,并在主峰天峰岭创建岳庙;唐贞观十九年,太宗李世民亲笔撰写祭文;清康熙皇帝为北岳恒山亲题御匾“化垂悠久”;明清两代,几乎所有的帝王都曾遣使专程来恒山祭祀。

北岳恒山不但历代帝王十分重视,历代的百姓也都加以朝拜,香火不断。农历四月初八是恒山传统庙会,期间,恒宗殿前会举行盛大的法事活动。鼓乐声声,香火浓浓,不但浑源居民,就连附近市、县居民也前来赶庙会。白天,恒山庙群人头攒动,摩肩接踵,步云路上游人如龙;夜间,整个庙群灯火通明,善男信女们烧香敬纸,祈祷还愿,通晓达旦,整个庙会规模蔚为壮观。清康熙二十四年浑源知州张应薇有《四月八日恒山会》诗赞到:“岳峙溪回第一山,游仙谁不戏层峦,社当四月轮蹄集,朝罢三更仕女班。香雾濛濛薰醉眼,野桃灼灼点烟鬟。他时漫说旗亭会,怎似笙歌洞府间?”。

恒山景区不但文物古迹星罗棋布,而且自然景观独特。这里断岩层层,壁立千仞,奇岩怪石,各呈异状,形成独有的“版画式”山貌。这里松柏森森、灌木丛丛,奇花异草,宛若天然植物园,形成四季皆美的自然风光,春来,山桃烂漫;夏至,云蒸霞蔚;秋到,层林尽染;冬临,银装素裹。

翠屏山在《山海经》称为高氏山,海拔1648米,像翡翠屏风一样秀丽,因此得名翠屏山。主要景点有悬空寺、三清殿。

悬空寺位于翠屏山景区金龙峡的半崖峭壁间,始建于北魏后期,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后经唐、金、明、清历代重修。悬空寺整个建筑面对恒山主峰,背倚翠屏山,上载危岩,下临深谷,楼阁悬空,结构奇巧,是我国古建筑中罕见的杰作,堪称“天下一绝”,1982年国务院公布其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诗仙李白游悬空寺后挥毫写下“壮观”二字,以表其怀。明代旅行家徐霞客也在其著作《徐霞客游记》中称赞悬空寺为“天下巨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副主任、著名文物专家郑孝燮视察悬空寺后题词:“悬空寺玄、绝、奇、险,百来百看不厌”。

悬空寺不但建筑风格天下一绝,而且还是全国罕见的“三教合一”的古寺。佛、道、儒三教教主共居一寺,三教思想互相融合,闪烁着古代和谐理念的光辉,反映出恒山“和”文化的独特之处。

寺内共有各种铜铸、铁铸、泥塑、石刻佛尊神像八十多尊。其中三佛殿的脱纱三世佛象、弥勒殿的明代铁铸弥勒佛像、三圣殿的阿难与迦叶像、三官殿的三官塑像和栈道石窟内的石刻佛像,均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值得一提的是,禅堂内有一个高不及一米的木雕观音龛,莲花围座,飞龙盘顶,百孔千雕,剔透玲珑,是难得的工艺珍品。

相关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