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德累斯顿 触碰毁灭与重生的力量

2018-05-28 15:54:04 新浪广东

0

  德累斯顿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新城”,饱经战争创伤,每一寸土地都写满了历史和故事。从哲学巨人到文学巨匠,从艺术大师到建筑伟人,从战火绵延到实业强国……路过德累斯顿,造访一座巴洛克艺术之城;路过德累斯顿,穿越在历史和现代里,感受矛盾碰撞的精彩生命力!

   一直以来,很多国人都会把德国作为欧洲之行的第一站,柏林、慕尼黑、法兰克福都是不错的选择,各种游记和攻略比比皆是,然而我的德国第一站,从东德的小城市——德累斯顿开始!

  德累斯顿(Dresden),她静静的坐落在易北河畔,战争和岁月没有带走她旧日的辉煌。那些经历战火后的巴洛克建筑,浴火重生的圣母教堂,拉斐尔笔下的西斯廷圣母……无一不散发的魅力,吸引着游人。

  德累斯顿主要分为旧城和新城两大部分,旧城是德累斯顿旅游文化中心,有很多古旧建筑、美术馆、博物馆、歌剧院和教堂,如果想真正感受德累斯顿的浴火重生,一定要从旧城开始!

战火与重生战火与重生

  德累斯顿是一座浴火的城市,这是历史留给它的标签。

  德累斯顿也是一座涅槃的城市,这是德累斯顿人赋予它全新的定义!

  德累斯顿曾有过一段辉煌的岁月。在18世纪,身为萨克森(Saxony)选帝侯和波兰国王的奥古斯都大力王(Augustus the Strong),致力把这座他钟情的城市,发展成当时欧洲的文化和艺术中心。

  如果历史按照奥古斯都大力王的设定走下去,如今的德累斯顿应该能成为欧洲最繁华和重要的文化艺术中心。

  然而现实中,德累斯顿却经受了几乎毁城的灾难!二战期间由英国皇家空军和美国陆军航空队联合发动的针对德累斯顿进行了大规模空袭行动,这就是有名的德累斯顿大轰炸(1945年2月13日-2月15日)。遭受轰炸后的城市满目疮痍,几近毁灭!

  如今易北河畔的德累斯顿,一眼望过去,承载着记忆的建筑大部分已经被复原重建,从战争遗留下的废墟中重建工作,断断续续历时60年,然而依然留有一些无法复苏的遗憾。

  如果第一次来,一定要花至少一天时间,在旧城的剧院广场上走一走!踩着石板路,各种巴洛克式的建筑比肩接踵,逆光下的建筑轮廓、穿过廊洞露出的檐角、新旧斑驳的砖体…… 抬头侧目间,处处皆是风景,让你不得不感叹,这座城市是如此厚重,又是那么精致。

脚下的路面,城市排水井盖上,都印着德累斯顿知名的建筑。脚下的路面,城市排水井盖上,都印着德累斯顿知名的建筑。
这次的德累斯顿之行,必然要给这浴火重生的艺术灵魂留多些笔墨。这次的德累斯顿之行,必然要给这浴火重生的艺术灵魂留多些笔墨。

  剧院广场 

  德国最美丽的废墟 巴洛克艺术的浓缩

   剧院广场是德国萨克森自由州德累斯顿市一个古老的广场,位于德累斯顿老城以西,著名的萨克森州立歌剧院之前。德累斯顿又被称为“巴洛克城市”,剧院广场更是将这一切浓缩在这一区域之内。其两侧有世界著名的西姆珀歌剧院、茨温格宫、王宫教堂、老马斯特斯美食馆、豪夫教堂等,此外,还有众多的高级餐厅。

  广场上的每个建筑物都是一个杰作,而其整体的影响更是惊人的。游客们很钦佩这些风格迥异的建筑物,从巴洛克到新文艺复,其中心装饰物是一个国王约翰的青铜雕塑,国王约翰骑在它高大的马上,英姿飒爽,壮观无比。

  剧院广场具有特别的重要性,因为它是观光旅游的起点,穿过广场的索菲路是联系城市与河畔台阶的主要道路,沿着道路一直走下去就会发现奇迹。

  德累斯顿王宫教堂

   在剧院广场上,与西姆珀歌剧院面对面的,就是德累斯顿最为恢弘古老的建筑之一——王宫教堂。这座教堂是德累斯顿老城区内唯一一座天主教教堂。教堂正门前右侧地上有一块特殊的地砖,上面标记了N。据说这正是当年拿破仑那次著名的东征惨败前最后一次胜利(德累斯顿战役)后所驻足的地方。

  王宫教堂也在二战中毁于战火,但废墟保留完好,德国统一后按原貌重建。鹅黄色外墙、红屋顶、青铜色圆顶的巴洛克建筑。

王侯队列图王侯队列图

  世界上最大的瓷壁画 炮火中的奇迹

  王宫教堂前有一条小巷奥古斯图斯街,1873-1876年画家威廉。瓦尔特在这条街的墙上创作了102米长的灰泥刮画---王侯队列图,描述的是韦廷家族的王侯们。1906年,这幅画又被制作在24000块迈森瓷砖上。

  此壁画上有35位边疆总督,选帝侯和国王,就是画上骑马的人物,大多标明了他们的执政时间和别号,如强者,富有者,勇者,温厚者等;在这些显贵身边的是所谓的步民,如传令官,卫兵,旗手,侍从等。

  壁画1907年问世,曾被誉为“具有纪念碑意义”,是“非同寻常的艺术品”,它恢宏的气势和生动的形象令人过目不忘。

  德累斯顿在1945年2月遭到了英国和美国空军联合发动的大规模空袭,整个德累斯顿几乎被夷为废墟。然而大型壁画《王侯出征图》却毫发未损,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茨温格尔宫

  这里是全德国最引人注目的巴洛克建筑

   在德累斯顿最受德国人喜爱的建筑便是茨温格宫,这座浪漫的巴洛克宫殿曾经作为许多电影的取景地,包括《布达佩斯大饭店》等。

  《布达佩斯大饭店》中,律师遇害的博物馆就是取景自茨温格宫。

电影中的画面,现如今的样子。电影中的画面,现如今的样子。

  茨温格尔宫建于1709至1732年间,内有美术馆及博物馆共五间,包括展出迈森陶瓷的瓷器收藏 馆及古代大师美术馆。它由强者奥古斯物在位时兴建的,是建筑师伯人倍尔曼的最高杰作。

  这座巴洛克式宫殿重曲线、重装饰,华丽炫目。中间是占地1万平方米的方场,宫殿建筑围成一圈,宫内处处有精致的石雕。

宫西南面是正门,顶似王冠,叫王冠门。从建筑内部的角度看过去,是这样的。宫西南面是正门,顶似王冠,叫王冠门。从建筑内部的角度看过去,是这样的。

  建筑外部的王冠门这一侧,则有一池湖水环绕。这座宫殿亭台飘渺、雕塑精美。可以想见,当年奥古斯特后代菲特烈王子与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公主在这里举行的婚礼,排场是何等之奢靡。

  尽管如今的茨温格尔宫散发着艺术的光芒静静矗立,但是二战末期的那场大轰炸,依然给它带来了不可磨灭的痕迹。

  在德累斯顿轰炸的摧毁下,茨温格尔宫建筑破败不堪。

  在茨温格尔宫重建过程中,人们尽最大可能从茨温格尔宫的废墟中挑选可用的建筑材料,重新拼接,再加上根据照片和设计图纸等资料进行精确的复制,在1963年基本上恢复了茨温格尔宫的原貌。不过,那些被大火考验过的石柱的烟熏痕迹很难消除,所以即时现在走过茨温格尔宫,依然能看到部分砖体保留着“烟熏妆”的效果。

  如今,大量的艺术品正在这里展出,如果从宫殿的内部看,看不出任何战争的痕迹。目前,宫殿内辟有专供陈列古代东方、希腊、罗马以及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至现代欧洲各国的油画、版画、雕刻等艺术珍品的画廊,尤以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最珍贵。

圣母教堂圣母教堂

  尽管战争让只剩下10%的旧貌,它依然是德累斯顿人心中的信仰。

   圣母教堂,是德累斯顿的市徽。

  它耸立在易北河边,高95米的钟形穹顶曾是这座美丽城市的标志。这是一座新教教堂,于1726年至1743年根据著名设计师拜尔的设计建成,它巴洛克式的建筑风格成为基督教艺术的典范,被誉为世界上最美的建筑物之一,成为德国与世界近代史的一个象征。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前期,德累斯顿尚未遭到战火的破坏,德累斯顿还因相对的安全而成为大批难民的收容地,圣母教堂的地厅里就曾庇护了几百难民。然而战火最终还是对准了这座建筑,德累斯顿大轰炸,使这座具有200多年历史的圣母大教堂顷刻间被摧毁,著名的圣母大教堂损毁面积达到90%,仅剩下十三米高的2截残壁,成为德累斯顿人民心中的痛。

  多年来,圣母大教堂的废墟一直在提醒人们战争带来的灾难和恐怖,但德累斯顿人坚信总会有那么一天要重建圣母教堂。

  圣母大教堂的重建牵动了全世界许许多多人的心。据估算,圣母大教堂的重建需要资金约一亿八千万欧元。战后的德累斯顿无论如何也难以承受如此大的重建资金,这时候,德累斯顿人重建的意志力以惊人的方式展现出来,筹建捐款经各种管道注入重建基金里,光是将圣母大教堂的碎石做成工艺品出售就募集了大约二百三十万欧元。德累斯顿银行在1995年后通过各种管道集资赞助了七千万欧元,其雇员本身就赞助了一百万元,还有更多因战争移居海外的人士纷纷捐款出力

  教堂的重建除了穹顶之外,尽量使用原来的材料和布局。在几百万块重建中的石料,有八千五百多块石是来自原来的教堂残石。新老石料相间构成了新教堂的主体。直到如今,曾经在战火中遗留下来的建筑主体,还能找到经过战火熏黑的痕迹。

  在教堂前,伫立着一块在轰炸中留下来的墙体,教堂左右两个塔楼部分,也能清晰看到战火的痕迹,斑驳的沉重的墙体。这些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它曾经承受过的痛,然而更多地,是传递着德累斯顿人勇敢矗立的精神和信仰!

今天,圣母大教堂已经对外开放,接待世界各地向往一睹风采的游人和朝拜者。今天,圣母大教堂已经对外开放,接待世界各地向往一睹风采的游人和朝拜者。
艺术与文化艺术与文化

  这座在废墟中重生的城市,成为了“德国的文化代名词”

  被淘汰而沉淀下来的,是它曾经的工匠精神和王族雅致。

  除了享誉盛名的名胜“三巨头”——茨温格宫 、森珀歌剧院和圣母教堂,还有诸多大型的博物馆。这是文化和艺术爱好者眼中的天堂,也是不容错过的历史文化盛宴。

  绿穹珍宝馆

  欧洲最壮观的宝库

  仿佛阿拉丁念出了“芝麻开门”,步入绿穹珍宝馆,由此打开一扇通往奇珍异宝世界的大门。

  德累斯顿皇宫的珍宝多到要用两座珍宝馆才能够完全展示——1层的老馆和2层的新馆,共计2000平方米的展厅,分别拥有3000件和1100件展品。

  在绿穹珍宝馆里被布置得现代化、雅致的房间里,珍宝馆里的珍贵文物,如约翰•迈尔修•丁零格的“大莫卧儿王朝的宫廷国家”或金制咖啡具,给人造成的视觉冲击力比以往更强烈。用非反光玻璃制成的展柜使人获得对艺术品前所未有的直观印象。此外,博物馆还配备了单独可调式高科技空调装置和现代化保安系统,珍宝馆拥有目前最现代化的博物馆技术,人们得以饱览巴洛克宝库的全部光彩。

  绿穹珍宝馆新馆的镇馆之宝:莫卧儿帝国的朝臣

  莫卧儿,印度最高统治者,拥有着神话般的财富和辉煌。他庞大帝国的王子和朝臣正在为他庆生,抱持着极大的崇敬,献上他们的礼物。德累斯顿宫廷珠宝师约翰·梅尔希奥·丁灵尔和他的兄弟们,创作了这个欧洲人梦想中,关于那片财富满溢的远东地区的独一无二的作品。这件欧洲珠宝商“的艺术杰作,镶有4909颗钻石,160颗红宝石,164颗绿宝石,1颗蓝宝石,16颗珍珠和2颗浮雕宝石,一如既往的令人着迷。

  除此之外,还有璀璨耀眼的“金咖啡器”;豪华的仅仅是作为展示品,从未被使用过的金质旅行盒;充满想象力的自动八音盒车震;戴安娜和坎托自动模型;精美的珊瑚和珍珠雕像……虽然这些珍宝都放在玻璃展示柜中,但是我们仍然能从各个角度欣赏这些美丽的艺术品。

  说真的,来德累斯顿,你一定不能错过博物馆,但是如果认真走一遍,可能至少需要3天时间!通过这些被典藏的艺术瑰宝,你可以一探这座艺术之城的无穷魅力!

  德累斯顿被摧毁具有史诗般的悲剧性,但就是这样的悲剧性让如今的它更具光彩。就像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君特· 格拉斯所说:“德累斯顿是一座永不止息的时间机器,废墟不是它的故事,它总可以站回巅峰之处。”

   后记:

  这次旅程的初衷,是受德国旅游局邀请,作为随行媒体,参与德国第44届德国旅交会(Germany Travel Mart™)。尽管只有4天时间,但主办方尽可能多地设计了丰富的主题和路线,为世界各国媒体,展示德累斯顿古典的、现代的美。阴差阳错,我选择的行程大多集中在老城区,每天步行20000+,让我切切实实用脚步丈量了这座文化和艺术爱好者眼中的天堂。不可否认的是,德累斯顿也是年轻的、生命力旺盛的,因为拥有众多科学研究中心、许多研究人员,常被称为“德国硅谷”;因三分之一地区被森林覆盖而获得欧洲绿化最好的大城市殊荣;还有最为熟知的大众汽车玻璃工厂…… 现代文明的德累斯顿又是怎样一番模样?也好,留下小小的遗憾和念想,期待我的德累斯顿二刷!

相关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