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城广州秀出商旅文融合“软实力” 《船说》荣登“2017年中国戏曲票房十强榜”首位

2018-06-13 11:34:51 新浪广东

0

 

夜幕下广州塔与珠江红船交相辉映夜幕下广州塔与珠江红船交相辉映

 

陈熠瑶冯嘉琦

在不久前举行的2018《演艺中国》博览会上传来佳讯,中国权威的演艺产业研究机构道略演艺产业研究中心发布了“2017年中国戏曲票房十强榜”,广州文化旅游新名片——珠江红船《船说》剧目在国内众多戏曲中脱颖而出,荣登“2017年中国戏曲票房十强榜”榜首。这是广州近年来大力推动文化、商贸和旅游融合发展取得的硕果。

广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岭南文化的发源地和兴盛地,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口之一,是世界上2000多年长盛不衰的大港,文化、商贸、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去年出台的《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强调,广州要加快商旅文融合发展。充分发挥旅游的抓手、载体、平台作用,促进广州传统商业转型升级和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形成优势互补的“商旅文”融合发展格局。

商旅文融合区区显精彩

近年来,围绕广州加快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工作,突出商旅文融合发展,广州各区强力推进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根据《意见》提出的“支持老城区提升旅游吸引力,通过调整、抽疏城市功能,增设旅游元素,优化布局具有旅游文化特色的专业市场、专业街区和创意园区。”越秀区、荔湾区、天河区等在商旅文融合发展中取得了长足发展。

北京路作为广州2000多年城市历史的代言,积淀的文化底蕴成为越秀,乃至广州的魅力所在。去年,北京路文化旅游区正式获评“世界优秀旅游目的地”,同时获得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资格。这与近年来越秀区积极推动商旅文融合发展、复兴传统中轴线风貌工作息息相关。

去年,越秀区制定北京路文化核心区规划,编制传统中轴线提升工作方案。恢复北京路北段、新大新百货骑楼等标志性建筑的历史风貌,优化提升铜壶滴漏、清代广州城坊景观,打造岭南金融博物馆、广府非遗体验馆;开展惠福路美食花街综合改造,积极推进昌兴街活化改造和大小马站书院街项目。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打造“广州古城游”品牌,充分挖掘、宣传历史文化和岭南风貌。商旅文融合发展,协同共进,取得良好成效。

以西关文化为主打的荔湾区,提出了“以文带旅,文旅兴商,商旅承文”的总体思路,重塑西关文化商贸旅游品牌。在发挥现有的荔枝湾涌、粤剧艺术博物馆、十三行博物馆、永庆片区微改造等项目作用的基础上,加快非遗展示馆、泮塘七园五馆、恩宁路微改造等项目建设,盘活西关特有元素,丰富体验区的业态模式。同时结合城市更新改造,重点打造含荔枝湾西关民俗风情区、恩宁路粤韵创意文化区等在内的七个各具特色的文商旅融合功能区,并形成连接陈家祠、动感小西关等文化景观节点的慢行系统。

历经20年的发展,天河区商圈已成为广州的新名片。以天河路为核心轴线,全长2.8公里的天河路,拥有商户近万,吸引上千个商业品牌入驻,业态类型十分丰富,购物饮食、休闲娱乐一应俱全,2017年全年的销售额将会突破1万

亿元,成为中国“万亿”级商圈。在消费模式转变升级当下,天河路商圈积极创新求变,打造商旅文综合体。

作为广州唯一国家4A级商贸旅游景区,位于天河商圈的正佳广场,堪称广州商旅文融合发展的成功典范,它率先开始了推动传统商业向体验消费转型,打造集旅游、文化、博物馆等全新功能于一体的跨界超级体验目的地。刚刚建成的正佳自然科学博物馆成为广州首家自然科学博物馆,填补了华南地区无此类博物馆的空白。即将建成的广正街,将还原广州“十三行”时期的特色建筑与生活场景,将广州历史用真实情景娓娓道来,将广府文化与商业旅游完美融汇,不仅是游客认识和了解广州的窗口,更是一个饱览广府文化、品尝岭南美食的特色街区。

打造文化旅游节庆品牌自汉朝开始,广州人种花、赏花、爱花、护花的文化便已形成,春节花市从明清时期一直延续至今,“花城”的美誉历经1700多年,从未被其他城市取代。

2012年起,由广州市委宣传部、林业和园林、旅游、文化、商务、传媒等多部门形成合力,携手成功举办了六届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广州过年·花城看花”活动,吸引大量国内外游客来广州过年。如今“广州过年,花城看花”在全国叫响,“花城”形象被广泛认同。

2018年“广州过年·花城看花”系列活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通过举办2018春节花车大巡游、传统迎春花市、花城广场灯光音乐会、园林博览会、越秀花灯会、云台花园绿雕艺术花卉展、荔枝湾涌水上花市及广府庙会等,丰富多彩,令市民游客目不暇接、流连忘返,尽享花城盛宴。尤其是将文化与旅游元素完美结合,展示广州旅游发展风采的春节花车大巡游更是取得不俗的成绩,3天共有68万人次参与了活动,其中约有30万人次观看了巡游,38万人次进入天河体育中心观看了花车静态展示。

除此之外,为丰富“花城”的文化内容,按照“春花、夏果、秋夜、冬年”四季特点,启动了系列文商旅系列活动,策划了多条“花城”品牌线路,极大地带旺了广州旅游市场。

广州利用悠久历史文化资源,深入挖掘文化内涵,组织系列具有岭南文化特色的节庆活动,如越秀区广府庙会、黄埔区南海神庙的波罗诞、番禺区沙湾飘色等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节庆活动,规模逐年扩大,影响力逐年提升。已经连续举办8年的广府庙会将广府文化的精华部分呈现于公众眼前,成为羊城街知巷闻的民俗文

化品牌活动,也成为全球广府人、新广州人新民俗的重要部分。

此外,广州国际美食节已成功举办了31届,不断擦亮“食在广州”的金漆招牌,美食节不仅体现食在广州的美味,更体现食在广州的包容,市民游客不用穿行城市觅食,只需奔赴会场,便可以大快朵颐,尝遍天下美食。这不仅是美食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一大旅游亮点。

擦亮文化旅游演艺品牌

近年来,旅游演艺在各地如火如荼的兴起,许多知名旅游城市都打造了富有地方特色的大型旅游演艺项目,比如杭州的《印象西湖》、桂林的《印象刘三姐》、平遥的《又见平遥》。作为拥有鲜明广府文化特色的广州,也应该拥有与城市风景相融相生的旅游文化演艺项目来展示城市魅力与风采,于是珠江红船《船说》——融合优美的粤剧文化搭配美丽城市夜景的创新演艺应运而生,这是城市地标广州塔打造旅游超级IP的一次重大举措。

大型情景体验剧《船说》是在一艘特制的红船上呈现,红船是目前珠江上规模最大、颇具岭南特色的游船。这艘以广州都市为空间,以十里珠江为舞台的梦幻之船,每晚都从广州海心沙东区码头起航,一路演绎了粤剧伶人催人泪下的爱情故事,把百年前的珠江文化呈现在古典的游船上。

截至目前,《船说》已经连续演出900多场,接待了约20万人次国内外游客。“看广州故事,听红船传说”,《船说》不仅珠江上的文化旗帜,也是重要的文化旅游品牌,更是响应广州市委、市政府“商旅文”融合发展、打造“广州塔·珠江黄金水段”商旅文示范区的具体项目。

珠江红船项目是海珠区“文商旅”融合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旅游+文化”成功跨界合作。通过整合“广州塔”及“珠江红船”旅游资源,传承和创新开发粤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游客白天登塔望远、夜晚畅游珠江,领略现代与传统文化交融带来的独特体验。这次大胆的创新项目进一步丰富了广州塔都市观光旅游的文化内涵,纵深拓展“江塔联游”旅游资源,并为广州塔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提供文化支撑,同时也成为了广州塔新经济增长点,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时下,正值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千年商都广州作为改革开放的最前沿阵地,站在当今全域旅游、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更需通过挖掘利用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进行原汁原味的文化建设,并结合旅游实体加以有效利用,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旅游品质和效益的提升持续发力。

相关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