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广东 城事关注

“城市+美食”模式,罗非鱼会是下一个“柳州螺蛳粉”?

政府网站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日前,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组织相关单位到湛江调研,探讨罗非鱼烤鱼预制菜品,引起业内热议,这个高度依赖出口、低迷多年的产业似乎迎来新转机。

对虾、加州鲈、小龙虾和牛蛙等水产相继火遍大江南北,为罗非鱼拓展更大市场的话题,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中国人爱吃,连城市的昵称都能用食物来替代,柳州螺蛳粉、武汉热干面、兰州牛肉面、重庆火锅……这些年来,“城市+美食”模式多次被验证,是相互借力拓展市场的好方法。

广东是中国第一罗非鱼养殖大省,目前罗非鱼年产量74万吨,其中40%以上即30万吨用于本土消费,以鲜活烹饪、家庭用餐等为主。另一方面,餐饮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烤鱼门店接近10万家,其中广东独占23.9%份额最大。由此看,以“烤鱼”形态为罗非鱼赋能,借力“城市+美食”模式,或是罗非鱼扭转形势的可行方式。

▷▷打造美食名片,城市与产业相互融合

14岁天才少女全红婵在东京奥运会上的满分三跳,把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到了她的家乡——广东湛江。

这可能是一个离“海鲜自由”最近的地方。湛江有自然环境的优势,占广东46%的漫长海岸线,每天源源不断地出产各种水产海鲜,价格十分便宜。这里独特的魅力,吸引了热播剧《隐秘的角落》来此拍摄,“菠萝的海”走红全国,现在的湛江已成为无数游客的打卡地。

烤鱼,是风靡全国的美食。《舌尖上的中国》导演陈晓卿曾说,在原产地品尝食物,你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都是食物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将“湛江”和“烤鱼”关联在一起,对于这座广迎八方客的海滨之城来说,会有更特别的意义。

美食名片的打造,离不开原生城市的基因。这一点,用工业思路发展螺蛳粉产业的柳州深有体会。

作为广西第一大工业城市,工业的基因根植于柳州的血脉之中。柳州号称中国西部的工业重镇,拥有三个火车站:柳州站、柳州北站、柳州南站,还是全国唯一拥有一汽、东风、上汽和重汽这四大汽车集团的城市。然而,现在的柳州却因“臭”闻名。柳州市委副书记梁旭辉介绍,2015年螺蛳粉产业产值约5亿元,2019年螺蛳粉全产业链产值超过130亿元,预计2022年将达到300亿元。

“像抓工业那样抓旅游产业发展!”在螺蛳粉产业上获得成功之后,柳州又把目光瞄准了旅游业。“旅游+工业”“旅游+美食”,如今螺蛳粉产业又加入了旅游元素。2021年“五一”假期,柳州共接待游客271.33万人次,游客接待量位居广西第一。

  ▷▷螺蛳粉百亿产值,官方营销持续10年

回溯螺蛳粉产业走红的过程,政府鼎力支持是最大的动力,可以说,没有柳州长达10年的官方营销助推,就没有今天螺蛳粉的百亿元产值。

2010年,当柳州还是一座寂寂无名的工业城市时,柳州市政府就看上了“城市+美食”的推广模式,提出要把当地特色螺蛳粉打造为城市名片。随后,一批柳州创业者北上开了十几家螺蛳粉店。碍于正宗味道的食材只能从柳州空运到京,加上北京房租太高,实体店发展并不顺利。

2012年,螺蛳粉通过《舌尖上的中国》第一次火爆。因为制作工艺繁琐和食材保鲜困难等问题,螺蛳粉在当时只能堂食,难以走出柳州。

2014年,袋装螺蛳粉的出现重新带来希望,只要工厂面积达到300平方米,管理部门就给办证。

2015年,柳州市召开螺蛳粉产业发展大会,首次提出柳州螺蛳粉“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发展理念,确定了柳州螺蛳粉产业做袋装走机械化生产道路。

随后,柳州陆续出台《柳州螺蛳粉地方标准》、《预包装柳州螺蛳粉地方标准》、《柳州螺蛳粉产业升级发展的实施方案》、《柳州市全面推进螺蛳粉产业升级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把柳州螺蛳粉推上发展的快车道。

2018年8月,柳州政府申请的“柳州螺蛳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获批,并授权给符合条件的企业。这确保了柳州螺蛳粉只能在柳州辖区生产,对维护柳州螺蛳粉产品的品质、声誉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就这样,在工业化理念的谋划推动下,柳州螺蛳粉产业获得长足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柳州市委市政府还提出了“双百亿”目标:袋装螺蛳粉产值超百亿元、原材料等附属产业产值超百亿元。

  ▷▷烤鱼店全国最多,广东罗非鱼面临转型机遇

与螺蛳粉一样,烤鱼这种诞生于城市街头的美食,近几年来也快速走红。螺蛳粉成功“出圈”,打响了柳州的名气,带旺了制作螺蛳粉的上游众多产业,罗非鱼能否嫁接于此?

餐饮行业有一句话:一道菜带火一个店。从2013年起,烤鱼在餐饮市场爆发,在广东、山东、北京、江苏、浙江和四川等地关注度较高。2020年全国烤鱼门店接近10万家,广东独占23.9%排第一位。可以看出,烤鱼品类在全国已形成了深厚的群众基础。

实现从“现煮堂食”到“袋装速食”,跨越时空和地域限制,被认为是柳州螺蛳粉收获成功的重要一步。两三口之家、单身族群的微型家庭越来越多,在消费需求、多样化的驱动下,当代年轻人的饮食消费趋势呈现出这样的变化:小而美、标准化、速食化。疫情的出现,也让方便食品、预制菜赛道倍数加速。

对于消费者来说,处理水产品是较为复杂的,鱼类作为食用普遍性较高的水产品,在预制菜的开发中占据不小比重,让水产品精深加工迎来新一波发展契机。尼尔森一份关于方便食品的报告显示,高端享受型方便食品,新鲜、营养的产品,如海鲜水产类销售增长非常好,这些高端享受型的产品价格比一般的产品价格要高出20%-30%。

近日,湛江国联水产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国联)推出了罗非鱼烤鱼系列产品。精准对接市场需求,靶向式转型升级,通过不断改进食品加工技术,研发出既能还原风味,又能长期保存、快递全国的烤鱼预制菜,让湛江烤鱼踏出了迈向全国的第一步。

▷▷柳州螺蛳粉的成功,应该如何复制?

①培育“烤鱼+”产业链,成立联合体多方共赢

一碗粉不仅可以做成网红美食,还带动了原材料和衍生产品的发展,发展出一条“螺蛳粉+”产业链。据了解,柳州市发展“合作社+基地+农户”“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当地村里的农民靠种植供应螺蛳粉使用的豆角就脱贫致富。让广大农户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上,都能充分享受产业增值收益,实现了产业兴旺的可持续发展。资料显示,柳州全市螺蛳养殖面积已达4.8万亩、大米基地2万亩、竹笋基地8400多亩、木耳基地180万平方米。

一份烤鱼,其制作的主材料有罗非鱼、草鱼、鲈鱼等,配料有菜花、藕、黄瓜、豆芽、魔芋、白菜、粉丝、豆腐……湛江自然资源丰富,拥有多种优势农产品,当地政府应积极引导,成立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加强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培育企业带动原材料基地的能力。

通过做强一个产业,可以成就一片热土;反过来,一片热土能带动一个产业迈向更高层次,实现全产业链全面发展。

②创新产品形态,打造品牌影响力

这是一个热衷品牌跨界的时代,只要有足够的想象力,万物皆可螺蛳粉。元气森林和螺蛳粉品牌好欢螺联名推出夏日限定礼盒,五菱汽车打造出“螺蛳粉中的爱马仕”的五菱螺蛳粉,人民日报和李子柒合作推出联名款螺蛳粉,奈雪的茶与好欢螺联合推出“一碗螺蛳粉”的软欧包……此外,针对不同场景,市场还推出了适合办公室的微波螺蛳粉、适合旅游外出的自热式螺蛳粉、适合送礼的礼盒套装等新产品。

目前,烤鱼行业大多数处于“街头”或餐饮门店经营状态。烤鱼预制菜可对标泡面、米粉等方便食品,推出“烤鱼+面”“烤鱼+饭”等多种不同的主食组合;根据不同人群的消费需求,开发出单人装、家庭装、礼盒装等;创新营销手段,与其他知名品牌、官方媒体等联合打造营销事件,推出联名烤鱼等跨界产品。随着新业态、新经济层出不穷,企业可在BC两端多渠道发力,扩大在消费市场上的品牌影响力。

③建立高标准体系,严控产品品质

疫情期间,网友催螺蛳粉发货曾经登上了社交媒体热搜。由于网上销量频频爆单,企业产能不足的问题浮现。为了防止出现配料漏包、品质下降等情况,更有企业主动下架一个月,进行生产线调整,主动控制销量。

有消息称,柳州市委书记郑俊康多次表示:要加强质量检查和市场监督,千万别砸了牌子。为了保证产品质量,避免“红得快,也凉得快”,柳州市还建立起螺蛳粉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监管。在日常抽查中,一旦抽检不合格,企业就会被罚款并网上公示。

作为食品,最终决定成败的还是安全与美味本身。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于食品安全和产品质量一定不能妥协。据记者了解,国联对于罗非鱼烤鱼生产流程和食品安全监控非常严格,率先在行业内推行“2211”电子化监管模式,通过了HACCP、BRC、BAP等高标准的国际认证,是全国仅有的两家同时获得BAP对虾及罗非鱼四星认证(种苗、饲料、养殖、加工)的企业之一,建立了多层次、全方位、高标准的质量控制体系,实现从苗种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

④依托产业园区,打造特色产业集群

据了解,柳州专门开辟了螺蛳粉产业园,聚焦集约发展,为上下游产业链的延伸发展创造便利条件。目前,已有近20家袋装螺蛳粉企业在园区落地投产,还带动了上下游10多家配套企业进入园区,集群效益凸显。在柳州市政府的支持下,柳州还成功打造了4A级旅游景区——柳州螺蛳粉产业园和螺蛳粉小镇。下一步,柳州市还要打造螺蛳美食文化街、稻田艺术、万亩竹海等螺蛳粉上下游生态旅游产业。

湛江是久负盛名的海滨城市,旅游资源丰富。湛江地方政府、食品企业与官方权威媒体加强合作,同样可以联手培育和发展烤鱼特色产业集群,通过举办节日庆典、打造产业特色风情街、冠名系列活动等,打造生态旅游文化品牌,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获取竞争优势,政企媒三方联动,共同培育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

来源:广东省农业农村厅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