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旗万象新 南沙这样迎全运
政府网站
关注这是“剑拔弩张”的冲刺时刻。
前不久,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以下简称“十五运会”)、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圣火在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点亮。这场“深海采火”也把广州南沙携手办赛的信号推向高潮。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以下简称“十五运会”)、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圣火在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点亮。
11月7日—10日,南沙体育馆,十五运会武术(套路)比赛即将精彩上演;
11月15日—20日,南沙国际网球中心,十五运会群众赛事活动网球比赛开门海纳劲旅。
办赛事就是办城市。10月的南沙,处处洋溢着全运会的热烈氛围,进港大道旁、人行天桥上、绿化灌木丛,随处可见的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会徽,不仅映衬中心城区、海岸线建设的“精致范儿”“诗和远方”,更是成为城市精神文明“繁荣、包容”的“南沙表达”。
世界的南沙,一起“拍住上”!南沙是广州、大湾区的重要增长极,从场馆绿色智慧升级到人居环境品质跃升,从城市氛围的全民营造到“票根经济”的持续发酵……我们看到,体育焰火托举,一个充满活力、开放包容、创新驱动的“世界湾心”快步崛起。
迎全运,两大体育场馆窥见“精致赛区”
今年的广州国际女子网球公开赛“星味”更浓!本周,南沙国际网球中心众星云集,张帅、尼库莱斯库、汤姆贾诺维奇、李安、玛利亚、普丁塞娃等名将金花,在单打正赛展开角逐。
大型体育赛事是城市更新的催化剂。作为十五运会网球项目群众组赛事举办地,南沙国际网球中心赛场升级后,原有硬地和红土两种场地共18片,升级后场地数量达到32片,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最大规模的网球中心之一。
除了新增6片室外硬地和3片室内硬地,更是增设5片天然草地三色球场。如今,“集齐”硬地、红土、草地三大国际标准球场类型,成为国内少数拥有“场地全满贯”实力的场地。
人群聚集的体育场馆也将成为对外展示城市形象的闪亮名片。南沙以网球运动市场化为抓手,逐步走出一条体育产业发展的模式。目前南沙网球场地与网球人口占比0.5%,高于广东全省均值(0.24%)和网球发展基础条件成熟的港澳地区(0.22%)。
承办十五运会竞体项目武术(套路)赛事的南沙体育馆,今年实现全新升级。
进场馆前,南沙体育馆文体广场让人眼前一亮,黑、灰、白三色勾勒的线条如层层海浪,与海螺造型的南沙体育馆相映成趣。
细看“海浪”,南沙体育馆文体广场全新亮相,开阔的广场、亮丽的路灯、错落有致的绿植给人留下极佳的第一印象。走进“海螺”,南沙体育馆以“绿色、智慧、可持续”的新面貌亮相,总装修改造面积达19587平方米,升级涵盖声光电系统、木地板、座椅等核心设施。
场馆固定看台扩容至6031座,活动看台2506座,可灵活满足赛事与市民群众活动需求。赛后,南沙体育馆也可以成为演唱会、艺术表演、大型综合性文化活动的举办地。
在南沙体育馆外围,沿着蕉门水道,一个全长3.3公里的生态慢行系统也已形成,串联起江景、绿意与生活,让“跑在景中、景随步移”成为市民的日常。观赛之余,市民游客还可在南沙挖掘更多乐趣。
在蕉门河市民广场,市民漫步骑行迎全运
2025年广州国际女子网球公开赛“星味”更浓
2025年广州国际女子网球公开赛“星味”更浓
提品质,推动城市形象多面提升
今年国庆节前夕,由“南沙滨海大道工程”和“南沙湾滨海岸线贯通工程”组成的南沙20公里美丽海岸线正式对市民游客开放,解锁“广州看海最好地方”的独特魅力,迅速成为新晋“网红打卡点”。
南沙滨海大道段以“段落式景观叙事”为设计理念,建设包括浪涛长廊、天空公园、月季公园、海傍大道等七大线性主题公园,形成移步换景、文旅融合的滨海长廊。
南沙湾滨海岸线段重点打通5公里滨海慢行道断点,升级蒲洲花园沙滩、蒲洲渔港、客运母港等六大区域,新增滨海看台、滑板场、驿站建筑等38项亲民设施。
海岸线上的新建沙滩备受追捧。“想不到广州也有了坐地铁就可前往的沙滩,在这里看着宽阔的珠江奔流向海,非常惬意。”家住广州番禺的李先生带着家人第一时间前往打卡。
20公里美丽海岸线,彻底打通南沙街道至港湾街道的滨水空间阻隔,串联起南沙湾滨海休闲区、慧谷科技创新区、蕉门河城市中心区三大功能板块,划分出骑行、散步、露营等多元活动区域,满足不同人群的休闲需求。
另一边,2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品质提升,同样交出亮眼成绩单。
截至今年9月,南沙累计完成主次干道及重要街角绿化微改造22处、新建8处开放共享的口袋公园、优化绿地17处共约21.32万平方米、激活桥下空间11处约6.25万平方米、建成4个儿童友好型游乐场所、重塑缓跑径约4.66公里。
前不久,蕉门岛公园基本建成,以其独特的白沙滩特色迅速出圈,成为市民国庆期间家门口的“出游热门地”。球球花园、月季花园、宠物乐园等小而精的花园陆续建成。
围绕“精致城区”建设目标,莞佛高速、黄阁南路、丰泽东路及进港大道跨蕉门河桥下等桥下空间也实现了系统性更新改造,打造出匹克球场、篮球场、乒乓球场以及各种儿童游乐空间。
全区30个公交站亭全面更新,风雨棚加强加宽、座椅符合人体工学,预报屏、电子线路牌、一键播报、智能降温系统等便民设施,让市民候车更从容、出行更安心。
拼经济,把“赛事主场”变“消费主场”
如何把体育“流量”变为经济“增量”?南沙的回答是,发挥赛事经济特色,放大“票根经济”效应。
既能看比赛,又能观大桥,还能看海景,更能秀风采……今年8月,“2025伊利广东足球超级联赛”正赛16强赛在大湾区文化体育中心体育场开赛。超25000名热情球迷齐聚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品味一场“体育+”无限的足球盛宴。
为迎接日益增多的大型体育赛事,南沙统筹全区文旅资源,打造“体育+旅游”消费新场景,同步推出“跟着赛事游南沙”“为一场音乐节奔赴一座城”深度旅游产品,促进赛事经济与文旅消费双向赋能。
今年,南沙承办的CBA常规赛广州龙狮队6场主场赛事,场均上座率超60%,累计观赛人数超3万人次,拉动消费超1000万元。
罗斯中国行首战亮相南沙体育馆,48小时内VIP套票即售罄,持续释放“体育+文旅”消费潜力,全面提升南沙城市热度和品牌声量。
第二届南沙斯诺克公开赛开幕式首夜,南沙环宇城通过配合推出系列消费活动,客流激增62%,夜经济被赛事点燃。
住宿餐饮畅旺、夜间消费大增、海岸线升级活动丰富……今年上半年,南沙文旅体市场持续火热,全区住宿餐饮增速27%。前5个月,全区文化体育娱乐业同比增长22.4%。
把“赛事的主场”打造成“消费的主场”,借助“赛事经济”完成“消费升级”,南沙全力以赴拼经济,精心精彩办全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