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广东 城事关注

“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答卷 花都:北筑新极,时间给出了答案

政府网站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摘要: 广州北部增长极的崛起,从空铁枢纽功能强化到国家级经开区获批,从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到城乡融合改革破冰,正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北翼最亮眼的篇章。

巴江潮涌,岭南风劲。

当历史的指针划过“十四五”的五年,花都区以一场攻坚克难的实践,为时代命题写下了生动的注脚。五年砥砺,花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全面从严治党为根本保障,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

时间,这位最公正的裁判,已然给出了答案——广州北部增长极的崛起,从空铁枢纽功能强化到国家级经开区获批,从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到城乡融合改革破冰,正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北翼最亮眼的篇章。

经济建设:稳中提质,筑牢增长“压舱石”

“十四五”以来,花都区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超常决心应对超预期冲击,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各项指标划出一道坚实的上扬曲线。

全区地区生产总值从2020年的1682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860亿元,2024年全年增速实现3%,增速居全市第三;2025年前三季度增速进一步攀升至5.1%,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巩固。这一组数据,不仅是规模的扩张,更是韧性的证明。  

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协同发力。固定资产投资“十四五”期间预计将累计突破3000亿元,较“十三五”增长47%,其中工业投资累计增长140%,为产业结构升级注入强劲动能。

消费市场活力迸发,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高速增长态势,2021-2024年年均增长8.4%,由2021年的714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866 亿元。“1+4+4”商圈体系与“2+4+6”夜间经济布局相互赋能,融创文旅城入选广州首批都会级羊城夜市先行区,热雪奇迹登上央视《新闻联播》,2024年全区接待市民及游客约21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115亿元。从冰雪经济到夜间消费,花都正以多元场景重新定义“流量”与“留量”。

外贸发展势头良好,展现出较强的增长韧性和结构优化趋势。2025年上半年,花都外贸进出口总值达364.9亿元,同比增长10.8%。出口商品中,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以及包含电动汽车、光伏产品、锂电池在内的“新三样”产品出口增长迅速,成为新动能。第138届广交会花都区共有214家企业参展,意向采购金额达4.97亿美元,占全市总额的18.47%,位居全市各区之首。

对外开放合作持续深化,花都-南沙“湾区一港通”实现双向通航。积极推动开放平台建设,包括国家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和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物流一体化改革,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花都正以更加自信的姿态链接全球。

大发展需要大交通为支撑,白云机场T3航站楼已竣工通航,成为全国唯一拥有5条运营跑道的机场,到2030年旅客吞吐量可达1.2亿人次,货邮吞吐量380万吨。广州北站升级改造稳步推进,旅客到发量较2020年提升超3倍。广州北站与白云机场之间通行时间压缩至20分钟,枢纽之间实现快速直达。

这些工程不仅是物理空间的延伸,更是经济循环的“钢筋铁骨”,使花都成为大湾区北部人流、物流、资金流汇聚的“引力场”。

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高质量发展绝非空洞口号,而是贯穿于产业升级、平台能级提升的全过程。花都区以空铁枢纽为引擎,以科技创新为底色,推动“制造”向“智造”跃迁。

2023年广州市赋予花都区“广州北部综合门户、高质量发展新动力源”的新定位,并写入面向2049的城市发展战略。这一擘画,标志着花都从广州的“北大门”升级为辐射粤北、链接湾区的战略支点。

2024年10月,花都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过去三年花都开发区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分别为4.40%、4.99 %、5.51%,以科技赋能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成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政策高地”。

全球视野下的精准招商,为花都集聚了更为广阔的发展资源。已在设立花都(德国)及法兰克福、新加坡设立花都招商离岸服务中心,同时在深圳设立经济合作联络处。连续3年新洽谈项目数全市第一,2021-2024年全区累计新签约项目691个、新注册项目716个、新拍地项目129个。

现在,创新已成为花都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全区研发投入强度从2.01%提升至2.50%,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由 12.47件提升至29.3件,五年间实现翻番。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1100家,培育出26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8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华为工业互联网赋能中心、大湾区绿氢产业研究院等平台落地,创新链与产业链持续深度融合,为培育发展未来产业厚植生态雨林。

在产业变革的浪潮中,花都逐步推动“单一支柱”迈向“多元协同”,区域经济抗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重塑。

现代产业体系加速成型,汽车产业向新能源、智能网联转型,东风日产20万台新能源产线改造完成,采埃孚、马瑞利等全球百强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落户;智能汽车网联测试道路、示范运营实现全时全域开放,智能汽车智能终端产业集群入选省级特色榜单;粤港澳大湾区“绿能谷”引进高景等60个项目,光伏装机并网容量全市第一;低空经济产业园、民航新质生产力产业园加快建设,蓝海机器人、清宝机器人等未来产业企业崭露头角。

营利性服务业提质扩容,增加值从2020年的380.5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526.26亿元,招引滴滴自动驾驶、开域、美团、佳都、轩宏人力等一批优质企业;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累计成交配额2.3亿吨、成交金额超67亿元,连续11年居全国区域碳市场第一;粤港澳大湾区北部生态文化旅游合作区联动“五区一县”,新增一批国家4A级、3A级旅游景区。

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声光电、皮革皮具、化妆品产值较2020年分别增长96.3%、75.7%、52.5%,量质齐升。狮岭箱包集群入选国家级特色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案例获大湾区全球贸易数字化领航区优秀案例。”“十四五”期间,花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占比从3.6%提至6%。

“老树发新枝”与“新芽成栋梁”并行,花都的产业版图更加多元而富有层次。

改革创新:破冰攻坚,激活发展“一池春水”

改革“一子落”,发展“满盘活”,优良的营商环境已成为花都的核心竞争力。

花都推出“亲商助企”“春风送暖”系列改革政策,招商引资项目“五证联办”实现常态化,入选中国开发区营商环境百佳案例;“惠企5+6”法治标杆园区获评广州市首届营商环境改革十大最佳实践;国家级知识产权纠纷快速处理试点区成功获批,社会信用体系应用场景不断拓展。

从“审批难”到“一次办”,花都以制度创新打破了“玻璃门”,充分彰显了改革的力度和深度。

国企改革与要素配置双轮驱动,区属国企资产总额2024年相较2020年增长2.5倍,AA+区属国企数量居全市第二;智都集团发行首批北交所企业债,城投集团打造零碳智慧物流园,银都公司“潮涌巴江”夜经济模式获国务院国资委刊文推广;土地集约利用机制创新推进,全省首宗低效用地再开发项目落地,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率先破题。当土地、资本、技术等要素高效流动,增长极的“磁场效应”便自然显现。

民生福祉:共建共享,书写“人民至上”答卷

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花都区将民生支出占比保持在80%以上,推动人的全面发展,让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教育医疗“双引擎”升级,托举起花都未来的希望。引进广东广雅中学、广州市第六中学、广州市铁一中学、华南示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大学等优质资源,新增公办幼儿园40所、中小学21所,累计新增公办学位5.5万个;跳绳运动成为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教育品牌,累计培养52名跳绳世界冠军,打破20项世界纪录,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达86.11%,居全省第一。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花都院区开诊,区人民医院建立全国首个区域全科医学培训中心,花都成为全省首批、全市唯一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作为广州市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子项目成功迎接国家卫健委终期验收,率先在全市试点开展城市医疗集团医保总额付费改革,两家卫生院连续三年入选全国百强。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看病难”到“看好病”,花都的民生温度可感可触。

城乡融合破解发展不平衡,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20年的1.97:1缩小到2024年的 1.81:1;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69%提升至73%。广州北江引水工程通水,解决46万人用水高峰期水压不稳、水量不足的难题。

获评国家级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等国家级“牌子”,全区农业总产值2024年达到108亿元,并连续两年突破百亿元大关。形成“盆景、花卉、渔业、果蔬、畜禽”5个10亿级特色产业集群。打造赤坭镇、狮岭镇等专业镇,塱头村入选全省典型案例。

当“乡村CEO”走上田间地头,当省级标准化零工市场促进4.5万人成功就业,当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提升至67.13万人、婴幼儿托位数增加两倍以上,当老旧小区改造惠及8218户居民家庭,花都正以实际行动诠释“城乡共富”的路径。

全面从严治党:党建引领,筑牢战斗堡垒

以全面从严治党为根本保障,花都区持续夯实基层党建,推动治理能力现代化。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连续四年获“好”等次;创建“花都极先锋”全域党建品牌,打造了“新新相映”“清华姐姐”“七彩兰花”“梯面客家嫂”等品牌矩阵,引领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竞标争先,取得扎实成效。

“10号工作室·党群连心桥”机制获全国人大、中组部肯定,并在“读懂中国”国际会议上向世界展示中国式民主的基层实践。法治花都建设连续5年获评优秀,法治政府建设获市督查激励。

推动党建和中心工作深度融合,破解发展治理难题,是镇街党建示范项目的出发点和立足点。花都通过建立“选题立项-过程管控-考核评价”闭环工作模式,推动镇街从被动响应向主动谋划、从粗放推进向精细管理、从完成任务向追求卓越的转变,为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和基层治理提供了实践样本。

五年砥砺,时间给出了答案。从经济总量攀升到产业能级跃迁,从城乡差距缩小到民生福祉提升,花都的“十四五”是一部攻坚克难的奋斗史,更是一曲迈向中国式现代化的先行曲。

当“十五五”的画卷徐徐展开,“北筑新极”的蓝图愈发清晰,时间将继续见证——这座广州北部增长极,正以更坚实的步伐,向上,向新,向未来。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