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在华南理工大学逸夫人文馆,由信息时报与广东省食品学会联合主办、合生元协办的2018年(第五届)“健康有益”益生菌国际高峰论坛正式拉开序幕。五年以来,该论坛的成效众口皆碑,为众多益生菌企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也共同见证了益生菌行业的卓越发展。此次,论坛现场集结了全球益生菌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进行一系列学术交流和科普工作,论坛参会人数也创以往新高。
行业:益生菌产业驶入发展快车道
近5年以高于15%的增速发展
随着全球消费者健康意识和市场的日趋成熟,益生菌市场不断扩大。近5年来,我国益生菌产业每年以高于15%的增速快速发展。欧睿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益生菌产品(包括益生菌补充剂与益生菌酸奶)市场规模约360亿美元。其中,中国益生菌产品(包括益生菌补充剂与益生菌酸奶)市场规模约人民币455亿元,预计2022年增长至896亿元。
益生菌补充剂市场已经成为增速最快的健康食品细分领域之一。合生元、生命阳光、培芝等中外资企业都在积极抢滩布局这一片“蓝海”,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乳业资深分析师宋亮表示,整个营养保健品市场发展很快,整体市场容量3000亿元左右,今年会继续延续高速发展的态势。具体而言,从益生菌的市场来看,益生菌饮料方面,目前整个市场大概有300亿到400亿元的规模总量。固体益生菌的总量大概有十几亿元的份额。由于竞争非常激烈,液体益生菌饮料这块出现小幅下降趋势,而固体益生菌产品增长比较明显,特别是针对婴幼儿的益生菌,增长相对明显,每年市场消费量同比增速大概能达到15%。而固体益生菌产品主要针对的就是婴幼儿和中老年。中国人越来越需要通过营养改善及膳食结构改善,通过一些特殊的产品,从过去不健康的生活饮食状态转向为更加健康的状态。
随着快速增长,益生菌产品也呈现多元化。王丁棉预测,在乳制品中,除婴粉酸奶乳饮料等使用益生菌外,奶片、奶酪、奶棒等产品未来都会使用益生菌。益生菌的运用范围也涵盖了食品、保健品、美容化妆品、种植养殖业、水质改良与环保等多领域。目前婴粉使用添加剂中含益生菌的约占20~25%,未来几年内,这一比例会提升至50~60%。
此外,王丁棉还表示,益生菌未来将是低糖化发展趋势。近年来,已有企业响应了低糖化的呼吁与建议,开始生产一些低糖化的产品。比如一些企业用益生元产品聚果糖代替了白沙糖,生产和推出含糖量控制在5%左右的低糖化产品上市 。用聚果糖等做出的低糖化乳饮料,其口感的甜度会比用白沙糖的产品显得淡一些,但这种产品会更安全更健康。
专家:大咖齐聚共话益生菌行业发展
益生菌科研技术越来越前沿
强大的专家阵容是益生菌论坛的亮点之一。论坛现场,多位专家共同探讨益生菌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并带来相关的研究成果与观点。
益生菌在婴幼儿的研究和应用方面,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副院长、儿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陈运彬表示,生命早期应尽早建立健康的肠道菌群。研究证明,益生菌可以改善肠道菌群,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从而有效缓解腹泻、便秘以及其它肠道不适;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可以降低儿童感染性疾病及过敏性疾病的发生;有益于缓解乳糖不耐受症状。
资深乳业专家、原广州市奶业协会会长王丁棉分析,益生菌乳饮品低糖化是未来趋势。益生菌有2个特点,一是怕热、怕酸,对热敏感,不耐高温和高酸;二是对糖亲和,嗜甜,它要从糖中吸收养分。目前生产益生菌乳饮品的企业,90%以上均是出品一些含糖量偏高的产品,而高糖对小孩健康成长不利,会使小孩易坏牙和易肥胖。
暨南大学国际学院副院长、理工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吴希阳指出,益生元一种膳食补充剂,通过选择性的刺激一种或几种菌落中的细菌生长与活性,对寄主产生有益的影响,改善寄主健康的不可被消化的食品成分。益生元与益生菌不同,益生元是益生菌的“食物”,肠道内有益细菌吃了益生元后,促进生长繁殖,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发挥作用。
广州市微生物研究所所长、教授级高工夏枫耿认为,抗生素在动物中的滥用和抗药性,已经成了世界范围内公共卫生领域的重大问题之一,威胁也已经在人体中暴露。而益生菌,则是抗生素最有可能的替代产品,动物用益生菌制品也在全球得到了较快的发展。2006年我国农业部批准了在饲料中使用的16种微生物,以逐步用动物益生菌作为绿色安全饲料添加剂替代抗生素,这在农业养殖和食品安全领域已被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风湿免疫科副主任医师林智明则表示,肠道菌群是指寄居在人体胃肠道的菌群,99%为厌氧菌,包括拟杆菌、球菌、拟球菌和梭菌。近90%的疾病与肠道菌群相关,是人类的“第二基因组”。肠道菌群失衡,可能导致多种疾病,其中就包括风湿性疾病。基于肠道菌群与疾病的关系,故对肠道菌群与风湿性疾病进行了研究。包括肠道菌群与类风湿关节炎(RA)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对缓解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有一定作用。
- 新闻
- 财经
- 军事
- 体育
- 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