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充电难是制约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为此各地方政府、企业、机构都提出了不少的解决方案。日前,一种新的充电站运营模式在华南地区兴起,这一模式的出现或许能为全国的充电设施企业带来新的思考。
6月30日,广州捷电通综合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广州捷电通)揭牌暨梅东路充电站运营启动活动在广州市内举行。广州捷电通公司董事长陈铭杰在活动上表示,公司将逐步推动形成“公交站点充电+集中式场站充电+路边快速充补电”相结合的城市快速公交充电网络,同步谋划对广州市公交充电设施的统一运营、管理,并适时考虑将电动公交充电桩面向社会车辆开放,满足绿色出行需求。

“公交站点充电+集中式场站充电+路边快速充补电”这一充电运营模式缘何诞生?怎样实施运行?又有着怎样的效果?日前,@新浪南方能源频道 采访了广州捷电通相关负责人,了解其具体情况。
快充充电站,保障城市公交出行
众所周知,充电桩在电源保障、业扩配套、场地选择建设等方面存在不少难题。由广州公交集团和广州供电局合资成立的广州捷电通得到了两家母公司的支持,广州供电局安排专家摸查,制定供电方案,建立了业扩绿色通道,优化项目用电审批手续;广州公交集团给予公交车站场土地资源。
因此,广州捷电通率先从公交站场建设充电站起步,目前在广州市内建成公交车站场的充电站15个。

6月30日启动的充电站是其在公交站场式充电站的基础上,开设的第一个路边充电站,也是广州地区首个路边纯电动公交充电服务示范站点。该充电站场共建有36支120kW的国标通用直流双枪充电桩,可利用夜间错峰道路资源,每晚可为57辆公交车同时提供充电停车服务。
据介绍,使用这些充电桩,公交汽车2—3小时即可充满300kw·h的电量。充满电后,公交汽车能行驶约240km,基本上能满足一天之用。也就是说,公交汽车每天只需要晚上进场充电一次。个别路线较长的公交汽车也只需白天补充充电半小时,即可充上80%的电量,就能保证一天的行驶。
陈铭杰表示,由于公交车充电时间大多集中在夜间公交停运期间,在闲暇时间充电站可为其他不同客户开放。
从公交站场到路边充电的发展
广州捷电通副经理刘东升表示,“公交站点充电+集中式场站充电+路边快速充补电”是公司的主要运营模式。据悉,广州捷电通创办初期的主要服务对象是纯电动公交车,充电模式也紧密围绕着公交车的运营来开展。作为市民的主要出行工具,公交车白天发班、晚上集中停场,广州捷电通发挥公交集团自有场地资源的优势,实行晚上统一充电。
但只有公交站充电是不够的。刘东升表示,为了覆盖更大的充电服务范围,为了给予更多电动车辆和用车人群以方便,广州捷电通提出了在公交站场外挖掘综合场站的资源,和充分利用路边资源的设想,在停车场、荒废的空地、桥洞下、马路边,根据该地实际来搭建适用的充电桩。

例如广州滘口客运站充电站,作为一个大型的集中式场站,它既可以让公交车充电,也可以在条件具备之时让社会车辆充电。
此外,考虑到公交拥有使用频率高、线路多、覆盖面广等特点,结合大城市内塞车、雨天、高温等因素造成的充电难的情况,建设路边充电站能有效解决部分车辆即时充电难的问题。
对比:三种模式各有优劣可互补
- 这三种充电站场有着不同的特点和对应需求,公交站场能满足公交车停车和充电的需求,能以最高的效率来满足基本的城市公共出行需求;但目前暂未能服务社会车辆,要在后续具备条件后才能对社会车辆开放。
- 集中式场站一般面积较大,满足停场和充电需求,也能为大至公交车物流车、小至乘用车的数量众多电动汽车充电;其缺点是选址不易,建设费用较高。
- 路边充电站则主要是城区公交充电和停场问题的一种有效补充。
所以,刘东升认为,采用“公交站点充电+集中式场站充电+路边快速充补电”三维一体的模式能打造一个综合性的充电网络,互补有无,尽可能地提高服务覆盖的范围。

未来:开发充电站使用范畴
广州捷电通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计划加快公交充电站的建设布点,将投资建设一体化运营充电桩共计近4000支,预计在9月30日前自建28个充电场站,整合社会建设的公交充电站点,并在未来条件合适的情况下,会在闲时把原用于公交车的充电桩逐步开放给社会车辆使用,做到社会资源的最大化。
- 新闻
- 财经
- 军事
- 体育
- 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