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广东 财经

警惕“共享屏幕”诈骗,共守财产安全

综合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信网络诈骗手段不断翻新,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一种新型的“共享屏幕”诈骗手段引发关注。诈骗分子利用受害人对手机系统操作及产品规则不熟悉,逐步诱导其下载“银联会议”、“中银会议”等非法应用程序,通过屏幕共享等功能实施诈骗。今天,让我们通过民生银行广州分行成功拦截的两起“共享屏幕”案例,揭示此类诈骗的真面目。

一、案件回顾

案例1:钟女士接到一个来自北京的陌生电话,对方声称,其在使用抖音时误点了一个链接,导致产生了支付订阅,需要她按照指示来取消订阅。信以为真的钟女士按照对方的指引发起了视频共享,发送了验证码,向异地陌生人转账4万元。银行的风险监控系统检测到其账户出现异常,疑似遭遇电信诈骗,银行方立即启动应急预警,在多次联系客户均无法触达的情况下,对账户进行紧急管控,保护了账户68万元资金,避免了客户更大的经济损失。随后骗子引导客户向银行投诉要求解锁,经过支行人员耐心解释后,客户认识到被骗。

案例2:珠海的黄先生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声称其在使用某软件时误操作导致订阅了付费服务,需按指示操作取消。黄先生未怀疑,按照对方的指引下载了会议软件并开启了屏幕共享,随后按照诈骗分子的指示转账100元。银行风险监控系统出预警,提示其账户存在异常交易,疑似遭遇电信诈骗。银行方面立即启动应急预警,致电黄先生提示风险,但黄先生的电话已被诈骗分子转接,未成功联系。为防止资金进一步流失,银行迅速对账户采取管控措施,经过多方努力,最终联系上黄先生,黄先生才知道被骗,成功避免账户内27万元被划转。

二、案例分析

上述两起案件中,群众均遭受了“共享屏幕”诈骗。“共享屏幕”诈骗是一种利用屏幕共享功能获取受害者敏感信息的诈骗手段。常见的诈骗手法包括:一是冒充银行、电商或快递客服,声称账户异常或快递丢失,要求受害者通过屏幕共享协助处理。 二是谎称受害者中奖,要求共享屏幕以“确认身份”或“领取奖品”。三是冒充技术人员,谎称受害者设备有安全问题,要求共享屏幕进行“远程修复”。四是冒充贷款平台,以“审核”为由要求共享屏幕,获取银行账户信息。

三、风险提示

民生银行广州分行建议消费者采取以下措施防范“共享屏幕”诈骗,保护财产安全:一是不要与陌生人共享屏幕,尤其是在对方要求提供敏感信息时。二是不随意点链接,避免通过短信或邮件中的链接登录银行APP。三是安装安全的软件,并开启银行APP通知提醒功能。四是不轻信陌生来电,对自称客服或技术人员的来电保持警惕,尤其是涉及账户或金钱的情况。若怀疑遭遇诈骗,立即停止操作并报警。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