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广东 财经聚焦

超越资产看“知产” 建行首创科创人才“能力流”评价体系

新浪广东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摘要: 2月27日,建行广东省分行创新推出了国内首个“科创人才‘能力流’综合评价体系”。

2月27日,建行广东省分行创新推出了国内首个“科创人才‘能力流’综合评价体系”。这是建行借助耕耘多年的“科技金融”实践经验,在“技术流”综合评价体系取得良好成效及“多流合一”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对科技创新领域金融服务的又一次引领性突破。

来自广东东莞某光学企业的何先生就成为了该体系的试点受益者。作为企业中非“董高监”(管理人员)序列的科技研发人才,但因为个人科创能力突出,何先生在建行网点办理个人金融业务时拿到了“科创人才VIP”的叫号纸,这给他和公司的科创人才带来非常大的尊重和惊喜,也来带来了实实在在的金融权益。

“建行懂科技创新,建行的科技金融有品位,科创人才在银行有了自己的专属评价体系。”何先生欣喜地向记者分享道,并表示将叫号纸放在公司陈列珍藏。

2021年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就指出,当前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在主要科技领域培养大量战略科技人才和创新队伍。据了解,在广东范围内,单纯参与专利研发的科技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内部人员即有78.8万人,但现实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大部分商业银行未能统一有效识别这些对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的科创人才,从而提供有力的金融服务支持。

建行广东省分行相关人员介绍,在过去多年的科技金融实践过程中,他们认识到:一个国家和民族要想不断发展壮大,全社会各行各业都要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全力助力支持科技创新发展,不能仅关注“金钱财富”这一个物质维度的财富创造,而是要把“有形财富”与“无形财富”结合,将“有形”与“无形”统筹,在此问题基础上,建行的KUM“科创人才‘能力流’综合评价体系”应运而生。

不同于全球通行百年的商业银行个人AUM(Assets Under Management,指“资产总量”)计量体系,建行广东省分行建立了专门评价科创人才个人科技创新能力的KUM值的概念(Knowledge Under Management,指“知产总量”,进一步衍伸称为“科技创新知产总量”),将以上维度指标统一计算,实现科技金融的量化评价由“科创企业”穿透到“科创个人”。

据介绍,该体系是由建行对科技创新人才在科技创新过程中的行为数据和其科技创新成果数据依托自动化的信息系统进行收集与梳理,围绕知识产权与专业论文成果、学历与学科背景指标、专家身份指标、科技成果产业化经历、科技创新及科创大赛获奖指标、政府及相关机构科创人才库标签、政府科创人才补贴等等维度精准画像,在此基础上对科创人才的科技创新能力与潜力进行自动化综合评级的金融评价体系。

何为科技创新人才,何为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该问题一直是商业银行在科技金融综合服务持续深入推进过程中无法精准、量化的问题。科创人才“能力流”综合评价体系的创立,将靶向解决长期以来困扰商业银行科技金融综合服务的难题——商业银行对广大科技创新人才的金融服务创新缺乏易落地的基础理论支撑,也缺乏易落地的体系化精准测评系统支撑的“大空白”和“大痛点”。

据了解,建行广东省分行2017年在全国首创并在2020年被国务院推广的科技企业“技术流”综合评价体系是量化评价科技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宏观领域科技金融,而此次推出的‘能力流’综合评价体系”则是较为微观的科技金融,两者形成了完整的科技创新主体评价体系,进而实现对科技创新企业和科创人才的全方位支持。

目前,科创人才“能力流”综合评价体系已在建行广东省分行的线上自动渠道与线下物理网点两大个人金融综合服务渠道试点运用成功。参与试点5家企业科技企业共600名科创人才,所有人员名单均为建行通过公开科创数据自动计算导入并评级,根据科创能力的不同对科创人才分级给予KVIP排队待遇。此外,建行广东省分行还在“建行生活”上布放了“科创人才”专属权益券,向该600名科创人才进行专属投放,进一步提升科创人才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