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广东 财经聚焦

2023年广东银行业资产总额38.57万亿元 同比增长9.80%

新浪广东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摘要: 1月18日,2023年度广东银行业新闻通气会在广州召开

1月18日,2023年度广东银行业新闻通气会在广州召开。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广东监管局党委委员、二级巡视员黄海晖介绍,截至2023年12月末,广东银行业资产总额38.57万亿元,同比增长9.80%。各项存款余额29.86万亿元,同比增长9.33%;各项贷款余额26.71万亿元,同比增长9.86%。辖内(不含深圳,下同)银行业资产总额25.18万亿元,同比增长9.96%。其中,各项贷款余额17.52万亿元,同比增长10.7%,新增贷款1.69万亿元。各项存款余额20.27万亿元,同比增长9.78%。不良贷款率1.35%,继续维持在低位。

聚焦科技领域发展需求 书写科技金融大文章

2023年,广东银行业聚焦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在金融实践中,对重点领域专项发力,从广覆盖到做深做远,不断提升金融服务质效。黄海晖在会上介绍,在科技金融方面,聚焦专项政策、专营机构、专项服务三大发力点,全面打通科技型企业从融资到创新发展的难点堵点。辖内机构依托科技资源集聚区设立科技支行,已设立约150家科技支行及科技特色支行,将金融服务触点延伸至科技企业“家门口”。除此之外,切实了解科技企业成长需求,聚焦“育苗期”“加速期”“兴业期”三个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引导辖内金融机构加大创新力度。截至2023年12月末,辖内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余额约1.3万亿元。

绿色信贷稳定增长 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全国领先

据悉,在广东监管局的推动下,辖内机构设立绿色分(支)行、绿色金融事业部、绿色金融科技创新中心等约30家,“零碳网点”实现省内地市全覆盖;同时,持续发展和完善绿色金融产品,辖内银行机构推出“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碳足迹挂钩贷”等系列产品;推动绿色建筑产业与绿色金融协同发展,联合广东省住建厅等提出9大方面措施,通过促进建筑领域绿色信贷增长,对绿色建筑产业项目的融资保障、减费让利、差异化支持等举措,提升绿色建筑产业发展水平。据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行长韩松介绍,该行持续发挥绿色金融“头雁效应”,办理工行系统首笔NRA境外机构绿色存款业务,落地绿色“人民币贷款+利率互换”业务,将贷款利率与企业环境绩效表现挂钩,激发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内生动力。截至12月末,辖内主要银行机构绿色信贷余额2.08万亿元,同比增长38.24%;其中,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82.38%、49.72%、63.03%。

普惠金融注活水 与民营小微企业携手并进

据悉,2023年,广东银行业在小微金融增量扩面、提质降本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辖内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连续14年正增长。截至12月末,辖内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含票据口径)余额同比增长22.75%,有贷款余额户数同比增加42.85万户,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同比下降43个BP。疫情以来至2023年6月末政策退出,辖内银行机构累计为约49万户中小微企业实施延期还本付息贷款金额超9600亿元。民营企业贷款实现余额、户数双增和利率、费用双降。截至12月末,辖内民营企业贷款6.13万亿元,同比增长12.94%,其中,民营企业信用贷款同比增长33.81%。新发放民营企业贷款利率同比下降38个BP;为民营企业承担或减免的信贷相关费用3.92亿元。同时,辖内银行机构在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流程上也不断创新,如建行发布的“惠懂你APP”升级版本,构建“IT科技+场景金融+实体经济”的金融生态圈,持续提高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户等主体的融资可得性。

做实养老金融服务 个人养老金开户数居全国首位

广东是全国获得最全品类养老金融产品试点的地区。目前,个人养老金平台中已上线储蓄产品137款、保险产品49款、理财产品19款,每家银行平均上线基金产品99款,参保群众投资选择更加多元化。2023年,全省(含深圳)已开立超600万户个人养老金账户,开户数量位居全国首位。

金融助力“百千万工程” 推动乡村振兴谱新篇

2023年,广东银行业持续推进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会上提到,辖内银行机构及时响应县镇村建设项目融资需求,助力县镇村建设发展提质升级,辖内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贷款余额超300亿元。同时,聚焦区域特色产业发展和品牌打造,支持海洋牧场和特色产业发展。农业银行广东省分行行长王大军在会上介绍,该行出台服务“海洋牧场”十条措施,率先设立专营服务中心、举办专题发布会,推出八大特色产品、五大服务模式,已投放贷款超130亿元,服务相关主体约3万户。而农发行广东省分行行长吴飚介绍,该行累放农业科技创新贷款9亿元。同时大力扶持海洋产业、特色农业,推出陈皮贷、菠萝贷、柑橘贷、海鮸贷等信贷产品,累放县域产业贷款27亿元、农村流通体系建设贷款34亿元,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

黄海晖提及:“广东省全面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这是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截至2023年12月末,辖内涉农贷款突破2.3万亿元,县域贷款达到1.48万亿元,超额完成各项任务目标,有力支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贡献金融力量。”如农行广东分行第一时间出台服务“百千万工程”15条措施,2023年末,涉农贷款余额4838亿元,67个县域贷款增量797亿元,全年“百千万工程”领域累计投放贷款超万亿。农发行广东省分行下沉县域靠前服务,助力“百千万工程”。落地广宁EOD、龙川、苏区融湾先行区、南海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11个专班,与地方政府协同打造项目28个、融资金额达百亿元。

落实房地产新政 推动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

会上介绍,截至11月末,房地产贷款规模超5.3万亿元,个人住房按揭贷余额约4.10万亿元,均保持同比正增长,且增速高于全国。广东监管局推动“金融16条”政策落地生效,一方面配合地方政府加大“保交楼”支持力,推动辖内机构发放大额“内保外贷”19.5亿元,发放“保交楼”项目配套融资30.1亿元,保函置换预售监管资金24.95亿元;全年新增房地产并购贷款36笔、125.48亿元,余额同比增长15.23%,有效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另一方面,联动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广东省住建厅等单位,快速落实“认房不认贷”、差别化住房信贷、存量房贷利率下调、二手房“带押过户”等房地产新政。目前辖内存量贷款利率下调已基本完成,超六成存量房贷受益,利率平均下调约75个BP,每年可为购房者节省约200亿元利息支出。

  优化跨境金融服务 推动金融支持外贸工作

持续优化“跨境理财通”试点,据最新统计数据,已备案32家内地银行、24家香港银行和10家澳门银行,参与试点的个人投资者超6.7万人,相关资金跨境汇划突破百亿元。辖内金融机构积极探索跨境合作,相继落地首笔企业间租赁资产、融资租赁资产、绿色信贷资产和商业保理资产的跨境转让业务,有效拓宽湾区企业境外融资渠道;2023年,辖内农商行在澳门发行全国首单境内银行主体、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莲花债,有效满足湾区绿色项目融资需求。而据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行长宁效云介绍,该行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量突破万亿大关、达1.1万亿。建行广东省分行则打造横琴深合区金融创新“桥头堡”,落地全国首笔“不落地跨境购汇业务”等9个重点创新项目,发布“龙通湾区”个人跨境金融服务品牌,惠及150万港澳及内地个人客户,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互联互通的重要“桥梁”。

会上介绍,广东监管局扎实推动金融支持外贸工作,引导辖内银行机构为外贸企业提供信贷支持,辖内银行机构对外贸企业各项贷款余额稳步增长。据进出口银行广东省分行行长刘亚介绍,该行持续支持佛山、汕头等重点地市企业进出口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进口先进技术、重要设备、关键零部件,服务重点外资企业,至2023年末,该分行外贸产业贷款在全部贷款中占比达70%,较2022年末提高了5个百分点。同时,该行还为企业“出海”提供“融资+融智”服务。这一年,广东监管局积极引导辖内机构利用广交会、港澳国际论坛等平台,不断提升“一带一路”综合金融服务水平,其中,进出口银行广东省分行全年累计投放“一带一路”贷款占分行投放总额的约一半,项目覆盖东盟、南亚、南太平洋、中东等30个国家和地区。截至12月末,辖内主要银行机构支持“一带一路”生产和经贸往来提供授信10029.66亿元;为“一带一路”基础设施等相关项目提供授信1044.26亿元。

文/新浪广东财经 林文娴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