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广东 企业观察

一重掌舵人吴生富自缢 透视企业发展困境

中国经营报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摘要: 对吴生富个人而言,其带领下的一重在早年实现五年连涨50%奇迹后,虽实现上市,但却倍受冶金行业全线下滑、一重经营增长滞缓的困扰

8月3日,周一,清晨7点多,秘书进入办公室后,发现吴生富已经自缢身亡。随即,消息传开,人们聚集起来,公安、检察院人员赶到……办公楼外,除了在职员工,还有近百名原一重“大集体职工”,这些二十年前下岗的中老年人,自6月12日开始,每天都会聚集过来,打出“要生存、要医保”等横幅。(注:本文中的“一重”指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

对吴生富个人而言,其带领下的一重在早年实现五年连涨50%奇迹后,虽实现上市,但却倍受冶金行业全线下滑、一重经营增长滞缓的困扰。业界称其常低姿态求订单,而吴生富生前接受《中国经营报》专访时,也曾表露在订单方面的忧思,并希望能够通过对一重产业再提升,实现全新突破。

记者核实,吴生富的遗体已于8月7日清晨火化。而知情人透露,吴生富在7月29日最后一次公开露面时,并无异样,也未听说吴生富有抑郁倾向。坊间亦有消息称,吴生富生前疑将一重有关业务交由其友人的企业“接单”,这一行为引发举报,但更多指向他举报实则反映的是一重本身的问题。

2011年去逝的哈尔滨市原市长宫本言,此前也曾担任中国一重一把手的。有熟悉吴生富的人士称,像宫本言一样,吴生富确有突出成绩,且51岁的年龄在央企负责人中属于少壮派,如无意外,前途应不在宫本言之下。业界对其将一重提升为“系统方案供应商”的构思,颇多期待,但随着吴生富自缢离世,这一切变成疑问。甚至,关于他生前是否存在问题,竟成为人们此时最大关注焦点。

一重再无吴生富,内部人士称吴生富没有留下遗书。吴生富的妻子宫某某系一重人事部门领导,女儿在某大学读核技术专业。核领域,是吴生富最近几年最乐于谈及话题。而儿子今年刚刚才参加完高考。

“国宝”里的火箭升迁

1964年1月20日,吴生富在江苏省兴化出生。1981年,17岁的他考取了东北重型机械学院,就读机械制造专业。因成绩优异,在1985年本科毕业时,被保送本校机械学研究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8年毕业后,吴生富进入一重设计院任设计师。1994年成为副科长,两年后成为科长,并随即成为副院长。一年后的1997年,吴生富成为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1998年则成为集团副总经理,其后同时兼任技术中心主任。2004年,吴生富成为集团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在此期间,吴生富用六年“就读”于已经改名为燕山大学的母校,并在2006年获得材料加工工程博士学位。

吴生富的升迁看似飞快,但如果回顾历史,便可发现一重彼时正处于艰难的励精图治阶段,绰号“宫大胆”的宫本言担任厂长后,对人才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

据文献记录,1953年5月19日,中央决定在齐齐哈尔富拉尔基建设一重,1955年8月破土动工,1960年6月4日通过国家验收。此后国务院领导前往视察时,将一重称为“国宝”。

而据原上海市委副书记陈沂撰文回忆,该厂由苏联援建,建成时号称“中国第一,远东第一,世界第八”,最初的厂长,则是1953年从苏联斯维尔德诺夫城归来的留学生。其他人撰写的相关回忆文章中,彼时称为第一重机厂的一重,随即遭遇文革,且随着中苏关系转冷,一重的职工,甚至整个富拉尔基区的人,都被要求不得对外以任何形式透露该厂生产内容和厂名。

也是在这一时期,解放军开始向一重派驻军代表。而1970年,根据国务院要求,包括第一重机厂等隶属机械工业部的多个部属企业,曾被下放地方管理。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学部委员周叔莲,曾在相关文章中忆及这样一件往事:1978年10月11日,法国克鲁索—卢瓦尔公司代表参观第一重机厂后,认为该厂规模可观,设备好,加工能力很强。但他指出工厂人太多了,人浮于事。“工人在工作时间看报,还可以随便离开岗位,这在法国是不允许的。”这位代表还建议“要搞好管理,人非减不可,你们搞全能厂,既不好管理,又极不经济”。

而进入80年代,集聚的问题似乎更加严重。陈沂在1986年参观后,写道:“全民职工10000人,大集体职工13000人,还有2000个待业青年,加上其他,家属、孩子,一共有五万多人,真可算得是一个大厂。但经济效益不高,一年只上交国家利税300多万元,原因是各种额外负担太重,其中包括退休工人的退休金。13000个大集体职工,都在建筑工程公司、工业公司、商业公司就业,建筑工程公司赚钱,其他就差一些。”

正是这之后,被称为“宫大胆”的宫本言出任一重厂长。1980年,《当代》杂志刊发了《人民文学》原主编、作家程树榛曾撰写的纪实文学作品《励精图治》,讲述宫如何带动全厂提升效率,改善居住,安置就业,注重人才,宫本言因此成为当时典型人物。当年12月31日,《工人日报》第一版刊发时任一重厂长宫本言文章《万人工厂万人办》中写道“现有职工15600人”,当时存在的主要管理问题是“职工认为领导上官僚,干部埋怨工人不听话”。

在被调离前往哈尔滨市委任职前,宫本言为一重营造了一个高度注重人才的氛围。而拥有研究生学历,专长于技术的吴生富,恰在此后迎来飞速升迁。

“最大锤子”生富

吴生富在80年代的升迁迅速,知情人认为,还与其在科技上的突破有关。“当时许多东西还是要求高度保密,也不能拿出来说,更别说以个人名义申请专利。”知情人称,此说在一重内部颇多传言,但吴从未回应。

对于一重给国家的贡献,原国务院重大技术装备办公会副主任董必钦,曾撰文称:“第一重机厂为发展我国核反应堆和核潜艇承担着关键设备的研制与生产,攻克了多道技术难关,是我国这方面最优秀、水平最高的生产企业,为我国国防现代化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他并未提及一重究竟做了什么具体事项。

进入90年代,宫本言离开后,重视人才的氛围依旧浓郁,但对于一重而言,压力依旧巨大。1996年9月,时任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孙昌基,撰文《打好“三大战役”振兴东北机械工业》,在“历史包袱沉重”一节中,他以一重举例称:“原有自有流通资金一亿元,由于国家计划调整,导致企业损失9000万元,虽然经批准同意报销,但国家未予补足资金,致使企业自有流动资金只剩下1110万元,现该厂年销额达10亿元,全靠银行贷款支撑,所获效益基本上成了银行利息。”

而机械工业部1995年的数据显示,全国十大重机厂几乎均面临资金困难:“当年机械工业部391个企业,年利润总额仅0.52亿元,而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和第二重型机械集团4.4万人,平均每人担负利息4122元。”

缺钱,是90年代一重走向市场化过程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吴生富在90年代初与一重厂内的宫某某结婚,并分别于1995年和1998年生育一女一男。

吴生富和一重最大机遇,出现在一次事故之后。2002年春节后,在一重服役40多年的12500吨水压机断了一根立柱。“这对一重来说,等于天塌下来了。国外一定说这事,水压机立即涨价。”

那些电力、冶金、石化、造船、国防等行业中必不可少的大型锻件,必须由万吨级水压机完成。据称,彼时国外水压机价格已经达到2.7亿元。吴生富拍桌:一重必须自己做出来,而且要做得更好。

吴生富担任总设计师,带领一重人在2006年底,终于造出15000吨水压锻造机。且这次自主研发费用仅为1.3亿元,且精度较国外有明显提高。一重因此收到中央领导贺电“这是我国重大装备制造业的里程碑”。

这次巨大的成功,随即变为商机:先是英国谢菲尔德锻造公司要买,接着日本制钢、韩国斗山重工等知名企业纷纷赶来交流。接下来的合作开始,挣钱变得水到渠成。

这个在当时世界上最大吨位的水压机,被吴生富形象地比喻为“世界上最大的锤子”。吴本人也像宫本言一样,成为报告文学《命运的链接》中的主人公,受到业界追捧。也是在此之后,已经成为总经理的吴生富开始带领一重走上“生富”大道:期间连续五年销售额以50%增长。

“卧底”突围日本核电

2012年召开的十八大中,吴生富作为典型代表,被新闻中心安排重点采访。在这次采访中,吴生富向记者表达了对目前中国一重生产大型锻件遇到的阻力已经是企业经营面临的问题。

但是,新闻中心同期安排的另外一场采访是专访中粮董事长宁高宁,很多记者都去听宁高宁的采访,因而,吴生富的专访现场显得十分冷清。

在场媒体的尖锐问题,也让吴生富显得很局促。唯有问到核电与经营相关的问题时,他才如释重负,对答如流。三年前的采访中,吴生富向记者透露了当时面临的尴尬。2011年福岛核事故后,中国的核电项目都已经停滞,中国一重的相当一部分锻件订单来自核电领域,因此经营出现了困难。为了能够接到更多订单,中国一重只能硬着头皮去接高技术含量的大型锻件订单。

第三代核电技术被认为是未来唯一可以在中国推进的技术。知情人士透露,为了能够接到订单,吴生富给甲方写过保证书,一定要攻克锻件技术。而第三代核电所需要锻件的技术要求特别高,所以,在国内企业难以达到生产要求的前提下,中国从日本和韩国购买了大量设备和锻件。

但是,这一解决方式也遇到了复杂的难题。吴生富当时向记者表示:“日本企业不会什么都卖给你,尤其是反应堆压力容器核岛锻件,这是重中之重的产品,日本不愿意卖,而其他的还可以卖给你。”

据了解,在反应堆容器低温冲击韧性这一问题上,日本制钢所掌握着目前最先进的工艺,日本制钢所总裁Ikuo Sato曾表示,该公司在核能行业关键领域的统治地位, “我觉得,未来几年,很多中国竞争对手将对我们构成巨大威胁。”

在制造用于核压力容器的大型钢铁铸锻件市场,日本制钢所约占全球80%的份额。实际上,2011年,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曾经带领中国的4家锻件企业前往日本制钢所,其中包括中国一重,想引进日本的技术。“引进他们的技术也很困难。”国核技人士向记者表示。但是,具体原因并未指出。

中国核学会负责人也向记者表示:“在中国核电发展中,类似的情况不只发生过一次,日本和美国都有过对核心设备和技术保密的行为。”

吴生富想接到第三代核电技术的订单就必须带领中国一重进行技术突破。受到日本技术壁垒的制约,国核技最终采取了一种复杂的合作模式,反应堆堆压力容器由美国西屋负责向中国联合采购方供货,由韩国斗山重工承制,而韩国斗山重工则又把部分大锻件给中国一重制造,呈现层层分包的局面。

韩国人来到齐齐哈尔富拉尔基的工厂内,对现场进行了封锁,害怕中国人盗取其技术,吴生富作为一重的董事长是少有的几个能够进入到厂房的中国工作人员,而国核技的人更是严格被控制在厂房之外。

韩国人走了之后,中国一重便掌握了韩国的锻件生产技术。

低调的“求单者”

富拉尔基是齐齐哈尔市下辖的一个市辖区,实际上距离齐齐哈尔市中心有37公里,中国一重几乎是富拉尔基唯一的大型企业,也是主要的经济支柱。近几年,随着中国经济放缓,整个黑龙江的GDP增长进入到全国倒数行列,富拉尔基和中国一重的状况也十分“惨淡”。房价仅3000元左右。

一重的暗淡,出现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彼时整个冶金业开始全线下行,且至今仍处于这一状态中。一位中国一重的员工这样形容,“原先领导请人喝二两白酒能拿下的订单,现在得喝半斤才能拿下来。”据说,这句话是吴生富对下属们说的。

掌握了韩国技术并没有结束中国一重和吴生富的艰难局面。作为一家央企的负责人,他在向甲方写过技术保障书之后,一直都以很低的姿态出现在合作中。

“中国一重已经掌握了成套设备的生产技术。”吴生富3年前向记者表示,说这句话时,吴生富并没有笑容。

因为这并不是最佳的结局——虽然中国一重掌握了生产技术,“但是,锻件生产的性能并不稳定。”国核技人士表示,“生产3个能有两个出问题,但是损失都是一重自己承担的。”

在由于市场并不景气,整个接单的过程中,吴生富一直“谨小慎微”。在一次采访中,一位央企负责人给记者展示了吴生富发给他的短信,大概内容是,锻件在第二次试验中取得较好成果。

“我们一直保持着这样的联系,每次实验,都发来很多短信。”前述央企负责人表示,“中国一重非常看重我们的订单。”

一方面在甲方面前保持着较低的姿态,另一方面,从中国一重内部而言,吴生富也是压力重重。中国一重的员工有12000多人,齐齐哈尔富拉尔基区基本是围绕着中国一重形成的市区。几乎家家户户有在一重工作的人。

近几年一重的效益并不好。自2012年起中国一重便跌入下滑的深渊,这一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90%~ 95%,公告显示,主要原因是: 由于受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公司主要客户——钢铁行业市场低迷,需求下降,导致公司所处的重型装备制造业,行业竞争激烈,公司产品订货价格大幅下滑。

在此后的三年,中国一重一直处于亏损的状态。2014年,中国一重营业收入73.28亿元,同比减少10.41亿元,减少12.44%。

在这种情况下,职工的收入状况并不好, 职工对收入过低怨声载道,“收入买不了一平方米房子。”有职工形容。但从股票市场上看,受到国企改革和核电板块影响,中国一重上市多年后,股价有所上升。

可以说,吴生富近年一直在压力中,带领中国一重求生存。

被尊重也被举报

8月3日,周一,按照正常的时间,中国一重是8点正式上班,通常职工7点多就到了。当秘书推开办公室门的一瞬间,吴生富曾经的辉煌和经历的艰难都在瞬间结束了。随后公安、检察院人员赶到。

“吴总离开后,我们其实还是很惋惜,有些难过,而且尽量不提这件事情。”中国一重内部人士向记者表示。中国一重的办公区分为两座大楼,一座是生产大楼,一座是行政大楼。吴生富的办公室位于行政大楼。

他最后一次见到吴生富的时候,是7月29日,“他当时在代表一重和合作方签约,一切都很正常。此前,也没有听说,吴生富有抑郁倾向。”

此时,中央第十一巡视组近日进驻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开展专项巡视工作,中央巡视组将在一重集团公司工作2个月。巡视期间为7月6日至9月5日。在中国一重的官方网站上,不仅公布了巡视组到来的消息,还公布了巡视组电话和信箱。

在吴生富7月29日最后一次公开露面之后,时隔一个周末,周一早晨,秘书再看见他的时候,他已经离开了人世。

“吴总才51岁,是一个非常有想法的人,在职工中的威信也非常高。”前述人士表示。前几天还在签中标书的吴生富已经离开了人世。“一重效益虽然不好,但是要是跟同类企业比起来,我们能维持现在的水平还是很不错了。”

在得知吴生富自杀后,曾经与其接触的合作人员并不愿意谈论吴生富,“这也算是对死者的尊重吧。”

“我想与一重的合作应该不会因为这件事情受到影响。”该人士表示。此时,中国一重的生产也没有受到影响,暂由副董事长接替董事长的职务。“工作一切都很正常。”中国一重内部人士表示。

中国一重8月3日下午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长吴生富先生于当天突然去世。上述公告称,目前,公司生产经营情况正常。暂由公司副董事长代行董事长职务。

吴生富的死恰好是在中央巡视组来中国一重巡视期间。

在网络上已经出现了举报吴生富的相关材料。“对领导有反对意见也属于正常。”一位员工指出。

此间有说法称,吴生前曾将相关业务交由其故旧的企业“接单”。“其实这种现象在一重并不罕见,比较多,但吴有没有其他问题,不好说,希望巡视组能够查明,有问题,我们抓紧时机改,杜绝,但吴本人的成绩,值得尊重,相信我们职工都会公正看待。”有一重职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称。

2012年,出席十八大时,吴生富仅40多岁,即官至副部级。然而,三年后,这位央企的少壮派领导人物采取极端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与吴生富相关的三场“变革”

作者: 索寒雪

虽然中国一重已经连续几年亏损,但是在股票市场上,中国一重的表现却极为突出,甚至在上半年演绎出6个连续涨停。

在8月3日,吴生富自杀的消息传出的第二天,中国一重再次涨停。

在吴生富生前,三场改革正在进行着。但同时,这也是三重来自不同方向的压力。

合并传闻

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前身为第一重型机器厂,始建于1954年,是目前中央管理的涉及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53户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之一,总部位于黑龙江齐齐哈尔市,以生产“钢铁巨人”般的重大技术装备而著称,当年被周恩来总理誉为“国宝”。

新一轮以央企改革概念为噱头的股票市场出现了大幅波动。

中国一重股价从今年3月16日开始,截至5月28日创出历史新高21.37元,涨幅达到256.49%。

很多一重员工都持有一重的股票多年,在今年之前,中国一重的股票一直在5元左右。

“很多年了都不涨。”一重员工向《中国经营报》记者抱怨。

在截稿日为止,中国一重的股价在9元左右徘徊,这一股价也远远高于近年的价格。

而市场层面的传闻是中国一重有可能和哈电集团合并,但是该传闻未经证实。中国一重与哈电集团都位于黑龙江,此前是上下游关系。

根据一重自己的官方材料显示,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现已形成以核电、水电、风电成套设备及煤化工设备、石油开采与加工设备为代表的能源装备,以及工业装备、环保装备、装备基础材料等四大产业板块。

由于核电行业的兴起,中国一重也被写进了搭船出海、进军南非的名单之上。

从消息层面上看,中国一重虽然地处偏僻的富拉尔基,但是依旧充满了机遇。

通常企业合并的改革遇到的一个重要问题便是班子成员如何组建,未来谁将成为新企业的主导。

中国一重有可能和哈电集团合并也止于传闻,目前尚未有公布的准确消息。

央企负责人降薪

吴生富作为央企负责人,不可避免地面临着降薪。

今年1月1日起,被称为“限薪令”的《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正式实施,首批改革将涉及72家央企的负责人,包括中石油、中石化、中国移动[0.70%]等组织部门任命负责人的53家央企,以及其他金融、铁路等19家企业。

记者采访一位与资源行业相关的央企董事长,该企业名列限薪行列之内,当询问其收入状况,他直接表示:“现在央企负责人大家收入都差不多,每月8000元。”他同时表示,这与其之前的收入相差颇大。

当记者问及未来年底是否有奖金时,他表示:“业绩好的话,奖金应该会有。”

据了解,72家央企负责人的薪酬由过往基本年薪和绩效年薪,调整为由基本年薪、绩效年薪、任期激励收入三部分构成。

在此之前,央企负责人的收入普遍集中在每年40万至70万元之间。目前发放的为基本年薪,由于中国一重的效益并不好,甚至连年亏损,因而绩效年薪、任期激励都不会太高。

在这种情况下,一位国资委人士向记者透露过央企负责人面临的压力。

“央企负责人一手要抓经营,另一手要抓维稳,其实压力是非常大的。”

中央巡视组的到来

中央第十一巡视组近日进驻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开展专项巡视工作,中央巡视组将在一重集团公司工作2个月。巡视期间为7月6日~9月5日。在中国一重的官方网站上,不仅公布了巡视组到来的消息,还公布了巡视组电话和信箱。

在中央巡视组到来的一个月后,吴生富选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据了解,中央巡视组实行组长负责制,巡视组组长一般从已离开一线岗位、但尚未年满70岁的省部级(正职)官员中选任。

2015年7月7日,中央第二轮巡视13个巡视组已全部进驻完毕,进驻26家单位开展为期2个月的专项巡视。

有消息称,巡视组的工作方式是“深入查找问题,盯住重点人、重点事和重点问题”。很多问题在巡视组的调查下会得以显现。

一位曾经在河北进行巡视的两会代表向记者透露,“我们就是发现国有资产流失的情况特别严重。”

十八大之后,党风廉政建设呈现出新的态势,反腐力度更大。目前已经有18名部级以上官员落马。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