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用户痛点到千亿生态:乐其创新重构影像配件市场的商业逻辑

新浪广东
关注深夜的杭州,HeySeed培训创始人劳剑锋在工作室里反复倒腾乐其创新一款相机兔笼,作为影像设备的业余发烧友,这款他偶然购得的配件让他“火大”,因为装上之后如果不把镜头拿下来就再没法拆卸了。他忍不住向客服输出了一通对产品的强烈不满。
事情接下来的走向让他意外:几天后,乐其创新的副总按照他给客服留下的联系方式,直接从深圳“杀到”了杭州,一场关于产品改进的共创就此展开。数月后,一款设计草图来自劳剑锋的适配竖拍场景的转接件诞生,并迅速通过乐其创新的私域验证,最终登上了全球电商平台。
这并非偶然个案,而是乐其创新长期践行的“用户共创”逻辑缩影。如今,这一逻辑被进一步升级为系统性解决方案。3月21日,乐其创新正式推出影像共创商业平台“壹起创”,通过开放十余年积累的制造、渠道与用户资源,搭建一个完整的支持体系,帮助人们把创意转化成产品,然后面向市场。
从“吐槽”中长出的共创基因
劳剑锋长期从事幼儿培训行业,对产品的用户使用体验有着更高的要求。他形容自己作为用户的特点就是“不停挑刺”,“用什么就骂什么。”但像乐其创新一样重视用户“吐槽”的商家,他几乎没有遇到过第二个。“以往因为我的尖锐批评,还引起过和厂商的争吵,但乐其创新对消费者的批评不仅态度好,还把消费者的反馈直接体现在了产品的设计改进上,最后消费者还能因为这样赚钱。”
劳剑锋指的“赚钱”,是乐其创新设置的共创分享机制——每一个与乐其创新共创产品的用户,都可以获得产品全生命周期的销售收入分成。

在乐其创新SmallRig创始人兼CEO周阳看来,乐其创新的发展基因就是共创,“用户把我们带进这个行业,然后又告诉了我们更多的产品需求和痛点,为乐其创新SmallRig的发展贡献了很多意见,虽然有时这些意见也很尖锐和尖刻,但最终都变成了我们和用户共创的过程,是这种共创让我们走到了今天。”第三方平台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乐其创新旗下产品在全球已积累核心用户超400万(非订单用户数),公司营收在2023年就已突破10亿元。
但极速爆发的影像行业正在催生全新的生态格局,单边用户共创已无法完全满足行业需求。
当前,手机乃至相机等影像技术的“内卷”已将硬件参数推向物理极限——一英寸传感器、2亿像素等配置逐渐趋同,用户对参数带来的画质差异的敏感度下降,转而追求创作自由度与场景适应性。在这样的行业变革下,影像配件正在成为定义场景的主角。
以苹果、华为等主机品牌的新春短片的幕后花絮为例,手机通过SmallRig斯莫格推出的通用手机扩展框产品,化身“电影机”完成高质量拍摄。这种从“单向适配”到“双向定义”的生态协同,成为了乐其创新等影像配件厂商的全新机遇,但同时也给它们的产品定义和迭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壹起创”的创新生态再升级
深圳市创业服务协会会长、乐其创新SmallRig联创合伙⼈⾼海燕认为,当前的影像场景领域已不存在市场容量限制的问题,核心矛盾在于价值创造能力的不足。“可以说,现在人人都是影像消费者,而作为其中的产品和服务提供商,除了要在量上满足市场需求,更重要的是通过创新激活用户的深层需求及个性化需求。”他坦言,尽管乐其创新目前已经针对影像场景推出了700多个产品,但有一部分用户需求“黑洞”仍然没有得到满足。
乐其创新对于这一现状给出的解决办法是:上线“壹起创”这一影像共创商业平台。
根据“壹起创”运营负责⼈胡维的介绍,这一平台的核心是构建一套“漏斗型”共创模式:首先是开放摄影师、设计师、极客等提交方案,经由社区投票筛选;接着是由乐其创新提供快速打样与供应链支持,确保创意可初步落地。这之后就进入商业验证阶段,先是在独立站上架进行私域试水,由用户用“购买投票”;再通过公域对表现不错的产品进行全渠道网络铺货,完成商业闭环。最后是与共创者的结算返佣,创新者可获得产品全生命周期分成,合作环节越多收益叠加越显著。

可以看到,乐其创新的共创“野心”,已经从原来的产品层面上升到行业乃至整个影像生态。周阳将乐其创新的战略归纳为“三个开放”:“首先是开放场景,以影像配件为切口,链接艺术、科技等跨界资源;再有是开放市场,打通私域(独立站)与公域(渠道),让创新成果‘零门槛’进入160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还有开放能力,共享柔性制造、多批次小批量生产等基础设施,降低创新商业化成本。
面对极速增长中的影像配件市场,以及不断变化的商业生态,除了上线“壹起创”平台之外,乐其创新还在通过多种方式搭建起一个立体化的共创模式,其中包括了与学校的共创;供应链之间地理位置的协同等。
当劳剑锋的“骂声”转化为乐其创新的热卖单品时,他或许未曾想到,这场用户与品牌的碰撞会催生一个千亿市场的生产新范式。这本质上是一场关于影像配件商业生态革命,通过开放生态、敏捷制造与用户共创,将碎片化需求转化为可规模化的商业机会。而随着标准化的线上共创平台“壹起创”的发起,乐其创新正在锚定自身在千亿级影像配件市场的下半场竞争坐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