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古今名扬四海 佛山地理丛书细述佛山民俗之魅力

新浪广东
关注佛山,千年古城,孕育了岭南文化的精髓。从行通济的人气渐增,到舞狮的名扬四海。佛山民俗就这样跨越古今,在这片土地上源远流长。
由佛山市社科联、佛山日报社组编的第二辑《佛山地理》系列丛书正在紧密筹备中!小科抢先剧透,告诉你佛山民俗传承至今的魅力!

资料图片
行通济
“行通济,无闭翳”,这句谚语在佛山尽人皆知。每年正月十五夜晚至正月十六,佛山万人空巷,大家为了“无闭翳”这个共同的企盼,同走一座名为“通济”的桥,这就是已延续400多年的“行通济”民俗。古通济桥横跨佛山涌,是佛山的水上交通要道,无论进京赶考的仕人还是外出经商的商人,都要经过这里出去。佛山商民为求来每生意顺境,便行通桥讨好意头,逐渐成风,便有了“行通济,无闭翳”之说。
赛龙舟
每到端午,佛山各地的龙舟赛事争相绽放。号令一响,条条龙舟犹如离弦之箭一往无前,河岸两旁人山人海,欢笑声、鞭炮声、锣鼓声响彻云宵。赛龙舟俗称“扒龙船”,是佛山民间盛行的传统群众活动。每年端午节或其他盛大节日,都会举办龙舟竞赛。佛山民间赛龙舟,最早文献记载了距今四百多年的情景。
重阳登高
秋季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中国传统节日“老人节”,即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重阳登高是佛山的传统民俗,在那一天,众多佛山市民纷纷登上西樵山、顺峰山、皂幕山等,领略秋高气爽,祈求好运。祭祖、登高、放风筝,这三项是佛山由来已久的重阳节习俗, 其中“念祖”是佛山人重阳节时最注重的情怀。而登高、放风筝则是取“重九节节高”的好意头。
舞狮
不少看过《黄飞鸿》系列电影之《狮王争霸》的朋友,都为影片里展示的舞狮技艺而惊叹。中国是龙狮运动的发源地。而中国南狮在广东,广东南狮源自佛山。事实上,在佛山,舞狮活动非常普遍,可谓村村都有醒狮队。随着南狮活动的普及,如今在世界各地的华人聚居地,也都有南狮的踪影。

扎狮艺人在朴纸的狮头上写色
秋色
南粤深秋,晚风送爽,佛山秋色如约而至。灯色、车色、马色、地色、水色、飘色、景色,色色撩人,成为这座城市展现岭南文化底蕴、城市升级成果的重要窗囗,更登上全省非遗项目展示舞台,佛山秋色已然成为广东一张响亮的文化名片。每年秋收时节,佛山人都会聚在一起,带着鲜蔬瓜果,载歌载舞,游行城中,形成了属于佛山人的民俗盛事一一出秋色。
烧番塔
如篝火晚会一样,全村老少围在一起,把砖瓦一块一块堆砌成“塔”状,然后填入树枝烧起火来,这就是“烧番塔”。在佛山众多的民俗活动中, 烧番塔己有数百年历史。作为珠三角的传统民俗,中秋夜晚“烧番塔”,在南海丹灶仙岗村、西樵松塘村等尤为盛行。番塔的火越旺,预示着来年的生活就会更加富足吉祥。
华光诞
佛山是粤剧的发源地之一,粤剧也是佛山的文化名片之一。华光诞历年来都是粤剧界的盛事,华光大帝被粤剧界奉为祖师爷,以前粤剧演员演出前都要“拜华光”,祈求演出顺利平安。如今,拜华光、看大戏、吃盆菜,佛山粤剧华光诞已吸引越来越多市民前来欢聚,成为海内外粤剧爱好者、粤剧艺人和游客同赏的艺术大餐。
观音诞
每年农历九月十九观音诞,过万名游客、信众都会早早登上西樵山上香祈福,在观音坐座下敲平安钟,齐品“万福盘菜”斋宴,场面热闹非凡。拜观音、祈福全家平安健康,观音诞这一传统民俗令观音文化吸引了更多人关注和传承。

观音巡游,市民参与热情高涨
生菜会
筵开百席,锣鼓喧天、龙狮共舞,大家共坐一堂吃生菜包,看传统节目表演……每年正月廿六,南海狮山的官窑生菜会人声鼎沸,其独有的热闹景象让人一见难忘。如今,这个有着400多年历史的省级“非遗”美食盛会,吸引数千名海内外乡亲纷纷归来参加,成为集祈福求愿、文体娱乐、经济交流于一体的民俗文化盛会。
花灯会
每年正月初九,佛山罗村便花团锦簇、人山人海。起源于明末清初、至今已延续三百多年历史的乐安花灯会如约而至。来自全国各地的十余万名游客齐聚佛山南海罗村参加花灯会,逛花街、坐生仔石,祈求新的一年丁财两旺。
文化底蕴深厚的佛山,当然不只是民俗够独特,第二辑《佛山地理》系列丛书就从老字号、公园、名人纪念馆、民俗和宗祠这五大角度给各位小伙伴介绍非一般的佛山。
下期小科将带你继续欣赏第二辑《佛山地理》系列丛书的其他内容,敬请期待!
来源:佛山市社科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