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察团走进佛山禅城 把脉禅城古建保护工作

新浪广东
关注如何保护八大历史文化街区?如何活化人去楼空的古建?如何让活化的街区保持古韵?11月15日,由知名专家学者组成的观察团走进禅城,深入观察、把脉禅城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工作,为禅城保护历史文脉建言献策。
活动由禅城区发展规划和统计局和禅城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和佛山日报社联合承办,旨在进一步推动术作结合,通过“专家+政府”的模式,为佛山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贡献禅城力量。
佛山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禅城作为我市中心城区,是2.2平方公里老城所在地,拥有八大历史文化街区,以及众多历史建筑,文化底蕴深厚,是佛山传统文化,乃至岭南文化保存得最完整的区域之一。
在城市改造更新过程中,禅城持续推进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的保护和活化,让其融入城市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015年,禅城61处建筑被认定为首批历史建筑,经过两年的努力,禅城率先全国用先进的历史建筑激光测绘技术为这些历史建筑建立了“基因库”,形成历史建筑数据精准采集、建库及信息化管理技术体系,荣获2018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016年以来,禅城连续三年举办“最佛山·品禅韵”历史文化街区市民徒步行,成功入围2018中国(银川)都市景观大赛城市文化复兴优胜奖;去年,禅城启动历史建筑保护活化行动,将用三年左右的时间,汇聚各方资源和力量,发动全民参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作中来,探索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路径,为全市的城市更新、历史文化传承提供经验。
观察团首先深入莲花南、新安街等历史文化街区,深入观察禅城推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活化工作的情况,当天下午,将在佛科院本部举行《佛山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活化专家沙龙》,为禅城进一步保护历史文脉建言献策。
“借助专家学者专业知识,推动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活化。” 禅城区发展规划和统计局党组书记侯庆涛表示,通过“专家+政府”的模式,将双方“学术知识+资源调配”的优势结合起来,进一步推动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的保护和活化工作。
据悉,未来禅城区规划部门还将联手专家学者,首次把城市规划的理论和实践结合本土优秀历史文化保护进行系统梳理,组织编写《品城》、《论城》、《绘城》系列历史文化丛书,归纳总结保护相关经验为岭南文化添砖加瓦。
“传承历史文化名城文脉,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侯庆涛表示,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是见证历史物证之一,有其不可复制的历史价值,禅城将积极探索发动社会各界与的保护活化途径,落实“共建共治共享”的目标。
消息来源|禅城区发展规划和统计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