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广东 佛山

关爱十周年|蓬勃发展,“关爱桂城”项目迈向新时代

新浪广东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摘要: 关爱第十年,6月18日,我们在平洲影剧院约定你!

关爱第十年,6月18日,我们在平洲影剧院约定你!

十年发展,“关爱桂城”理念在这座城市已遍地开花。在桂城的街头,随便偶遇一个市民,关于“关爱桂城”,兴许都能跟您聊上几句——

在“关爱桂城”的推动下,桂城掀起了“全城义工运动”,志愿服务遍地开花、处处可见;

在桂城千灯湖广场每年都有一场“关爱小镇”的活动,那儿人头攒动,有很多很好玩的游戏,有各种好看的表演;

在桂城翠颐社区,有个关爱桂城创益中心,她是“关爱桂城”建设的总部基地,这里常常有生动有趣的公益服务、各类特色的“社区学院”课程……

从2009年开始,“关爱桂城”通过一个个爱心事件、一项项爱心行动、一桩桩关爱项目,不断提升城市的温度与善意,让人与人之间充满了信任与暖意。今年,是“关爱桂城”建设的第十年,我们将推出“关爱桂城十周年”系列报道,希望还历史以真实,还生命以过程。

一百万打造一张“名片”

时间回拨到2009年3月19日,《广州市佛山市同城化建设合作协议》正式签署,广佛同城开始启动。南海桂城是广佛地铁进入佛山境内的第一站,借广佛同城的东风,推进“广佛RBD”的战略,走上城市发展的快车道。

为乘胜追击,桂城推出十大名片战略,而“关爱桂城”正是其中名片之一。在启动之初,桂城政府便成立了“关爱桂城”建设督导委员会。由党工委书记挂帅,党政领导班子联席,建立常态化的协调性组织,积极发挥党委的统领作用,谋划“关爱桂城”建设的发展战略和政策。并设立政府全额拨款专项资金,即“关爱基金”,首年投入一百万用于社会服务购买。

成立之初,“关爱桂城”建设描绘出了一幅蓝图:构建公民社会,健全社会公共服务发展体系,增强城市软实力,增加城市竞争力;以人为本,建设温情城市,营造和谐社会。

桂城为了保证“关爱桂城”建设不沦为一场虎头蛇尾的“活动”,桂城街道一开始即建立起“机构、机制、基金、基地”作为社会关爱平台的基础工作,以做好基础工程将“关爱桂城”建设作为长久的社会管理系统工程来抓,在人力、制度、资源和场地上给予强力保障,真正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的格局。

学习先进经验探索桂城模式

孙子兵法有个核心观点“不战而胜”,其实现途径可归纳为“五事七计”。孙子认为,在开战前踏踏实实“计算”、“筹划”才能稳步向前。

“关爱桂城”建设推进落地前,桂城政府主动了解和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并结合桂城特点积极探索“关爱桂城”建设的新路径,才让项目既能兼顾了“上连天线下接地气”的特点。

1、2010年6月14日,“关爱桂城”建设督导委员会与区义工联组成代表团参加在香港举行的“社会工作及社会发展之愿景与蓝图”2010联合世界大会,并作为全场唯一的内地参展单位,向全球113个国家及地区代表展示“关爱桂城”建设理念及工作成果。

2、2015年7月20日,“关爱桂城”建设督导委员会秘书处常务副主任邝颖新接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华夏之声《公益华夏》栏目的采访,畅谈“关爱桂城”建设的故事。

3、2015年10月24日至25日,赴上海参加第七届华人社会工作专业研讨会,桂城街道受邀在研讨会上分享“关爱桂城”建设创新基层政府社会管理的经验做法。

4、2015年11月21日—23日,社会工作与社会治理创新第二届广东社会工作本色与本土论坛,桂城街道社工工作中心主任邝颖新在论坛上分享了《政社协同与社会组织的关系》。论坛还发布了由广东省社工师联合会医务专委会和“关爱桂城”建设督导委员会联合编制的《创新与未来——前行中的广东省医务社会工作》一书。

5、2016年9月21日,在北京全国青少年健康发展工作业务人员能力建设会议,作为全国唯一一个镇街级的代表——“桂城青苹果之家”作为青少年健康人格教育试点基地作经验汇报。

6、2016年10月15日,作为佛山唯一的代表,在北京举办的京粤南北社会工作交流研讨会,分享创新社会管理的桂城模式。

7、2016年11月18-19日,在北京举办的中国医务社会服务实践研讨会,作为佛山地区唯一代表桂城医务社工工作在研讨会上对桂城创新的医务社工服务模式进行分享,备受专家肯定。

……

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副会长谭建光教授,曾讲述过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一个与关爱桂城相关的故事。那大概是2009年,其时谭建光在香港中文大学做访问学者,主要是考察和研究香港的公益慈善和志愿服务。在一次参加香港志愿者运动委员会举办的嘉奖典礼时,遇到一批来自桂城街道的党政干部和公益人士。原来,当时桂城为了筹备“关爱桂城”建设,专门到香港来学习吸引公众参与公益慈善和志愿服务的经验。

“关爱桂城”建设成立后,不断吸收和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与做法,通过关爱文化的影响和政策资金的牵动,吸引市民参与关爱行动、享有关爱服务。同时通过引导社会商业机构和非盈利机构(NGO)透过这个平台关爱体系,将施者与受者连在一起,实现关爱源于社会,施于社会。并发起“全城义工”行动,号召全民参与志愿服务工作,让“关爱”成为一种社会新风尚。

前省委书记点赞“关爱桂城”  

2011年7月11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在南海区《第21期情况与建议中》给桂城创新社会管理的实践探索给予批示——值得总结推广!

桂城模式蓬勃发展

十年来,由“关爱桂城”衍生出的社会管理创新产品枝繁叶茂,关爱理念深入人心。据2019年数据显示,桂城常住人口超65万人,其中户籍人口约27万人。

数据统计显示,在2009年至2019年间,由桂城街道财政拨款设立的“关爱基金”专项资金共投入8403万元,资助服务项目258个,惠及966万人次。十年来,“人人享受关爱”的目标正在桂城逐步实现。

在桂城45个社区中就30个社区已进驻关爱服务项目。项目以本社区居民需求为导向,通过项目服务购买的方式,引入社会服务机构提供专业服务。譬如,尖东社区发展服务项目,其以万科金域蓝湾小区为据点, 创新推出了“楼长制”,开创“熟人社区”管理新局面。

值得一提的是,桂城关爱服务项目已覆盖社区、家庭、青少年、企业、社区矫正、医务、心理、长者等8大领域,且多个领域开创了全市第一的项目研发探索。项目服务的不断推进,联动了职能部门、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商企等参与,实现了多元参与社会治理的模式创新。

1.0变2.0,“关爱桂城”在变化

或许对于什么是“关爱桂城”?正如莎士比亚名言所说的“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一个心中,都有一个定义。

但我们认为“关爱桂城”建设最核心的本质是在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吸收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生活变化,结合新时代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新需求,不断改造和创新,并以关爱服务作为服务群众、动员群众的有效途径。

如果说1.0版的“关爱桂城”建设是文明创建、邻里互助、扶贫助困;那么,2.0版的“关爱桂城”建设则将是在宜居环境、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等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未来

我们将拭目以待……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