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广东 资讯

“文化遗产与文化创新”高端论坛在深召开

新浪广东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11月15-17日,由深圳大学社会科学部、故宫博物院故宫学研究所、深圳大学人文学院主办,深圳大学故宫学研究院承办的“文化遗产与文化创新”高端论坛暨深圳大学第二届故宫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深圳召开。来自故宫博物院、敦煌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兰州大学、深圳大学等单位的近百位学者出席了大会,就故宫学的文化内涵、故宫学与文化创新、故宫学与敦煌学、非遗创新等话题展开研讨。深圳大学社会科学部主任田启波主持开幕式。

提升故宫学的当代文化价值

“故宫学是当代的、鲜活的,希望有更多人来挖掘故宫的文化内涵。”文化部原副部长、故宫博物院原院长,故宫博物院故宫研究院院长郑欣淼在开幕致辞中表示,新兴的深圳、深圳大学与古老的文化遗产相结合,将会大放异彩。他介绍说,故宫的通识教育通过网络课程取得了不错的反响,来自一千多所高校的学生借此更加系统地了解了故宫文化。高校的人才培养与故宫的文化传承传播相结合,为故宫学的发展注入了生机。

广东省教育厅原党组副书记、副厅长,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会长魏中林表示,积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深圳,在社会建设中亟需文化事业的支撑,故宫是一座丰厚的历史文化宝库,双方的耦合互补将会带来更持久的发展。他指出,广东省的高等教育事业不仅要做到“量大”,还要实现“做强”,他寄语深圳大学故宫学研究院,要组建大团队,承担大项目,产出大成果。他希望以故宫学研究为契机,持续推进各方合作,为未来文化事业发展提供借鉴与示范。

深圳大学党委副书记卢成燕认为会议主题很有现实意义。今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支持深圳大力发展数字文化产业和创意文化产业。卢成燕表示,故宫是世界级的文化遗产,深圳是全球创新型城市的代表,希望与会学者能为深圳市的创新文化建设提供理论或实践层面的指导意见。

敦煌研究院文献信息中心主任夏生平着眼于敦煌藏经洞海外流失文献,探讨其“数字化回归”问题。浙江大学历史系主任刘进宝则对故宫学与敦煌学的关系展开论述,分析其共性与差异,认为故宫学与敦煌学的发展有互鉴作用。

深掘故宫学的传统文化内涵

故宫博物院故宫学研究所所长章宏伟回顾了故宫学研究的历程并展望其前景。“故宫学”的学术概念2003年由时任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提出,但故宫学术研究的自发阶段则开始于1912年的溥仪逊位,经历从自发到自觉的过程。故宫学有别于侧重宫殿建筑研究的紫禁城学,是一门研究故宫及故宫历史文化的综合学问,有大量档案与诸多领域等待研究。

“清室善后委员会整理故宫文物时曾将樽记录成痰盂。”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吴十洲从清帝逊位时学界对故宫文物的模糊认识,谈到如今故宫学研究的欣欣向荣,他认为故宫学承担着历史文物再整理、再发现的使命与责任。

中山大学古文献研究所所长黄仕忠对宫廷演戏的意义进行探究。他认为不是只有创作剧本才对戏剧发展有影响有意义,皇家指导思想对戏剧发展的作用不容忽视。故宫博物院故宫学研究所副所长李文君考释翁同龢致范梁的信札,指出其至少在京官为亲属向地方官求官方面具备重要研究价值。

首都师范大学刘洪利则探讨了故宫黄花黎、紫檀家具与帝后健康的关系。利用地理信息、化学等学科知识,他指出宫廷黄花黎、紫檀家具所含的醚等成分对帝后睡眠有裨益,但长期处于过分清洁的环境会降低身体免疫力,因此清代不常出宫的皇帝寿命普遍较短。

关注图像的故宫学研究效能

大会前一天,由故宫博物院故宫研究院、深圳大学和雅昌文化集团联合主办的“‘紫禁气象’——郑欣淼故宫摄影图片展”在深圳大学汇智楼开幕。郑欣淼认为,图像能够展示更多直观的细节,其蕴含信息量为文字记载所不能比拟,因而在故宫学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故宫留存的慈禧、溥仪照片,可作为研究当时宫廷发型、服饰的重要参考。他欢迎大家到北京面对面欣赏故宫,将故宫纳入镜头:“故宫这么大,有着这么多变化,值得去拍,从不同的视角拍下一个又一个故宫形象。”

摄影展开幕式后,故宫文物南迁研究所副所长徐婉玲在汇智楼多功能厅开讲“颠沛流离的国宝——抗战时期故宫文物的迁徙与展览”专题讲座。她通过历史图片、书信档案讲述对故宫文物南迁的三个认识:故宫文物南迁是一场“文物的大逃难”、“文化的大迁徙”、“建构家国记忆和塑造文化认同的大工程”。徐婉玲认为,南迁时期故宫人把故宫文物当成生命体,他们的事迹、精神还需要更多图片与档案去还原。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