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德黎溪镇:山泉水养出“生态鱼”

政府网站
关注走进英德市黎溪镇大埔村,但见山涧清泉潺潺流淌,上百个标准化鱼池依山而建,成群结队的军鱼、桂鱼、塘虱在清澈见底的山泉水中游弋。这个曾经因交通闭塞导致优质水资源“沉睡”的山村,如今依托天然山泉水资源发展生态渔业,正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的新晋供应商,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汩汩活水。

好山好水养好鱼,山泉水鱼成富民产业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近年来,被誉为“北江山水画廊,英德融湾门户”的黎溪镇,坚持党建引领、因地制宜,紧紧围绕百千万工程的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把加快发展设施农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突破口,通过强化政策扶持、产业结构调整、创新管理服务等方式,大力发展河鱼、咸香鸡、黑山羊、冬瓜、麻竹笋等特色“土产品”与休闲观光农业,带动群众通过参与种植、养殖、务工就业等方式实现增收,其中利用山泉水养鱼的项目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依托当地溪塘密布、源清流洁的水源优势,黎溪镇巧借山泉水养出“生态鱼”,通过连续多年的发展,养殖“生态鱼”已成为黎溪镇乡村振兴新产业,目前,有养殖18户建成池塘208个,鱼年产山泉达70万斤,综合年产值达1075万元。
“活水养好鱼”叩开致富门
当地山泉水具备发展高端水产养殖的独特优势。乘着乡村振兴东风,该镇创新推出“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通过冷链物流,让这些“喝着矿泉水长大”的生态鱼1.5-2小时内即可送达大湾区餐桌。

一条鱼“游出产业链”
在大埔村村农家乐,村民陈先生正忙着烹饪泉水鱼火锅。“去年参加市里组织的烹饪培训后,自己做了酒店厨师。”打算研发“品生态鱼、赏山泉景”的乡村旅游路线,推动黎溪镇“山泉鱼经济”构建起集育苗、养殖、加工、观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

“养殖尾水经过生态净化池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再用于灌溉竹林,真正实现‘肥水不流外人田’。”生态养殖基地技术人员还展示着他们的循环农业模式。这种“以水养鱼、以鱼护林”的绿色养殖方式,使基地周边蕉树、竹林、农田一起灌溉,带动其他的年增收。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黎溪镇培育各类渔业经营主体近百家,生态鱼产业已为黎溪镇创造就业岗位上千个,带动村集体年增收约10万元,户均年增收20-40万元。
黎溪镇表示,该镇正全力打造全市乃至全省名特优淡水产品重要供给基地,通过抓典型示范,以点带面,扩大生态鱼养殖规模,推动深加工的引导研发,实现特色产业集群化、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让小产业逐步释放大活力,让这条“生态鱼”游向更广阔的市场。
青山隐隐,泉水叮咚。在黎溪镇这幅“人放天养、鱼水共生”的生态画卷里,该镇正书写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为更多外出务工返乡的村民创造就地就业机会,推动实现稳定增收,使山村焕发出勃勃生机,持续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