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博物馆举办“波斯文化艺术之夜”活动

新浪广东
关注5月9日晚,“波斯文化艺术之夜”在广东省博物馆二楼大堂举行。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副主任周宇,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德黑兰省文化遗产局副局长莫森·萨奥达提,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龙家有,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驻广州总领事馆总领事侯赛因阿里·达瑞西·穆特瓦丽,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驻华大使馆一等参赞阿伯马杰德·阿尔波兹,广东省博物馆馆长肖海明以及来自15个国家的驻穗总领事馆官员出席了本次活动。

“波斯文化艺术之夜”是广东省博物馆年度大展“群星点亮的夜空——波斯文化艺术瑰宝展”的延伸教育活动,旨在让参与者更生动理解古波斯文化,沉浸式体验文物大展。活动现场,观众不仅可以欣赏中国乐器、华裳的演绎,还能听到来自伊朗的传统乐器弹唱,通过文化交融的精彩表演,解码波斯文化艺术,以数字艺术赋能文化遗产的现代表达,为观众开启一场时空漫游,呈现可感知的文明对话新范式。
在节目《琴弦•心弦》中,广东古琴研究会会长、岭南古琴艺术省级传承人谢东笑以中国历史上文人相聚的诗意方式——曲水流觞为灵感来源,打谱编配古曲《流觞》。在古琴、手鼓与古箜篌流动的音符中,谢东笑和星海音乐学院青年教师张倩、娄萌三位音乐家徐徐展开丝路的乐诗对话。在节目《波斯•古韵》中,三位伊朗的艺术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马吉利博士和马幸福博士、郑州西亚斯学院张欢老师携Setar、Tar 、Ney、Santour和Daf手鼓等波斯古乐器,用音乐带领观众穿越伊朗高原的风沙,聆听千年前的古韵。广州市纺织服装职业学校带来的华裳展演,展现古代服饰之美与丝路文化的交融,讲述自公元前2世纪起,历经汉唐等朝代,中伊以文化为舟共铸丝路传奇的友好诗篇。节目《百鸟朝凤》通过唢呐、笙和梆子的演绎,体现中伊文化艺术共鸣。唢呐自波斯传入中国后,在《百鸟朝凤》中焕发新生。凤凰在中国象征着祥瑞,在伊朗的寓言中亦是百鸟追寻的神鸟。


“群星点亮的夜空——波斯文化艺术瑰宝展”在广东省博物馆三楼展出,汇集了礼萨•阿巴斯博物馆、德黑兰大学穆卡达姆博物馆、伊朗玻璃器与陶瓷器博物馆、伊朗国家艺术馆、伊朗国家地毯博物馆共五家伊朗专题博物馆自公元前3000年至20世纪151件馆藏精品,文物类别囊括陶瓷器、金属器、玻璃器、波斯锦、波斯毯、细密画等;并加以广东省内相关文物精品,以“婆娑大地”“镜像之境”“融荣互通”三大篇章,展示丰富多元的波斯文化艺术及中伊悠久灿烂的文明交流、互学互鉴的美好华章。据悉,本次展期至6月17日结束,展览期间广东省博物馆将举办多场配套教育活动,观众可以在馆方新媒体平台预约参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