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广东 资讯

英德"周末艺小时": 探索文明实践新玩法 展示群众文化活力

政府网站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在清远英德,一场场别开生面的“文艺快闪”正悄然改变市民的文化生活。自今年5月以来,该市创新推出“周末‘艺’小时”文化惠民活动,通过“政府搭台、群众唱戏”的参与机制,广泛邀请普通市民作为活动的“主角”,从社区居民、学校学生到企业员工,不同年龄、职业的市民都能参与其中,打破了传统表演模式,激发参与热情。

“周末‘艺’小时”活动不仅丰富了市民精神文化生活,也探索出一条“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特色路径。截至目前,已成功举办活动12期,累计吸引400余人参与表演者,惠及群众3万多人次。

创新机制破解难题

激活群众参与活力

11月8日晚,秋风阵阵,略带寒意,在英德市月桂湖广场,周末“艺”会正在激情上演。十五运会歌《气势如虹》,开场即炸场,健康操《最炫民族风》,人民医院带你甩掉亚健康太极拳《我是一朵梅花》、健康讲座,妥妥的养生党福利舞蹈大赏!街舞《健身秀》、双人舞《恰恰》、酷炫曳步舞《大地飞歌》等节目,引得围观的一千多名市民群众喝彩叫好,大呼达瘾。

群众变身活动“主角”是“周末‘艺’小时”活动最大的特色。 英德市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表示,针对基层文化服务供需错位的问题,英德创新推出“点单式”招募机制,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精准摸排群众文化需求,量身定制招募方案。

活动发布后迅速吸引文艺机构、社区团体、民间达人等踊跃报名,累计征集声乐、舞蹈、曲艺等各类节目180余个,其中前11场活动群众自编自演节目占比超80%。通过建立“专业团队示范引领+群众达人同台献艺”的双向互动机制,既保障了演出艺术水准,真正实现群众演、群众看、群众评、群众乐。

由于演出场地的基础条件、周边辐射能力、人流量疏密等情况,英德以“演出跟着群众走”为理念,将演出从封闭剧场延伸至商圈、广场、社区等开放空间,覆盖5大社区核心地段,通过增强互动性与趣味性的表演设计,为观众创造沉浸式体验,切实推动“群众在哪里,文化服务就延伸到哪里”。

如今年7月19日,“周末‘艺’小时——奇趣科学魔幻秀”活动在市区新维多利亚广场举行。活动中,专业科普讲师化身“科学魔法师”,将复杂的科学原理转化为互动实验,现场观众不仅可以亲眼见证火焰在掌心舞动、气球在空中悬浮旋转等神奇现象,更通过用双手亲自触摸、感知、验证科学的奇妙。

深度融合活跃氛围

打造文化惠民样板

据了解,“周末‘艺’小时”每月至少开展3场演出,全年设置了20多个主题专场,采用轻量化“短平快”运营模式,单场活动仅需少量基础设备,通过“三个一”标准(一个主题、一次招募、一轮互动)提升效率,形成文化振兴常态化机制。

活动充分发挥市歌舞团等专业团体优势,建立“专业导师+文化骨干”培育机制,累计培训指导文艺爱好者300余人次。市民自编自演的客家山歌创新版、少儿街舞秀、葫芦丝表演从社区舞台走向市级展演,实现群众从“文化接受者”到“文化创造者”的转变,有效激活基层文化创造力。

在今年7月5日举行的国韵新风·艺享周末主题活动中,英德市老干部学校红豆粤剧班展示的粤剧身段表演《趟马》串烧,赢得观众阵阵掌声。表演者莫媚表示,平时她们表演的受众大多是戏曲爱好者,这次将舞台面向广大群众,进一步传播戏曲文化,她感到十分荣幸。

英德市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周末‘艺’小时”活动结合英德市委中心工作,统筹文广旅体局、卫健局等多部门资源,联动专业团体与民间组织,举办了绿美主题专场、科技专场、中医养生专场等多场跨界活动,打造文化与生态、传统与时尚融合的“1+N”特色文化资源矩阵。

此外,活动还根据不同主题设置包含义诊、义剪、非遗手作体验、文明知识竞答等公益集市,每场活动均设置群众意见征集摊位,建立“群众点单-政府派单-团队接单-观众评单”服务机制。截至目前,根据市民反馈新增中国风主题演出、多场滨江音乐会等特色场次,公益集市累计服务群众3000余人次,切实增强了市民的参与感和获得感。

小切口推动大文明

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

“现场氛围太震撼了!”

“没想到英德也有这么精彩的活动,希望政府多多组织。”

“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现场的感动!”

“下一场是什么时候?”有网友留言道。

今年以来,英德举办的“周末‘艺’小时”活动引起市民群众的广泛讨论,对节目效果更是连连“点赞”。活动依托本地“一端两台三微”新媒体矩阵及微信视频号、抖音等平台广泛传播活动预告、现场直播及活动成效,实现多平台立体化传播,扩大活动品牌影响力。在抖音平台,“周末‘艺’小时”“英德滨江演唱会”等相关话题播放量超29.2万次,微信平台相关视频播放量突破25万次。

如今,“周末‘艺’小时”已成为英德广大市民周末期待的文化盛事,形成了“英德人的演唱会”“家乡英德越来越好”等正能量口碑,社会反响十分热烈。

与此同时,自带流量的“周末‘艺’小时”直接带旺了周边经济。活动巧妙选址月桂湖广场、滨江公园等城市地标及人流密集区,依托灯光秀、江景带等特色资源,与周边3个夜市100余个摊档形成联动,打造“文化+商业”融合场景,实现“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双赢效应。

摊主周女士每晚在滨江公园售卖发光饰品、玩具等商品,她说,每当“周末‘艺’小时”活动在滨江公园举办时,周边都人山人海,十分热闹。“像国庆中秋假期首晚的活动,我发光饰品都差不多卖完了,收入有三四百元。”

英德市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英德将持续以源于群众、服务群众的创新实践,深化“轻量化运营、精准化服务、可持续复制”三重模式,深度融入非遗、红茶等本土文化元素,为市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文明实践活动,推动“过路游”向“过夜游”转变,为“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注入持久文化动能。

照片由英德文明办提供

英 宣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