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清溪镇第二小学2025年春季教学开放日活动圆满举行

综合
关注为深入贯彻国家新课程标准对育人模式的革新要求,深度践行“溪润教育”办学理念,展现“溪润五阶课程群”建设成果,4月24日,清溪镇第二小学举办“溪育万象 五育润新”教学开放日活动。本次教学开放日以“课程·技术·实践的全域创育”为主线,吸引了全镇170余位教育工作者及多位教育专家齐聚一堂,通过成果展、实践体验、学科课堂展示及校长圆桌对话四大模块,生动呈现学校五育融合的创新实践。

溪流汇智·五育融新
课程群赋能生命成长
活动首站“全域创育成果展”以图文展板、学生作品为载体,详细解析“溪润五阶课程群”构建逻辑。该课程群以“每一滴水都亮晶晶”为育人目标,分“探溪、护溪、创溪”三阶路径,融合地域文化、学生发展与社会需求,打造“根系-枝干-枝叶”一体化的课程生态。如中段 “护溪” 课程开展水库监测站实践、河岸徒步等活动,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与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与社会责任感;高段“创溪”课程则以跨学科项目(如契爷石水库治理研究)培养创新思维与责任意识。

实践砺行·文化传新
多元体验彰显五育成果
清晨,校园内“少年交警队”以规范指挥与温暖微笑展现责任担当;非遗麒麟舞与啦啦操创新融合,赢得满堂喝彩;航模展演、客家凉茶礼仪实践、古筝演奏等活动中,学生以行动诠释德、智、体、美、劳深度融合。校长邓志林表示:“五育不是割裂的标签,而是如溪流般自然浸润学生成长的每个细节。”

学科融溪·课堂焕新
本土资源激活教学创新
跨学科课堂成为开放日亮点。
语文科组,陈秀明老师执教《清溪的春天》,带领学生采风春日田野,以诗意笔触书写乡土情怀;课后,语文科组进一步深化研讨,朱淑敏副书记做了讲座,分享校本实践研究成果。
数学科组朱汝娴老师创新设计《山水清溪 健康“客”餐》,将卡路里计算融入客家食谱设计,展现数学与生活的深度对话;数学科组长陈春雨在讲座中,阐述跨学科项目式核心理念。
英语科组陈晓玲老师以《Seasons in Qingxi》打造沉浸式四季探秘课堂,解码清溪生态与文化记忆;英语科组长张丽思在《小学英语多模态阅读教学:二位三段四环模式的构建与实施》讲座中,阐述了如何利用多模态资源创设教学情境,助力学生掌握阅读策略。
刘晓敏老师通过《富起来强起来》一课,以清溪镇40年变迁案例感悟改革开放伟力,思政科组刘志才老师随后在《以议启思,知行合一》讲座中,探讨议题式教学模式如何赋能学生家国情怀的培育。
艺术与体育科组:美术谢泳熠老师《闪亮眼睛会说话》将艺术与生命教育融合,引导学生破译眼睛传情密码;邹运军老师随后也作了《笔尖上的“教”与“学”::小学国画教学中的困惑与解决建议》讲座。 音乐余兴邦老师《旅行青蛙-溪音之旅》通过角色扮演与经典旋律,传递生态保护理念;梁发老师《周歌飞扬润心田——小学“每周一歌”校本化实践经验》,立体呈现音乐与德育、智育、劳育的深度融合案例。 体育王军彦老师《多种形式的接力跑》以游戏化闯关培育协作精神;林英才副主任《以研促教,教研相长》讲座,系统阐述体育大单元教学的实施策略。
溪润育人·对话未来
教育论坛共探创新路径

教育创新论坛上,肖伟平副校长以《每一滴水都亮晶晶——“溪润五阶课程群”建构与实践》为题,分享课程顶层设计逻辑;邓志林校长以《“溪润教育”办学理念建构》为题,介绍学校的办学思路。特邀专家尹凤葵(莞城中心小学校长、东莞市基础教育领军人才)结合“悦纳至正”办学理念,强调“课程改革需扎根学科文化,延展生活实践”;钟晓宇(长安镇中心小学校长、东莞市基础教育领军人才)则推介“艺慧课程”体系,倡导“跨学科赋能学生核心素养”。两位专家与清溪二小团队围绕“如何让每一滴水折射教育之光”展开对话,为区域教育创新提供新思路。

溪流奔涌,润泽未来
“教育当如溪流,既要滋养个体的万千气象,更需汇聚成润泽未来的澎湃江河。”清溪镇第二小学以“溪润”文化为魂,通过课程群重构、五育融合与实践创新,书写了新时代育人答卷。未来,学校将持续深化“溪润教育”品牌,为培养“清正若水、智慧如流、情怀似源”的新时代好少年探索更多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