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岭南教育慈善基金会劳动教育项目[食农盒子]:在餐桌上种下未来的种子
176个白天,这是孩子们一年中在学校最长的时间。而剩余的189天和所有晚上,孩子们都会待在社区与家里。社区教育作为儿童成长的重要支持系统之一,价值愈发凸显。当社区想面向学生开展有趣又有深度的食农教育和生命教育时,常常会遇到一些难题,比如:如何设计出儿童友好活动的基础上将活动与本地的食农文化相结合;以及在活动中如何真正实现儿童的参与,这些问题往往会阻碍行动的脚步。
面对这一难题,广东省岭南教育慈善基金会积极寻求突破,并研发设计了[食农盒子]。通过引导孩子们亲身体验从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观察植物的生长,感受生命的真谛,培养他们在农业生产、生活和生态等方面的认知能力。
岭南基金会携手东莞市寮步镇社会工作服务站面向社区儿童寒假营开展[食农盒子]公益项目。寮步镇一向以生产豆酱闻名,尽管现在市面上有更方便、更符合年轻人需求的调配酱料,但经由传统手工艺制作的豆酱具有着无可替代的“以前的”味道。为了能让孩子们“不仅仅是知道寮步豆酱的存在,还要知道寮步豆酱是怎么做出来的”,社工带领着社区儿童们进入寮步“又一味”酱园沉浸式地感受豆酱非遗文化,通过视、听、嗅、味、触等五大感觉,亲身感受从一粒豆到一瓶酱的传统制作工艺的精妙,体验寮步酱料文化之美。
从一颗种子到一顿饭,孩子们通过观察和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加工食品,逐步解密深加工食品背后隐藏的食物秘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为了进一步让孩子们了解食物的珍贵和生产过程的艰辛,寮步镇社工站利用“食农盒子”开展了为期一月的“我是小农夫——儿童自然教育小组”活动。
从入土到育苗,是种子成长的第一步。活动伊始,孩子们通过探究土壤透水性情况,思考对种子生长需要怎样合适的土壤环境,最后也纷纷播种了一粒粒种子,用心呵护生命的萌发。
在种子发芽的过程中,孩子们也带着殷殷期待细致地观察着植物的生长过程,并利用三明治堆肥法,将家里的厨余垃圾转化成有机肥料,助力幼苗茁壮成长;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了解幼苗的生长情况,大家认真写下每日的观察记录。
此外,社工也结合绘本《蚯蚓的日记》,让孩子们了解益虫如何帮助植物的生长,并带领大家运用轻黏土,结合不同的昆虫照片制作模型。
经过一个月的等待,孩子们带上用心种植、已长数十厘米的蒜苗与同伴们分享着种植的乐趣、诉说着种植的心得;同时,大家也发挥着天马行空的创造力,耐心地用轻黏土制作蔬果、动物等图案,一个集众之力、充满着生机与活力的“小菜园”也活灵活现地展现在眼前。
最后,孩子们也运用种植的成果制作并分享美食,感受自我与食物的关系,并在身体力行的劳动中收获丰盛。
从种子到餐桌,寮步镇社工站借助[食农盒子]结合本土化的视角,无让孩子们回到社区,在合作、体验、互动与分享中,感受社区“附近”的独特魅力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