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广东 公益

“七彩艺术之旅”温暖启程 用艺术点亮“星光”融合之路

综合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摘要: 一对不同颜色的袜子,是“错”袜,还是七彩艺术配搭?这个充满哲思的提问,在5月10日的一场“七彩艺术之旅”启幕活动上,与会嘉宾们有着更深层次的碰撞和解读。

一对不同颜色的袜子,是“错”袜,还是七彩艺术配搭?这个充满哲思的提问,在5月10日的一场“七彩艺术之旅”启幕活动上,与会嘉宾们有着更深层次的碰撞和解读。

当天,由广州市社会服务发展促进会十方艺术人文公益专项基金(简称“十方艺术人文公益基金”)与承宇收藏书院、国青模联联合发起的“七彩艺术之旅”公益项目启动仪式,在广州中国市长大厦多功能会议厅温暖启幕。

“七彩艺术之旅”以“倡导孤独症友好出行,融合多彩未来”为主题,旨在通过艺术共创、自驾采风和影像纪录等形式,打破社会对孤独症群体的刻板印象,鼓励他们走出家门,融入社会,并呼吁社会各界给予更多理解、包容和支持。

创意互动叩开艺术之门

项目启动仪式在别具一格的“错袜签到墙”中拉开帷幕。来宾们通过随机抽取不同颜色的袜子完成“配对”。

这一充满艺术张力的互动方式,象征着对孤独症群体独特性的尊重与接纳,更暗喻着每个生命的独特性都值得被温柔以待。

现场同时化身沉浸式艺术空间。多幅孤独症儿童青少年的画作与观众展开心灵对话,吸引大家驻足欣赏,并通过扫描二维码了解画作背后的故事。

当广东省扬爱特殊孩子家长俱乐部和广州市海珠区无界艺术公益创新发展中心选送的Band队弹唱、电钢琴演绎等节目亮相,来宾们自觉围拢在舞台前,充分享受律动的美好氛围。

在音乐互动环节,特殊教育艺术家韦一哲与主持人、电钢琴手默契配合,带动在场所有来宾即兴演绎。这位曾获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金奖、亚太地区肖邦钢琴大赛特别奖的24岁青年,用音乐与肢体语言,和观众进行跨次元对话,其自创的“色彩音阶”演奏法让古典音乐焕发新声。

多元视角共绘融合图景

因爱携手,以艺术为媒,共同为特需儿童搭建一座连接美好世界的桥梁。

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原二级巡视员郭伟在开幕致辞中强调:“广东现有孤独症人士数量众多,社会融合需要政策保障与人文关怀的双轮驱动。‘七彩艺术之旅’创新采用艺术介入方式,正是《广东省“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中‘社会力量参与助残服务’的生动实践。”

作为促进社会服务发展的倡导者、推动者、践行者和枢纽平台,广州市社会服务发展促进会始终致力于整合多元跨界资源,支持更多行业领军者,以创新形式参与社会服务实践。

广州市社会服务发展促进会副会长、广东省第十二届政协委员、知名财经主持人黎婉仪在致辞中对项目给予高度评价。

“我们深知艺术对特需儿童成长的非凡意义。艺术不仅是情感的出口,更是帮助彼此突破沟通壁垒、建立自信的有力工具,是打开心灵之门的金钥匙。”她指出,十方艺术人文公益基金通过专项基金模式聚拢更多社会资源,为社会问题的解决引入活水,不仅为艺术公益开辟了新路径,更展现了多元主体协同共建的社会治理新思维。”

思想碰撞激发公益新声

在“公益创新与艺术融合”主题对话中,三位不同分别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戴榕:社会需要给孤独症群体更多的包容和接纳

家长代表戴榕分享了自己作为孤独症孩子母亲的经历和感悟。她提到,广州至少有20万这样的家庭,但很多家长不愿站出来,社会需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包容和接纳,才能让他们有勇气面对孩子未来的挑战。

戴榕讲述了自己向邻居派发关于自己孩子是孤独症的信的经历,以及由此收获的温暖和理解。她在信中告知邻居孩子是孤独症,并恳请邻居给予包容、理解和帮助,包括当孩子有不恰当行为时,温和地告知正确的做法,以及当孩子有进步时,给予鼓励。戴榕还分享了孩子12岁时癫痫发作需要服药导致孩子情绪不稳定,深夜会哭闹。但小区3000多户邻居没有一人投诉的经历,以此表达对社区的感恩,认为广州是一个有温度、有爱的城市。

戴榕强调了家长组织对于孤独症儿童家庭的重要性。她认为,加入家长组织不是为了摘掉孩子的“帽子”,而是为了改变家长的心态。通过与其他家长抱团取暖,家长可以获得力量和信心,从而影响社会。

唐昊:中国人需要一个表达慷慨和善良的机会

知名学者唐昊从公益事业的宏观角度,探讨了如何为中国人创造表达慷慨和善良的机会。

唐昊首先被戴榕派信的故事所打动,认为这证明了中国人内心深处的善良和慷慨。然而,他也指出,这种善良需要机会和机制去表达,否则可能会被压抑。正如戴榕在派信前内心的忐忑,公益倡导者也常常面临类似的困境,不确定自己的呼吁能否得到回应。但戴榕的经历证明,真诚的付出终将收获善意。唐昊指出,尽管中国经济持续发展,但社会捐赠总额在过去十年间增长缓慢,这并非因为中国人不慷慨,而是因为缺乏有效的公益形式。他认为,需要创造一种可持续的公益模式,让人们的慷慨和善良能够得到正反馈,消除不必要的障碍。

唐昊提出了“人文公益”的理念,即“Of the human, by the human, for the human”,强调在公益链条上,将每一个角色都当作正常人来关爱。他认为,公益应该有三个闭环:资源闭环(捐赠者闭环)、人才闭环(执行者和志愿者闭环)和受助者闭环。资源闭环就是让捐赠者在捐赠资源、金钱、时间和精力的同时,获得精神上的回报,实现马斯洛需求,将公益视为成就人生的形式。人才闭环就是为公益界人才提供职业上升的渠道,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受助者闭环就是当受助者转变为助人者,完成精神文化层面的蜕变,实现真正的成长。

关小蕾:艺术是关注和理解孤独症群体的一种方式

融合教育倡导者关小蕾结合自己多年从事特殊儿童艺术教育的经验,分享了艺术治疗在孤独症群体中的作用。

关小蕾回忆了自己1984年接触的第一个个案,发现孩子在艺术表达上非常优异。通过教学,她发现对于不擅长社交的孤独症儿童来说,艺术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语言,让他们能够沉浸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艺术不仅是一种表达,更是一种疗愈,可以帮助孩子和家长舒缓情绪、改善关系。

但关小蕾也认为,并不是所有孤独症孩子都是具有艺术天赋的。那些具有艺术天赋的孩子站在台前,其实也是上天赋予他们一种责任,为那些无法出来见人的更大的群体发声。关小蕾强调,要调动孩子、家长和社会的力量,共同实现融合。她介绍了自己正在进行的一个项目,即让平均年龄30岁的特需孩子家长去帮助新确诊孤独症儿童的家长,分享经验、提供支持。

旅途上的艺术疗愈课堂

在项目发布环节,十方艺术人文公益基金艺术顾问韩瑞玲女士详细介绍了“七彩艺术之旅”的具体内容,包括孤独症艺术之旅采风计划、自媒体和纪录片专题传播与倡导计划以及后期全国巡回展览等。

据介绍,“七彩艺术之旅”将组织孤独症孩子、青少年公益大使、艺术家、后勤保障团队、拍摄团队约30人的自驾游车队,开展9-12天的艺术采风之旅。孩子们将在旅途中与艺术家们共同进行绘画、摄影、装置艺术等多种形式的艺术创作,展现他们独特的内心世界。同时,纪录片团队将全程跟拍,记录下孩子们的成长历程和温暖瞬间,旨在让更多人深入了解孤独症儿童的真实生活。

在演讲的过程中,韩瑞玲也发表了自己关于“艺术”的理解。她认为艺术并非局限于传统的绘画、音乐等形式,而是将其视为一种普遍存在于每个人心中的潜能和创造力。她认为,艺术并非只是技法的掌握,更在于展现每个人独一无二的人格魅力。真正的艺术家不是技巧纯熟的工匠,而是拥有独特思维方式和人格魅力的人。艺术远不止于平面绘画,而是涵盖了各种形式的表达,包括行为艺术、大地艺术、装置艺术、互动艺术等。这些当代艺术手法超越了架上艺术的局限,更加强调观念的传达和与观众的互动。

韩瑞玲表示,她希望通过“七彩艺术之旅”,让孤独症孩子看到不一样的世界,也让参与者从孩子的眼睛里看到不一样的自己。她期待在融合与参与的过程中,每个人都能看到一个全新的世界和自己,实现人文价值的提升——从“我看见你”到“我看见我自己”。

韩瑞玲反复强调,“七彩艺术之旅”的核心在于“看见”,旨在解决孤独症群体面临的社会认知障碍和融合困境。她引用戴榕说的:“很多时候不是不人道,是你看不到”,点明了孤独症群体面临的最大困境是被社会忽视。她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让更多人“看见”他们,了解他们的真实情况和需求。而且,她认为“看见”是双向的。一方面,要让1300万孤独症儿童家长愿意、有胆量带着孩子走出去,融入社会;另一方面,要让14亿人口的国家对孤独症群体有更多的认知和包容。因此,“七彩艺术之旅”采取带着孤独症孩子和普通孩子、艺术家组团主动出击的策略。以“衣食住行娱”的方式推动社会孤独症友好和包容。

寻找百名联合出品人

为了保障纪录片的顺利拍摄,“七彩艺术之旅”发出了“百名联合出品人计划”的公益倡议,计划通过寻找100名联合出品人分担纪录片的拍摄制作成本,既可成为纪录片的联合出品人,获得片尾署名权;又能得到限量版艺术衍生品共创体验,写入创作手记等。

国青模联代表公布传播矩阵。据悉,该纪录片预计将在腾讯、哔哩哔哩等平台播出,预计曝光量约达5个亿。

“艺术构建情感连接,科技赋能传播效能,人文深化价值内涵,公益实现社会价值,四者交融将重塑现代公益范式。”十方艺术人文公益基金发起人陈嘉俊表示:“我们希望通过‘七彩艺术之旅’,重塑社会叙事,倡导社会包容接纳,与孤独症群体开展更多有益的互动。”

作为当代中国公益领域的先锋实践者与跨界创新者,陈嘉俊有其独特的行动哲学和持续的社会影响力。他深耕公益领域10余年,如今成为十方艺术人文公益基金发起人,始终秉持“躬身入局”的理念,将艺术、科技与人文关怀深度融合,推动社会议题的创新解决。

项目启动仪式在一片温馨而充满希望的氛围中圆满落幕,大家踊跃表态将通过认捐画作、共创艺术衍生品、成为联合出品人等形式支持“七彩艺术之旅”乃至十方艺术人文公益基金的可持续发展。

“艺术构建情感连接,科技赋能传播效能,人文深化价值内涵,公益实现社会价值,四者交融将重塑现代公益范式。”广州市社会服务发展促进会执行会长徐晗分享到,“七彩艺术之旅”公益项目的正式启动,标志着社会各界对孤独症群体的关注与支持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我们期待在未来,能够有更多的人加入到关爱孤独症群体的行列中来,共同为他们创造一个更加包容、友善的社会环境。

“七彩艺术之旅”公益项目的正式启动,标志着社会各界对孤独症群体的关注与支持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我们期待在未来,能够有更多的人加入到关爱孤独症群体的行列中来,共同为他们创造一个更加包容、友善的社会环境。

关于“七彩艺术之旅”项目的详细介绍和意义

“七彩艺术之旅”是以艺术人文倡导为切入点,促进孤独症群体社会融合的公益计划,由广州市社会服务发展促进会十方艺术人文公益基金与承宇收藏书院、国青模联联合发起。

中国有超过1300万的孤独症人士,他们的家庭面临着巨大的社会压力和认知偏见。传统的公益模式往往侧重于“苦难叙事”,容易将孤独症群体置于“受害者”或“特殊群体”的标签之下,反而加剧了社会隔离。“七彩艺术之旅”希望通过转变叙事方式,强调孤独症人士及其照护者(往往是父母)的能动性,关注他们现实需求、社会参与和能力赋权,从而提升公众认知,促进社会融合。

该计划拟组织孤独症家庭和青少年公益大使和艺术家组成自驾游车队,深入甘肃敦煌、云南丽江、广西桂林等地,并共同创作绘画、装置艺术等作品。过程中,通过短视频、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平台,以及专业纪录片的拍摄和传播,记录旅途中的点滴。其中,包括孤独症群体在衣食住行娱等方面的经历,与同行人员的社交对话、合作沟通的故事。在采风活动结束后,将在全国范围内举办巡回艺术展览,展出孩子们的艺术作品,吸引更多人关注孤独症群体,并通过义卖等方式为公益项目筹集资金。最终,打破认知壁垒,提升社会对孤独症群体的了解和接纳。

“七彩艺术之旅”的创新之处在于:

-叙事转变:从“受害者叙事”转向“赋权叙事”转变,关注孤独症人士和家庭的成长和潜能。

-跨界合作:整合艺术、公益、媒体、商业等多个领域的资源,形成合力。

-传播方式:运用自媒体和纪录片等多元化传播手段,扩大项目影响力。

“七彩艺术之旅”的社会意义在于:

-对家庭: 赋能孤独症家庭,帮助家长“走出来”,提升应对能力,改善家庭生活质量。

-对公众: 提高社会对孤独症的认知水平,消除误解和偏见,倡导包容友好的社会环境。

-对公益行业: 探索公益3.0模式,推动公益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未来展望:

“七彩艺术之旅”将持续探索和创新,不断扩大项目的影响力和覆盖范围,与更多机构合作,共同推动孤独症群体的社会融合,实现“十方来,十方去,十方共成十方事”的美好愿景。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