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隆成功繁育考拉家族第七代

综合
关注9月24日是拯救考拉日,长隆考拉大家族第七代新生宝宝“抱抱”与其他考拉家庭成员一起和大家见面了,其中还有长隆考拉家族“长老”淘淘——第一批从大洋洲漂洋过海到中国的考拉,一大家子整整齐齐、其乐融融。
长隆有袋研究中心攻克保育难关
长隆第七代考拉新生宝宝“抱抱”攀在树杈上时不时转动它圆滚滚的小脑袋,好奇地打量着周围。据了解,眼前这只萌萌的雌性考拉在刚出生时只有人类手指大小,如今却已长成近8斤重,成为名副其实人见人爱的“小胖熊”。

长隆保育专家介绍,考拉在出生后半年,宝宝的吃喝拉撒需要在妈妈的育儿袋里度过。育儿袋时期的考拉还没法消化桉树叶,所以只能吃妈妈的分泌物,真的是妈妈“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但是,考拉宝宝在育儿袋中细菌感染和疾病也可能会威胁到考拉幼崽的生命安全,所以保护幼崽的身体健康是保育员的头等大事。经过科研人员不懈努力,长隆有袋研究中心顺利攻克了考拉存活率低的难关,首先,保育员每2周会进行一次查袋,监测考拉幼崽的生长发育,对于问题幼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预防。在此基础上,全面清洗消毒树叶并挥发水分,杜绝因宝宝接触露水中的细菌感染肠炎。在保护考拉宝宝的健康同时,制定考拉妈妈的“月子餐”,以新鲜的桉树叶和专属奶粉,精心照顾每个考拉妈妈,保证母女的营养与健康。
保育员极致守护考拉宝宝出袋

考拉宝宝为期半年的袋里时光飞速而过,保育员早已铺好防护垫迎接考拉宝宝出袋。为预防因为妈妈没经验而导致宝宝直接从袋中掉下来摔伤,长隆动物保育团队做足准备,专门设计了“避震掉袋防护垫”,挂在树枝上。2021年1月6日”抱抱”在它206日龄的时候,第一次从育儿袋里探出脑袋,迫不及待地想要跟这个世界见面,随后几个月里,它越长越大,逐渐离开育儿袋玩耍,有时趴在妈妈的肚皮上,有时在妈妈的背上睡觉,像一只毛绒绒的“熊形挂件”,时时刻刻粘着妈妈,正是因为软萌的模样和粘人的性格,“抱抱”受到了妈妈和大家的宠爱。
考拉七代,生生不息、“袋袋” 相传

2019年,长隆有袋动物研究中心成立,专门担当考拉繁育研究和科普的重要使命。在考拉保育与繁育上,保育员制定每只考拉的医疗训练计划,每日给考拉进行体表检查,制作数据表,每月以大数据形式分析并总结规律,及时与动物专家沟通,科学保育考拉。在照顾考拉的日常生活中,保育员根据考拉偏爱的10种桉树,以及“挑嘴”喜欢吃嫩叶尖的特点而制定营养套餐,每个套餐都有4-5个不同种类的桉树叶,保证营养均衡。
长隆是中国第一个获批引进大洋洲考拉的动物园, 2006年6只考拉坐上了波音747专机来到长隆野生动物世界,仅半年后,长隆便成功繁育出全球唯一的考拉双胞胎。如今,长隆的考拉大家族已经成功繁育了七代,六十多只考拉快乐生活在长隆。回望过去15年,长隆考拉大家族已经发展成大洋洲以外全球最大考拉海外种群,并且仍在持续壮大,生生不息、“袋袋” 相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