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新·器·象——岭南传统工艺设计展”在许钦松艺术空间开幕

综合
关注8月30日,“时代新·器·象——岭南传统工艺设计展”在许钦松艺术空间正式开幕。本次展览由广州美术学院主办,入选“2024-2025年度广东省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汇聚了一批扎根岭南的青年艺术家与设计师的精品力作。

四大篇章,展现“道器合一”当代诠释

展览以“时代新器象”为主题,分为“器以载道”、“光韵天成”、“文脉相承”、“生生不息”四个篇章,全面展示工艺美术的传承与创新。参展艺术家运用榫卯、大漆、广彩、金属、珐琅、竹编等多样化传统工艺,创作出既承载深厚文化内涵,又充满当代气息的艺术作品。其中吴青峰《风的轨迹》、金松辉《遵守规则的问题杆》、《Coexistence I》等作品更是首度在国内展出,务求带给观众最新鲜的艺术体验。

当代首饰艺术家张小川将中国建筑营造中的榫卯技术巧妙运用到可穿戴首饰设计中;雕塑家吴青峰从传统“抄纸”技法中悟出无常与无形的哲学思考,探索纤维与竹编结合的创作可能;珐琅艺术家李瀛龙勇于突破“有胎珐琅”的局限性,不断挑战材料和技法极限;金工艺术家金松辉用传统金属材料结合机械加工和电子信息技术,展现传统与科技的完美碰撞;漆艺修行者吴永强以至臻工艺探寻材料语言的边界;田林涛以广彩作为媒介记录当下生活;年轻艺术家梁杏媚则用大漆工艺为凋零种子注入新的生命活力。
这些作品不仅是传统材料与技法的物化呈现,更是对“道器合一”的当代诠释,展现了工艺美术在新时代的创新活力和文化价值。
公教导览,深化非遗传承文化体验
当日上午,展览策展人方昕特别为20组亲子家庭进行了专业导览,详细介绍了每件作品的创作理念和工艺特色。让亲子们在专业讲解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导览活动结束后,由市级非遗传承人周承杰老师现场示范广彩绘制技艺,细致讲解“勾线填色”等基础技法,让参与者在实践中深化对非遗技艺的认知。这种寓教于乐的公教形式,不仅增进了公众对传统工艺的理解,也体现了展览关注社会责任、推动文化普及的重要意义。


学界名家齐聚,共议传统工艺创新发展
当日下午,在许钦松艺术空间举行了盛大的展览开幕仪式。开幕式上,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原主席许钦松,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广州美术学院党委书记林蓝,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院长齐喆,策展人方昕,参展艺术家张小川等出席并致辞。


策展人方昕在致辞中阐述了展览的策展理念和作品遴选标准,并强调青年艺术家在传统工艺传承创新中承担的重要使命。

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院长齐喆教授从学术角度深入分析了当代工艺美术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对该领域的创新发展表示乐观。

参展艺术家张小川表示,现代科技与传统手工艺并非对立,而是相互促进,希望通过作品让更多人感受传统工艺之美。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广州美术学院党委书记林蓝在致辞中表达了对本次展览的赞赏,充分肯定了基金会在中国美术事业发展及支持青年艺术家发展方面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原主席许钦松在总结发言中高度评价了展览的学术价值和文化意义。他指出,工艺美术承载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当前在产业化发展方面仍有提升空间,建议完善师承制度,加强人才培养。他特别赞赏青年艺术家将当代观念与传统工艺相结合的创新实践,认为这代表了新时代的文化创造力。
青年力量赋能传统 开启工艺美术新篇章
本次展览通过青年艺术家的创新实践,生动诠释了“器物有灵,生于大地,成于匠心”的文化理念。这些作品既是对传统工艺最鲜活的传承,也是对当代精神的深刻表达,展现了岭南工艺深厚底蕴在新时代的焕发新颜。
据悉,展览将持续展出至10月12日,为广大观众提供了解和体验传统工艺当代魅力的绝佳机会,也为推动传统文化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平台。(鲁海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