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广东 各地

英德:特色化发展农文旅产业 解锁富民兴村“流量密码”

政府网站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在英德市英红镇红旗茶厂内,红砖旧厂房变身网红打卡点,年轻人手捧英红奶茶流连文创店,研学团队正静待茶史讲解;不远处的英九庄园,游客专程驱车而来,点上一杯下午茶,在北江畔品味茶香与悠闲;横石塘镇积庆里红茶谷里,游客头戴斗笠体验采茶乐趣,欢声笑语伴着茶香漫溢山间。

这些茶园里的热闹景象,是英德市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这几年来,英德市以“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为总抓手,锚定全国休闲旅游目的地建设目标,结合清远“五大百亿”农业产业战略,充分发挥农业与自然资源优势,深耕“旅游+农业”“旅游+文化”文章,助力村民变富、村庄变美、县域变强。2024年,英德荣获“中国十大茶旅目的地”,跻身全国县域文旅融合综合竞争力百强,全年接待游客413.5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3.74亿元,同比增长21.41%。

茶旅融合热度不断

整合18万亩茶园打造田园综合体

红茶文化是英德“金字招牌”,如何将“文化软实力”转化为“经济硬实力”?

盛夏的红旗茶厂游人如织。这座始建于1958年的老厂,曾是国家红碎茶标准制定者,如今成功转型为文旅融合新地标。斑驳厂房内,一边是运转中的红茶生产线,一边已变身为茶文化展厅与体验工坊。游客挽袖体验揉捻、发酵等制茶工艺,研学团队在“红旗大讲堂”聆听茶史,新式茶饮在文创区飘香。

“我们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用年轻人喜爱的方式推介英德红茶文化。”红旗茶厂文创中心主理人吴琳介绍,从最初的第一家奶茶店起步,到丰富业态举办草地音乐节,再到开发“国潮”系列红茶饮品,我们在持续运营中吸引年轻群体,成功推动工业遗产焕发新生。这几年,红旗茶厂先后入选国家工业遗产和工业旅游示范基地,2024年游客量激增至快30万人次,从昔日的“出口基地”蝶变为大湾区热门打卡地。当前,英德市正在全力打造以红旗茶厂为核心的英德红茶文化展示渠道,邀请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奖何镜堂院士团队开展红旗茶厂周边片区规划,加快推进红茶博物馆、生态停车场、茶园景观建设,以点带面带动周边镇村风貌协调发展,力争将该渠道打造成为粤北农文旅融合重要展示渠道和世界级红茶文化体验窗口。

这几年来,红旗茶厂先后列入第五批国家工业遗产、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2024年游客量激增至快30万人次,昔日的“出口基地”转化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热门打卡地。 曾亮超 摄

驱车约半小时,抵达横石塘镇积庆里红茶谷,万亩茶海碧浪翻涌,游客在此拍照打卡、体验采茶,享受温泉疗养等生态体验……总经理王小斌强调“我们坚持有机生态、绿色可循环发展,最大限度保持原生态。”公司依托红茶谷独特生态及毗邻仙湖旅游度假区的优势,重点打造文教智谷研学基地、星空营地等特色产品,年接待游客超80万人次。

英德市文广旅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地正统筹整合18.16万亩茶园资源,将全市7大茶叶基地串联,打造集观光、体验、茶宴、度假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2024年全市茶旅融合体验游占游客总量比例高达38%。

依托资源探路研学

吸引30万游客来英体验研学

在九龙镇英西峰林旁,清远广九食品公司的研学基地“豆工坊”内,研学团的游客们正兴致勃勃地体验碎豆、磨浆、制作豆腐的乐趣。“发展研学是为了将豆文化与乡村旅游结合,进一步打响九龙豆腐的品牌知名度。”公司总经理翁石罗介绍,2024年“豆工坊”接待游客超7万人次。

发展研学产业是英德深化农文旅融合的有力探索,围绕打造“省级研学标杆城市”,英德构建“1+4+6+N”工作体系,深挖茶文化、农耕文化、红色文化等资源优势,邀请清远市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文教智谷清远园区,成立研学旅行产业学院,建成各级研学基(营)地30家,精心推出“茶香英德之旅、绿美英德之旅、溶洞探秘之旅、文化寻根之旅、农耕文化之旅、技艺研习之旅”6条精品研学线路及配套课程。2024年,吸引来自本地及大湾区游客33.54万人次参与研学,带动消费约4297万元。

英红镇水头谢屋村的蜕变是又一例证。该村通过引进广东禾寨生态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发展起集民宿、研学、农事体验、观光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禾寨公司负责人谢思进介绍:“我们流转盘活闲置土地174亩、农房110间,打造禾寨生态园和民宿项目,已累计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研学学生2万多名,带动30多名村民就业,年增村集体租金收入约23万元,将废旧村变成聚宝盆。”

农文旅惠民助农

群众“家门口”幸福就业

产业发展的落脚点是富民兴村,人民群众的腰包鼓了,乡村兴旺了,说明产业发展的路子就走对了。

横石塘镇龙华村的葡萄园迎来丰收,吸引众多游客采摘。“这是我们村发展的‘观光+采摘+研学’田园综合体。”村党总支书记刘子科介绍,龙华村利用村集体土地种植50亩夏黑、浪漫红颜等中高端葡萄品种,带动超30人就业,为村民年创收超50万元。

“我和妻子都在葡萄园工作,感谢村委会帮我们找到这份工作。”龙华村围子村小组村民谢晋双感激地说到,他的妻子患有重症,每周需要治疗2次,村里考虑到他的困难,聘请他到葡萄园做管理员,同时安排他的妻子在园内工作,缓解他的家庭经济压力。

在英德,越来越多村民像谢晋双一样实现“家门口”就业。英红镇红旗80%以上的员工是本地人,茶厂的茶艺师江燕玲谈到“骑电动车5分钟就到公司,下班还能照顾家里。茶厂越来越红火,日子也越过越兴旺”;横石塘镇工村社区的刁阿姨在民宿“八亩晴川”工作,“离家不远,方便照顾孙女,工作也不复杂。”像她这样的本地员工,月收入在3000-4000元……这得益于当地坚持“以农促旅、以旅兴农”,依托“2+2+N”农业富民产业,大力发展果园采摘、茶园观光、特色民宿等农旅融合项目,不断促进农文旅产业有机融合,创造大量就业岗位。

展望未来,英德市文广旅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文旅融合是英德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助推乡村振兴的新引擎。未来,英德将加速推进农文旅重点项目建设,持续深化旅游特色村镇培育,全力打造更具有地方特色和吸引力的乡村旅游目的地,让富民兴村之路越走越宽广。

英 宣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