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气神-广东大师的故事

2016-04-18 17:55:28 新浪广东

0
  以下为“我的旅行故事”#乐游广东#广东省旅游美文征文大赛的优秀参赛作品。
  作者:庞嘉纹
  广东地区有着各种非文化遗产、畅销国内外的工艺品,作品背后的故事你有知晓多少呢?在这里要记录的是一种为艺术无限投入的精神,一种在夹缝里依旧挣扎重现的精神,一种孜孜不倦的研究精神。
  肇庆制砚大师梁焕明,对我而言是第一个把精气神诠释得如此深刻的人。梁师傅从事雕砚工作四十多年,“阴阳双刀”雕砚是从清朝就开始传承下来,由爷爷传给爸爸,爸爸再传给儿子,儿子再传给孙子的技艺。梁老师的儿子现在在法国学艺术也致力把端砚文化推广到海外。我是一个对石头没有感觉的人,但是在梁老师的工作室里我却看得津津有味。梁老师的作品非常温柔非常具有灵气、栩栩如生。梁老师说秘诀在于他们家族传承的“水云龙”,以阴阳双刀为核心,一刀垂直为阳刀,一刀斜侧为阴刀。独特的技法让作品做出来兼具气、力、神,独具神韵。比如雕云,做出来就要平步青云,层层叠叠。梁老师在介绍自己的作品、自己的技法时总是强调“精气神”三个字,他对自己的作品的自信可以从他闪闪发光的眼中感受得到,虽然已经年过半百,依旧神采奕奕,这种神采非常的摄人。他非常专注于自己的作品,把精气神都注入到自己的作品中,难怪作品也得到不少人的青睐。端砚创作很花时间精力,有的作品需要花上4-5年时间,正因为端砚制作讲究气力神,不是什么时候都有灵感。有一件由石眼老坑做的鲤鱼端砚,是他在30几岁做的作品,做得非常精细,但是他也不舍得卖,因为卖了也就做不回那样经典的作品了。在他的工作室里,还有很多的工具让你来一回雕砚初体验。初尝则让你更深体会到“精气神”是那么不容易的一件事,它需要时间去掌握技法、灵感创作主题、大量的精力雕刻作品。雕砚,雕的是时间,投入的是人生。
  致力传播禾楼舞的傅志坤师傅,是一个非常有艺术追求、非常有使命感的一位师傅。在使命感召唤下他把云浮市古代农耕文化的产物重现在大家面前。禾楼舞的发展历史悠久,曾一度被认为是封建迷信而面临失传的困境。在傅志坤师傅的组织下,一群热心的村民对禾楼舞进行研究和重新编排和宣传表演,使这项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得以传承。在这个过程中,傅师傅遇到了很多的问题,是对民间艺术的爱让他坚持下来。这条路很苦,但是他依旧死磕下来。作为一名医生,他对禾楼舞的投入源于他从小对民间艺术的喜爱,也是在因缘际会之下让他结识了跳过禾楼舞的老师傅。寻找老师傅是第一难,由于很多老师傅都已经作古、或者移居国外,他们都是上山下乡才能找到老师傅为他们讲述这种即将失传的民间舞蹈;第二道难关则是舞蹈的编排,由于禾楼舞目的是祈求五谷丰、登国泰民安、六畜兴旺,很多动作是无序的,他通过走访民间老艺人,把以前无序的动作综合成有序;第三道难关则是如何把这种文化带进大众视野。为了能试禾楼舞更为的原汁原味,舞蹈的道具都很古朴,面具还是用竹壳做的,衣服也是用传统的土布制成,有火把、有牛头。在他的带领下,他的作品登上了民间艺术节得到大家的赞赏,入选了省级以及国家级非遗项目。但是如何得到资金支持让舞蹈能让更多人参与其中,这还是需要解决的问题。路很长,很难走,他依旧坚持下来。他接受采访时说过“医生是我的职业,支撑我的生计;艺术是我的爱好,丰厚我的人生。”
相关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