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佳节,共庆团圆。2月12日(正月十五)晚,广州花都“粤美村晚迎新春”活动——‘塱头有约’粤美村晚在炭步镇塱头古村拉开序幕,百年古村与潮流节目交融碰撞,元宵游灯光彩熠熠,市民游客看村晚、赏花灯、闹元宵、庆新春,在热闹喜庆的氛围中共迎新春新气象。
这场“村晚”,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与时代特色,办成村民间的联谊会、联欢会、连心会,擦亮基层社区治理幸福底色。
百年古村上演潮流“村晚”
传统文化与时代气息交融

作为拥有7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塱头村系统地保留了“耕读传家”的文化传统,素有“书香科甲村”的美誉。村内保存着完整的明清青砖建筑逾300座和祠堂书室30多座,被评为“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是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首批典型村。
这些年来,塱头古村活化利用历史文化遗产,举办各色展览活动、文体赛事、文艺集市,培育特色IP,引入潮牌进驻,文旅创新出圈,成为闻名的“网红”古村。

“大伙儿再添根柴、加根草,让禾楼越烧越旺!”元宵当晚,情景歌曲、花样跳绳、街舞、魔术等一系列精彩节目轮番上演,现场气氛热烈,掌声雷动。”其中,《禾楼烧出幸福花》融合了情景剧和歌曲表演,通过描写村民们扎花灯、游古村、放烟花,参与“烧禾楼”传统民俗的热闹场景,根植本土的深厚文化情感,唤起了台下村民的情感共鸣。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村晚”涌现多个由村民报送的精彩节目,黄发垂髫,皆登上舞台发光发亮,唱出村子的百年传承,舞出村民的幸福时代。活动既发扬古村特色,又融入潮流元素,积极鼓励村民广泛参与,打破传统“台上演、台下看”的单一演出模式,成为了村民之间的联谊盛会、连心桥梁。


火热的晚会现场,台下观众纷纷举起手机记录精彩瞬间,塱头本村人黄先生也在其中。他介绍道:“村里平时经常会组织这些热闹的文化活动,今晚的活动我们村民都通过朋友圈发布出去了,让大家一起来感受我们塱头的浓郁年味儿!”


炭步镇“炭工匠”“炭花匠”民生微实事项目推介,2025年度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启动仪式,奖学金颁奖、表彰新时代文明先锋……现场还举办了一系列聚焦社会发展、服务民生福祉的重要活动,令村民群众心潮澎湃,贯穿在节目中间的还有多轮抽奖环节,礼品丰厚,台下观众踊跃参与。


游灯展示重现花都风俗
擦亮塱头特色文化品牌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村晚”舞台告一段落,塱头村传统年俗“元宵游灯会”盛大开启,伴随着舞龙舞狮、锣鼓喧天,游灯队伍绕村而行,观众们及沿途村民纷纷加入,赏灯祈福。


据《花县县志》记载:正月十五元宵节又叫“上元节”或“灯节”……晚上各家各户挂灯笼,并以社(里)为单位提灯游行,从灯棚中抬出菩萨开路,醒狮紧随,锣鼓喧天……游行完毕,人们又回到灯棚投灯笼,放烟花,抢炮圈,闹腾到天将发白才散。
此次游灯展示再现花县元宵风俗,让市民游客身临其境感受传统年俗的魅力,共同祈愿新的一年幸福安康、吉祥如意。

塱头村书记黄智云表示:“我们想办个不一样的村晚,所以融入了本村特色元素,比如元宵游灯会,群众热情支持,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今后我们想将欢庆春节系列节目规范起来,把塱头‘村晚’办成特色品牌!”


据悉,本次活动是“粤美村晚迎新春”系列活动之一,由广东省委社会工作部、广东省文明办、广东省文联、广州市委社会工作部、广州市文明办、广州市文联、花都区委组织部、花都区委宣传部、花都区委社会工作部、花都区文联指导,炭步镇人民政府、炭步镇塱头村主办。塱头“村晚”作为全省范围内10多个“村晚”示范点之一,与花都区文明办、花都区文化馆、广东省杂技家协会、广东省舞蹈家协会、广东省音乐家协会、花都区朗诵协会、花都区曲艺家协会、花都区舞蹈家协会等单位联合打造特色“村晚”,营造岭南春节的浓郁氛围。

“村晚”落地炭步镇塱头村,既是一场浸润乡愁的文化盛宴,也是一次基层治理创新的鲜活样本,不仅激活了传统文化基因,更在村民们的共同创作中密切了邻里情谊,培育出守望相助的共同体意识。
花都区有关领导表示,通过“村晚”的深度挖掘与精彩展现,花都乡村文化资源得以充分彰显,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实现了有机融合。作为全省社会工作部“两社三中心”试点,接下来,花都将致力于打造一个集服务中心、邻里中心、活动中心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切实将社区氛围(社气)的营造与品质(社品)的提升落到实处,以文化自信为引领,持续推动乡村振兴事业向纵深发展。
- 新闻
- 财经
- 军事
- 体育
- 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