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广东 城事关注

第四届“中新知识论坛”开讲 中外学者热议国际化背景下的创新资源集聚

新浪广东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12月6日上午,由中新广州知识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主办、中新广州知识城软件转移卓越中心承办,广州开发区党工委组织人事局、广州开发区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局、中新广州知识城开发建设办公室协办的第四届中新知识论坛在广州隆重举行。本次论坛主题为“开放﹒合作﹒创新---国际化背景下的创新资源集聚”,世界级创新领域学者齐聚一堂,深入探讨中国创新大潮中的新机遇。

新加坡驻广州总领事馆总领事蔡簦合在论坛上致辞

为期两天的论坛活动中,新加坡SGINNOVATE总裁,新加坡资讯通信发展局副主席Mr。 Steve LEONARD、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校务总监兼副校长(科研)蓝钦扬、新加坡知识产权局国际交流司司长纪华胜、国际知识产权商品化促进会(IIPCC)的理事成员余克伟、中关村合众创新经济研究院副院长胥和平、广州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专家董小麟等中外知名学者将共同围绕“国际化背景下的创新资源集聚”的主题,分别从知识型经济推进科研与创新、国际创新资源集聚的具体实践、国际化开放合作下的创新浪潮等多维度,深入阐述中新广州知识城作为知识型产业聚集高地的发展重点,探讨“开放合作平台的创新发展模式”,如何借助知识城国际化平台与全球知名科研机构和跨国企业建立创新与引领型发展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和体制机制,充分释放创新活力,探索建立破解科技与经济发展的创新驱动发展模式。 

论坛现场座无虚席

据悉,“中新知识论坛”是粤新合作理事会框架下的重点软件合作项目,是双方合作软件移植“请进来”培训的高端平台,旨在进一步发挥新加坡软件移植“请进来”的效应和影响力,更好地借鉴吸收国际经验,促进知识城的建设发展。

中新广州知识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总裁黄国祥在论坛发言

新加坡驻广州总领事馆总领事蔡簦合,广州市委常委、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黄埔区委书记陈志英,开发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黄埔区代区长陈小华,新加坡企业发展局中国司华南区司长吴伟卿,广州市及广州开发区有关领导和职能部门代表、新加坡国际企业发展局、星桥腾飞公司代表、中新广州知识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许鸿生、总裁黄国祥、广州开发区科技企业和高层次人才的代表约800多位嘉宾参加本次论坛。

论坛嘉宾现场大谈国际创新

论坛出席嘉宾合影 

中新广州知识城开发建设办公室副主任徐晖介绍,中新广州知识城的发展一直以来得到了中新两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知识城自2010年6月奠基以来,紧紧围绕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和“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积极构建高端创新要素聚集生态环境,开发建设在2016年迈入了全面提速阶段。2016年3月,国务院正式发布了《国务院关于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指出推动建立跨省区知识产权保护联盟,支持中新广州知识城开展国家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综合改革试点。同年7月,国务院正式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同意在中新广州知识城开展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综合改革试验的批复》。批复同时强调,广州知识城要高标准规划建设知识产权服务园,及时引进国际知识产权先进经验和做法,成为知识产权引领型的创新驱动发展之城。此外,经过粤、新两地多方面持久不懈的努力与沟通,新加坡知识产权局中国代表处于2016年5月24日正式落户广州知识城,这也标志着知识城中新合作在创新创业服务领域实现了新的突破。今后,知识城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和“一带一路”战略,推动中新合作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实现新发展,努力打造成为生态之城、创新之城,成为世界知识经济新标杆。

中新广州知识城是粤新合作的标志性项目,立足于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知识经济新高地。目前知识城南起步区基础建设已经全面铺开,城市功能逐步完善。经过六年的开发建设,地铁、主干路网、安置区、生态和市政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也处于“大干快上”的大提速的阶段:知识城以快速推动“外联内通”骨干路网建设为龙头,以产业项目配套服务设施项目为重点,全力推进南部质检片区、中部九龙新城中心区及北起步区建设。目前,地铁知识城支线已完成土建近七成,预计2017年下旬建成;内部交通方面,狮龙大道、广河北辅路等内部交通骨干路网已开工,九龙新城三横路、四横路、三纵路、腾龙大道已完成前期工作即将开工;绿化景观方面,九龙大道一期改造和南入口综合环境整治已完工,全面提升知识城总体环境景观;水利设施方面,九龙湖、平岗河整治等重大水利景观项目已开工,大力打造海绵城市;公共配套设施方面,知识城南起步区公交站场、九龙环卫设施已完成前期工作即将开工,地铁知识城线沿线其他公交站场已同步加快前期工作;安居工程方面,南、北、中安置区一期工程已基本完工,陆续进入安置环节。知识城宜业宜居的新城区形象初步显现。目前,知识城正按照“绿色生态、低碳智慧、岭南文化”的要求,结合新加坡元素,打造未来城市的样板。

在产业规划方面,知识城借鉴新加坡纬壹科技园、盛邦国际的经验,按照“产业园区化、园区城市化”的功能布局和开发思路,规划了知识转化与研发中试、知识服务与高新技术企业总部、知识孵化与教育培训三大片区,打造物联网信息产业、医疗器械产业、检验检测高技术和专利服务、国际合作与创新等四个组团,实现北中南产业差异发展、互补发展。

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广州知识城充分发挥新方的招商经验和国际招商网络的优势,联合开展国际招商,在新加坡设立海外招商代表处,加大对跨国公司驻新亚太总部的招商力度。截至11月,知识城累计注册企业230家,累计注册资本294亿元;在知识城取得用地的企业筹建项目共39个,其中17个项目已开工建设,4个项目完工投试产,18个项目准备开工。上述项目投资总额约440亿元,达产产值约1290亿元。其中凯普生物、正瀚材料等企业已投试产;中国移动(广东广州)数据中心、三孚新材料、绿地中新E创谷、维杰斯通科技园区等17个项目正加快建设;中国联通互联网应用创新基地、巨轮广州智能装备产业园、奥飞动漫硅谷等项目准备动工。下一步,将重点引进中国华录集团大数据产业园项目、西门子医疗华南总部、广州高兰德新材料有限公司等17个重点项目。预计到2020年,知识城入驻企业将达到2000家,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工业产值2000亿元。

同时,中新广州知识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总裁黄国祥指出,经过6年的积淀,知识城区域创新驱动的作用逐步彰显。中新广州知识城通过引进国际资源,借鉴新加坡经验,一直在努力推动国际化“双创”(创新创业)建设,打造环球协同创新枢纽。中新国际联合研究院、中新广州知识城软件转移卓越中心(CREST)等国际化产学研平台将起到极大的集聚效应,并满足广州市、广东省经济、社会、城市发展等方面转型升级的需求,开展高端人才培养培训、高端科学实验研究工作。环球协同创新枢纽一方面成为高新科技研究成果实现产业转化的“引爆点”,另一方面成为中国自主创新的智能基地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知识经济高地,其建设着力于促进广州、广东乃至全国完善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促进广州市、广东省率先实现转型升级的新型城市化发展目标。今年以来,广州知识城先后参与主办国际创新创业大赛暨第八届中英创业大赛中国区总决赛、首届珠三角创意创新盛典等活动,鼓励与推进提升地区企业创意创新能力。 

链接:

第四届中新知识论坛专家简介

  • 新加坡SGINNOVATE总裁 ,新加坡资讯通信发展局副主席 Steve LEONARD

SGINNOVATE首任总裁

Leonard 先生领军高科技行业多年,在全球软件、硬件和服务类科技型公司担任多年的领导职位。Leonard 先生虽生于美国,但在美国以外地区生活和工作超过了25年,对亚洲地区非常悉熟。

在SGINNOVATE, Leonard先生负责促进新加坡科研与国际伙伴之间的合作,从而促成尖端科研项目的商品化。

在担任SGINNOVATE的首任总裁之前, Leonard 先生曾担任新加坡政府信息和通信部属下的资讯通信发展局的执行副主席。现仍留任新加坡资讯通信发展局副主席的职位,与担任多家新加坡大学的顾问委员。

Steve Leonard先生表示,过去50年,新加坡从劳动密集型经济起步,逐步转化成知识和创新型经济。然而目前,新加坡也面临着的挑战。同时,他认为要建设智能型国家,就要以建立持续创造价值的生态系统为重点。

  •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校务总监兼副校长(科研)蓝钦扬教授( LAM Khin Yong)

蓝钦扬教授,现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校务总监兼副校长(研究)。历年来他所担任的其它要职包括:南大创新中心首席执行官 (2012-2013),研究生教育和特别项目副教务长(2008-2011)以及机械与宇航工程学院院长(2006 -2008) 。

迄今为止蓝教授还担任了多个学术,科研和行政领域的要职,,其中包括现就任的新加坡知识产权公司(IPI)的执行总监,罗尔斯·罗伊斯公司(Rolls-Royce)在南洋理工大学建立的企业研究室的科研主任,南大-新科工程(ST Engineering)机器人研究室理事会的联席主席,慕尼黑工业大学-卓越研究与科技企业学园(TUM - CREATE)大型城市电动汽车中心联合科学顾问总监以及先进再制造与科技中心(简称ARTC)的联席主席。蓝教授同时还任职于一些国际咨询委员会,其中包括东京工业大学咨询委员会,阿尔斯通国际科学与技术委员会。蓝教授早年在伦敦帝国学院获得机械工程学士学位,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同时,蓝教授还担任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学的访问教授,最近他也获颁罗蒙诺索夫莫斯科国立大学的荣誉教授文凭。

蓝钦扬认为,在当今时代知识型经济的腾飞重塑了在新世界的格局下经济增长的因素,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全球化和产业化日益发展的背景下,学科领域和地域的界限也已经模糊,这为跨界的合作提供了机遇,并且将大学推向了发展前沿。

由于在科技前沿领域内和知识成果转化方面的不断努力,南洋理工大学大力提倡这种跨界合作,并寻求与各个国家、机构和产业发展合作伙伴关系,也成为在这广泛创新形势中的主要行动者。

  • 新加坡知识产权局国际交流司司长纪华胜先生( KEE Hua Sheng)

纪华胜先生现任新加坡国家知识产权局国际交流司司长。纪司长负责该局与外国政府机构、商会及企业的交流和合作。纪司长也代表新加坡参与国际多边知识产权会议,包括亚太经合组织(APEC)的知识产权专家组,及东盟的识产权合作工作小组(AWGIPC)。纪司长于2002年加入新加坡公共服务,曾任新加坡贸易与工业部、经济发展局、人力部和国防部。在贸工部,他曾负责中新苏州工业园区软件交流的工作,也参与若干自贸协定的谈判,包括中新自贸协定。

纪华胜认为,新加坡已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华申请专利最多的国家,与中国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希望今后能够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抓住“一带一路”战略的机遇,共同促进双方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

  • 国际知识产权商品化促进会(IIPCC)的理事成员余克伟先生(Ronald YU)

余克伟先生是国际知识产权商品化促进会的理事成员之一,也是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一名观察员。国际知识产权商品化促进会是一个致力于知识产权商品化的非盈利性组织。

近日,他在日内瓦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大会上做致辞。在他攻读法学硕士和法学博士学位前,其一直从事信息技术与数字取证方面工作。

余先生也是一位美国专利代理人、数字取证考检察官,并发表过关于在线学习、数字取证、知识产权、信息科技、版权法和宪法等内容的文章,以及在商业和三维打印领域均出版过关于电子取证、知识产权方面的专题博客、文章和书籍。

他在大学里面负责教授以下课程:

1、信息技术与专利法、知识产权法

2、知识产权战略

他还教授过知识产权评估课程和设计过相应的课程。

余先生曾在一些知名企业如IBM、通用汽车、联邦快递、王安电脑、惠普等工作过,业务遍布美国、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中国香港、中国大陆等国家及地区。

  • 中关村合众创新经济研究院副院长胥和平

长期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从事产业经济、企业战略和中小企业发展等研究。2003年调国家科学技术部,从事科技发展战略和政策研究工作。

曾参与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十一五十二五科技规划、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一系列重要战略规划制定工作。

曾任国家科学技术部调研室主任。现为中关村合众创新经济研究院副院长。

胥和平认为,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外部环境的不稳定因素增多,经济发展将会面对新情况、新问题,要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同时,他表示站在新的起点上,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核心主题。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加速发展,一场新的科技革命正在兴起,我们要站在创新的角度认识经济新常态,认识世界经济,把握中国问题,推动供给侧改革,理性期待增长。

  • 中方专家 广州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原副校长董小麟教授

二级教授,曾任中山大学经济学系主任、教务处长、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校长;现担任广州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专家,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名誉副会长,国家科技名词审定委员会经济学科委员,国家社科基金通讯评审专家,广东省经济科学发展智库促进会顾问及多个省级学术团体职务,并任广东亚太创新经济研究院院长,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执行院长。

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改革与经济发展、城市经济与区域经济,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国内首批阐明经济体制改革应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学者之一。已主持国家、省、市研究课题30余项,发表论文150余篇,出版教材、专著20余部。主持的教学与科研成果先后7次获得包括国家级和省级教学成果奖、广东省和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在内的重要奖项。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