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广东 城事关注

2018广州星海(国际)音乐季之广东音乐辉煌艺术成就展演启动

大洋网-广州日报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摘要: 昨晚,“花城咏天籁·唱响新时代——2018广州星海(国际)音乐季”系列活动之广东音乐辉煌艺术成就展演在番禺沙湾启动。今年音乐季横跨9月至12月,其中的重头戏“广东音乐辉煌艺术成就展演”,通过“原创广东音乐经典、精品展演”“《沙湾往事》音乐精选片段欣赏会”“‘星海精神与广东音乐传承·创新·发展’座谈会”“番禺区私伙局展演”等一系列“星海时刻”致敬经典。

昨晚,“花城咏天籁·唱响新时代——2018广州星海(国际)音乐季”系列活动之广东音乐辉煌艺术成就展演在番禺沙湾启动。

据介绍,今年广州星海(国际)音乐季横跨9月至12月,其中的重头戏“广东音乐辉煌艺术成就展演”,通过“原创广东音乐经典、精品展演”“《沙湾往事》音乐精选片段欣赏会”“‘星海精神与广东音乐传承·创新·发展’座谈会”“番禺区私伙局展演”等一系列“星海时刻”致敬经典。

当晚活动由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广州市总工会、中共广州市番禺区委和广州市番禺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

首个“粤曲女团”粤曲

“身段” 时尚“面孔”

广东音乐源远流长,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民间艺术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次展演,广东音乐曲艺团带来了多首经典及创新曲目。当中既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何克宁等名家演奏的传统广东音乐《醉月》,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陈芳毅参与合奏的名曲《赛龙夺锦》《雨打芭蕉》《步步高》等,也有不少创新曲目,如老曲新编的说唱曲《岭南说》。

说起这首《岭南说》,正是刚组建不久的粤曲女团“彩虹组合”的首支单曲。首支单曲,女团?这些“流行词汇”听起来似乎与粤曲“格格不入”,却成为彩虹组合独到的创新之处。这个组合由7名广东音乐曲艺团女演员组成,在《岭南说》中,她们以红线女的《荔枝颂》为基调进行改编,舞步既有粤曲身段,也有现代舞影子,还融入了说唱元素。

团队负责人张娴告诉记者,女团成员原本有的是粤剧演员,有的是相声演员。正值广东音乐曲艺团成立60周年之际,她们聚在一起组成新女团,希望通过新的尝试,让广东音乐更具吸引力。“其实像我们小时候,经常唱‘月光光,照地堂’,‘落雨大,水浸街’,都是特别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的广东音乐,但渐渐地,很多人会开始对广东曲艺有所误解,觉得比较沉闷,我们希望打破这样的观念。”张娴说。这个80后姑娘也坦言,平时来看演出,的确很多都是上了年纪的长者,所以她们希望通过创新,挖掘更多的年轻观众。

就这样,今年8月,这7名年轻姑娘组成的“彩虹组合”成立了。在曲艺团的帮助下,她们将红线女的《荔枝颂》进行改编,融入了流行音乐的元素,还加入了说唱,改编成一首《岭南说》。在歌词中,姑娘们唱道:骑楼跟窄巷,砖瓦轻诉从前动荡;传统的秘方,美点隐于街角小档;晨风吹满江,经过大桥上联系对岸;千古广州的底蕴瞬息中悄淌。

不过,张娴坦言,她们当中不少是传统的粤剧演员,要唱新曲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包括从假声变成真声,要去除粤剧的腔口。而且,新歌的歌词也在不断修改,所以压力很大。作为第一个粤曲女团,她们希望用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关注广东音乐。

“广东音乐有其独特的‘味道’,这种‘味道’需要长期浸淫在这片音乐的土壤当中才能体味。”见证了广东音乐发展和变革的高胡演奏家何克宁坦言。广东音乐诞于民间,以前并没什么高规格的专业团体,榕树头下几个乡民就能自娱自乐,演奏一首曲子,两个人或十个人都能展现出不同的风味,是非常“接地气”的民间音乐,也因此流传颇广。在他看来,保持传统广东音乐古老的味道,不能丢掉草根精神,否则音乐便是空中楼阁,应该让广东音乐成为既能在榕树下演奏,也能进入高楼大厦的大众音乐。同时,他也认为,应该多向年轻人学习表现手法和技巧的创新。

       如何欣赏

广东音乐是流行于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及广府方言区的中国传统丝竹乐种,是岭南民间优秀传统文化瑰宝,其开放性地选择、吸收外来音乐文化及国内其他民间艺术的有益成分,被国外誉为“透明音乐”,在国内外具有较高影响力,其中常听得到的有《步步高》《旱天雷》《雨打芭蕉》《赛龙夺锦》《平湖秋月》等。2006年5月20日,广东音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骑楼跟窄巷,砖瓦轻诉从前动荡;

传统的秘方,美点隐于街角小档;

晨风吹满江,经过大桥上联系对岸;

千古广州的底蕴瞬息中悄淌。

——摘自《岭南说》

成就展演

《沙湾往事》音乐精选片段欣赏会/9月7日19:30-21:00/沙湾文化中心

“星海精神与广东音乐传承·创新·发展”座谈会/9月8日9:30-12:00/沙湾广东音乐纪念馆

番禺区私伙局汇演/9月8日19:30-21:00/沙湾文化中心

沙湾80后、90后组成“私伙局”

说到广东音乐的民间传承,不得不提“私伙局”。在广州,目前拥有1300支左右的粤曲私伙局,其中荔湾、增城、番禺三个区队伍最多。

不过,一听到“私伙局”,许多人的印象都是老人聚在一起“咿咿呀呀”地唱曲,而在沙湾,有7位“80后”“90后”年轻人,因喜爱演奏广东音乐组成了私伙局,称为“沙湾青萝乐坊”——“青萝”这个优美的名字正是源自沙湾的古时旧称。

 “青萝乐坊”的创始人张锦威告诉记者,他的父亲是沙湾的一名广东民乐老师,精通多种民族乐器。在父亲的影响下,张锦威8岁就开始学习民乐演奏,中学时便当上了父亲的“助教”,参加沙湾中心小学民乐团的排练和教学。从那时起,他的心里就埋下了一颗种子,希望有朝一日能将广东音乐传播得更广更远。这种使命感促使他在2015年聚集起其他6位年轻人,组成了这支年轻的广东民乐私伙局。

“这个年代会玩广东音乐的年轻人已经很少了,所以我希望能够组织一些年轻人,传承沙湾的传统音乐。”张锦威说,“青萝乐坊”的成员都是沙湾本地人,并且小学时期都是他父亲的学生。“我们的团员都是从小就有一定的民乐演奏基础和技巧,还有对广东音乐的感性认识。”虽然当年一起玩音乐的小伙伴长大后从事各行各业,但童年时对音乐的美好记忆仍留在他们心中。因此,当张锦威开始筹备组织乐社时,大家纷纷热心响应。

如今,他们7位成员雷打不动地在每周五晚上进行排练,演奏乐器主要有高胡、二弦、竹提琴、扬琴、琵琶、中阮、椰胡、大提琴、唢呐、笛子和洞箫等。团长张锦威擅长各种乐器,扬琴、笛子、洞箫和弦乐等都能信手拈来,有时一首曲子需要某种乐器“唱主角”而遇到人手不足时,他都能随时披挂上阵。

除了排练和演出,乐坊成员都各有自己的本职工作:他们当中,有创业者、工程师、企业老总等等。虽然工作忙碌,但这没能阻止他们对广东音乐的热爱。“合奏真的很开心。”何倩宇谈到在青萝乐坊的排练时光,眼里仿佛在发光。见证着乐坊一步步成长的团长张锦威很是感慨:“在这个浮躁的社会,还有一群这样热爱广东音乐的年轻人跟我一起做音乐,是一场非常难得的缘分。”

据介绍,在本次广东音乐展演中,也会将舞台给予这些私伙局,展演活动既有少儿粤折子戏表演,充分展现了番禺少儿粤曲传承发展的状况,又有原创的《屈大均还俗》《大乌石枪声》《七盏神灯护孝子》等粤曲表演唱,由番禺人讲番禺故事,写番禺,唱番禺。

中国文联组团赴非洲推介广东音乐

当广东音乐曲艺团在沙湾的舞台上进行展演的同时,曲艺团的另一支队伍则刚刚到达南非,即将开始跨国演出之旅。

据介绍,9月4日-17日,中国文联组派中国音协“丝路花雨”艺术团赴南非约翰内斯堡、开普敦、德班三座城市,以及留尼旺和毛里求斯等地进行演出。这次“2018广州文化周广东音乐专题交流巡演”是中国文联第一次组团赴非洲推介广东音乐。

如何让广东音乐得到世界认同?据介绍,这次巡演的作品专门选取了历久弥新的中国古曲和广东音乐优秀曲目以及取材自当代深受欢迎的流行音乐佳作和地方小曲,还专门编配了极具浓郁民族色彩的弹拨乐和打击乐,全面展示了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特色和演出团队的精湛技艺,将为异国的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视听觉享受。

据广东音乐曲艺团演出音乐总监李复斌介绍,演出在选曲上别具匠心,力求最大限度呈现岭南优秀传统文化。首先保证本地的音乐特色。演出曲目大部分是广东风格作品,同时也选用了国内其他地方的优秀作品。

沙湾镇着力打造“广东音乐小镇”

也许不为人所知的是,名扬天下的《赛龙夺锦》这首经典的广东音乐作品,就诞生于广州市番禺区的沙湾镇,这里也成为广州星海(国际)音乐季广东音乐辉煌艺术成就展的举办地。如何通过传承星海精神,打造星海故乡番禺的“音乐文化品牌”,则是当前广州番禺文化建设的着力点。

作为有着近800年历史的岭南文化古镇沙湾镇,是广东音乐的发源地之一,有着深厚的广东音乐文化积淀,至今完整保留了三稔厅、何少霞故居、惠岩祠等重要的广东音乐遗址。沙湾作为广东音乐的发源地,历史上产生了广东音乐先驱何博众及享誉中外的“何氏三杰”(何柳堂、何与年、何少霞),创作出了《雨打芭蕉》《赛龙夺锦》等广东音乐名曲,对广东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沙湾也因此成为历史上广东音乐最活跃和广东音乐历史遗迹最多的地区之一。

为展现沙湾镇的独特魅力,打响番禺西部片区岭南文化传承高地声誉,沙湾镇还将会继续着力打造“广东音乐小镇”的文化品牌建设。据介绍,为了传承发展广东音乐,沙湾成立和扶持广东音乐研习社、青萝乐坊、翠园乐社等民间乐社,组织开展“民间艺人才艺展示”“私伙局”活动,吸引大量音乐爱好者参与活动。今后,番禺沙湾将继续加强“旅游+广东音乐”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打造广东音乐旅游小镇,传播广东音乐文化,以产业化推进广东音乐的传承发展。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