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去哪逛?来广州这个香氛艺术画展“闻香识画”

新浪广东
关注大西洋雪松,快乐鼠尾草,天竺葵……当你在一个画展中看到一幅有关植物的画作时,是否会好奇这幅作品的味道?在满足视觉享受的同时,艺术作品如何丰富我们的嗅觉体验?
2024年1月1日,新年伊始,宾客咸集。香榭7周年暨畅虹“香气 。 微笑”画展首发仪式在广州杰创大厦举行。此次画展览期为1月1日—1月15日,观众可免费参观与体验。
在此次画展中,观众可以看到234幅“植物能量画”作品。据悉,“植物能量画”为本次画展策展人、“Z时代”艺术新锐孙畅虹首创,其通过多种绘画形式,将植物艺术之美与香氛层次之美相结合,将视觉艺术与嗅觉美学相融合,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唤起人们对身边常见植物的关注,引发了一场关于植物世界的美与其潜在的疗愈力量的探索。
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许鸿飞表示,本次画展打破了传统的办展理念,让画展本身成为了一种跨越国界和人种的抽象体验,这种表达具有创新性、当代性与国际性,是一个观察当代年轻艺术家创作新趋势的窗口。
首创“植物能量画” 展现“无形的力量”
你会否常常怀念起一些味道,也许是童年游玩在山林乡间的草腥味,也许是那个春天一阵煦风吹过带来的花香味,也许是某家民宿木屋中树材的木皮味,这些气味与其带来的幸福感场景感常伴随着嗅觉重现在脑海中。
本次画展中,孙畅虹以“能量”为线索首创“植物能量画”,设置了植物能量画系列、河流画组、香水和印象画系列、黑底画系列,莱薏合作系列、透明画系列、布莱顿系列等多个部分。在这个气味内容与实体环境融合的多维体验环境中,她通过丙烯画、电子画、透明画等艺术表现形式,向观众传达了创作者对于视觉与气味混合媒介影响下的植物能量感知、生命感知的态度与看法。

画展策展人、“Z时代”艺术新锐孙畅虹
孙畅虹通过新兴且富有创造力的新媒介,试图打破表现的边界,将生命、情绪及思考等抽象概念转化为可视化的表达。她亦喜欢使用天然精油进行调香,因此她的作品常常是嗅觉、视觉等综合感官媒介的融合表达,是构建于本人丰富的阅历及生活半径,以及艺术跨界视角的拓展。
在画展中的开篇,一系列抽象而多彩的丙烯画作品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注意。据孙畅虹介绍,创作系列“植物能量画”时,她一手拿着精油,另一手执画笔,通过嗅觉感受植物的生命力,并迅速在画布上捕捉能量的形态,“它们通常是我凭直觉一气呵成的。”


植物能量画系列
“在我看来,味觉的感知既是一个科学问题,也是一个哲学问题。”孙畅虹说道,从小在专业芳疗师母亲的熏陶下,她对调香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学习艺术的过程中,她也逐渐发现了嗅觉艺术和绘画艺术的共通之处。

画展现场图
在国外求学的前期,孙畅虹一直沉浸在绘画艺术的学习和实践中,直到她对“无形”的能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开始探寻“无形”的嗅觉力量,并以此打开了艺术创作的新篇章。

画展现场图
嗅觉+视觉 香水也有“肖像画”
作为艺术界新锐,孙畅虹也是一名香氛爱好者。
“尽管我们的鼻子里有四百多种嗅觉感受器,但是人们对嗅觉的认识远不及视觉和味觉,我希望能够通过绘画的形式,让嗅觉的感受得以通过具象的形式呈现。”孙畅虹向记者谈起画展策划的初衷与愿想。新冠肺炎疫情让人们逐渐意识到嗅觉的重要性,嗅觉艺术也开始越来越受到重视。

对深度置身西方艺术体系与东方文化土壤熏陶中的孙畅虹来说,在当代领域中进行嗅觉与绘画艺术传达边界的探索十分重要而享受。但是,嗅觉与绘画的融合展览并非展示气味与绘画那么简单,如何将画作与多重感官体验结合是策展人面临的一大难题。
在画展的开篇,孙畅虹提炼出各种植物的精华,将其分类并构建成能量调色板。通过洞察植物与人类之间微妙的互动,她借助植物的能量特性复现了不同个体的个性与气质,为他们量身打造专属的香水。在本次画展中,孙畅虹同时也展出了32幅为不同对象绘制的香水画面。

香水和印象画系列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画展还设置了一个以“布莱顿”为名的装置艺术展区。
基于大脑存储系统的工作方式,不同的气味常常能够出乎意料地引发快乐或悲伤的生动回忆——这一现象被称为“普鲁斯特效应”。
“在深入了解各种精油及其所代表的植物特性之后,我开始将它们作为元素和符号,来表达我对特定人物、物品或地点的情感与思考。我设计了一款以布莱顿为灵感的香水,并赋予它深刻的意义。”孙畅虹谈到,布莱顿对其艺术生命的成长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这款由她亲手制作的香水的香气唤起了其对于大海、海鸥、城市以及往日时光的记忆。
“在完成香水的调制之后,我选择通过在画布上重现气味来将其视觉化。我创作了一组画作,并将它们与我在布莱顿拍摄的拍立得照片相结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作品。”孙畅虹介绍道。
据介绍,孙畅虹还与著名香薰品牌Neroly(莱薏)合作,为其一系列以精油为基底的香薰蜡烛创作包装设计。有四幅设计画作也在本次画展中悉数展出。

莱薏合作系列
业界大咖奖掖 共探艺术创作“当代性”
“从这个画展中可以看到,像策展人孙畅虹这样的艺术新锐与其他世代创作者不同,他们往往有着更加国际化的视野,有着更加创新性的想法。”参观完画展后,许鸿飞谈到,对于新锐艺术家来说,除了精进自己在专业领域的技巧技法以外,更重要的是要厘清定位,更加清晰地把握自己的艺术方向,发展自己的艺术表达,慢慢形成自己的艺术语言,让作品本身就“自带名片”。

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许鸿飞
“孙畅虹的作品抽象而自由,充满想象空间。”以抒情抽象画家赵无极为例,许鸿飞谈到,赵无极的作品并不把自己的艺术表现局限于“形似”或是“模拟自然”,而是以形体的生命、色彩的开展与融合,去展现气象万千的空间,“可以看到,孙畅虹的作品也使用了抽象的符号和色彩来表达空间、能量,这种抽象的组合叠加嗅觉的巧妙安排,能够带来一种共通性的体验。而这种共同的体验,就是一种国际化的表现,是年轻创作者背后当代性的体现。”
观展后,广州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吴一函向记者谈起了他曾看过的一幅以青蒿作为绘画材料的屠呦呦头像画作:“这幅作品既有中药的香气,在绘画完成后,绘画材料本身也在不断反应,给予了作品展览时更立体的形象,也赋予了它更深刻的意义。”
“这个画展也是如此‘嗅色可餐’。”专长综合绘画材料研究的吴一函教授又谈到,这个画展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艺术的“当代性”:一是体现在绘画材料本身,二是艺术创作的理念和方法上都实现了多元化、跨界融通。

“在这个跨界展览中,我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香气,既有实体的,也有精神上的。”正典文化创始人方旭昌表示,漫步在画展中,移步换景所闻到的香气也在不断变换。与此同时,从画作中,一种承载着植物花草生命力的精神香气也时时萦绕。
作为多年的专业策展人,方旭昌谈到,这样触觉、嗅觉、视觉有机结合的办展形式,具有创新意义。不仅能够让观众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触摸真实的花草,还能够闻着植物提炼的精油,感受创作者脑海中的能量,对大自然产生更深的理解与连接。
方旭昌建议道,作为新锐艺术人才,在未来发展的过程中,要依托于国际化的教育背景,提炼东方文化的精神内核,结合对西方艺术精神层面的理解,不断探索推出更加具有当代性的优秀艺术作品。
作者简介
孙畅虹,研究生毕业于伦敦艺术大学坎伯韦尔艺术学院,中国新锐艺术家。其从小深受中西艺术文化熏陶,对宗教、能量、自然以及植物等主题进行了深入的艺术探索。本科期间,她专注于对能量存在形态及相关观点的研究,受到文化及宗教背景的启发。毕业后,她将研究方向扩展到自然与人类能量交互结合的可能性,并在研究生阶段将植物精油能量及香气作为关键研究课题。通过绘画,她呈现了植物的形态、香气的可视化、嗅觉与画面的结合,以及植物能量产生与流动的记录等主题作品。
孙畅虹的作品展现了她对艺术的独到理解和对多元文化的敏感洞察。以其深刻的思考和独特的表达形式,引领观众进入一个充满能量、自然和嗅觉美学的艺术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