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广东 企业观察

2023广东500强企业榜单发布 千亿级企业有39家

新浪广东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摘要: 2023广东500强企业入围营收门槛大幅提升到了29.17亿元,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的企业就有39家。

10月25日,广东省企业联合会、广东省企业家协会正式对外发布《2023广东500强企业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同时发布了“2023广东企业500强”、“广东民营企业100强”、“广东制造业企业100强”、“广东服务业企业100强”榜单。值得注意的是是,2023广东500强企业入围营收门槛大幅提升到了29.17亿元,较前提升了5.37亿元,增幅高达22.53%,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的企业就有39家。

“广东省企联通过开展500强企业的跟踪研究所形成的发展报告,为政府和企业提供了客观的信息。”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党委书记、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朱宏任在发布会现场表示,以500强企业为代表的广东大企业,是全省各个产业链的龙头,带领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广东大企业不仅要关注自身的利润和增长,更要关心整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自身努力引导和带动更多产业链中的中小企业践行新发展理念。

入围门槛再创新高,千亿俱乐部持续扩员

报告显示,2023广东企业500强入围门槛首次突破29亿元,达到29.17亿元。从2019-2023来看,入围门槛持续上升,说明广东企业500强整体规模保持持续扩张态势。

在2023广东企业500强榜单中,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的企业有39家,较上年500强企业榜单增加5家。其中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华润有限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正威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位居营业收入前五。

营业收入大幅提升,但净利润呈下滑趋势

报告显示,广东企业500强营业收入持续增长。2023广东企业500强的营业收入是18.53万亿元,比上年500强平均增加1.51万亿元,增长率为8.90%,呈加速提升的态势,打破五年增幅减缓局面。值得关注的是,即使是在全球新冠疫情反复的2022年,广东企业500强营业收入依然保持着高质量增长态势,体现广东企业500强在拉动全省经济发展,贡献着强劲的发展动力。广东企业500强也为完成全年广东省生产经营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3榜单中,广东企业500强的净利润较前呈持续下滑趋势。从企业调研可知,2022年疫情期间,全球经济的下行压力,给广东企业的盈利能力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2023广东企业500强实现净利润10958.20亿元,比上年500强企业减少了18.43%。从净利润趋势来看,2019-2021广东企业500强榜单中的净利润一直呈增长趋势。然而,2022-2023的榜单,广东企业500强的净利润持续两年下滑,这也是我国疫情管控较严的两年,说明新冠疫情的反复,确实给广东企业的经营造成了压力。

报告数据显示,2023广东企业500强中出现亏损的企业共58家,亏损面达到11.60%,这是连续第4年500强的亏损企业数量增加。58家亏损企业合计亏损1189.81亿元,亏损额比去年增加28.49%,亏损总额增长较快。

研发费用保持较快增长,深圳企业研发优势显著

2023广东企业500强研发费用达到4712.36亿元,同比增长16.04%,企业平均研发费用9.42亿元。在疫情影响之下,广东企业500强仍保持研发方面的持续增长,这一方面表明虽受疫情影响,广东头部企业依然注重研发创新,坚持以优势技术锻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也表明广东企业对行业前景依然保持较高信心,以期获得可持续成长空间。

2023广东企业500强中的深圳企业研发费用达到3216.66亿元,占500强企业总研发费用约七成(68.26%),其中华为的研发费用超过1600亿元。从全国的数据来看,广东在研发强度排名也处于领先地位,这离不开以华为为代表的深圳地区企业在研发方面的贡献。

深圳企业平均研发费用超过15亿元,是广东500强企业平均研发费用(9.42亿)的1.59倍;深圳地区总的研发强度达到3.12%,比500强企业整体水平(2.54%)高0.58个百分点。深圳企业是科技创新投入的主力军,“研发创新”也逐渐成为深圳企业在广东乃至全国的标志。

报告指出,不同产业之间的附加值存在巨大差距也代表了我国当前产业正在处于转型时期,如何准确把握未来发展的道路,将成为广东企业当前面临的风险和挑战。

对此,报告建议,一是广东企业可借助粤港澳大湾区对外开放的优势,加强与国际商会和境外商会的联系与合作,促进广东企业国际化经营,推动企业与境内外资本市场对接,借助国际资本的力量加速省内重点行业、重大项目的发展。二是促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针对汽车整车、石油化工、家电家具等传统制造业,应充分发挥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引领作用,鼓励引导其加快数字化赋能、拓展发展新方向,促进焕发新活力。三是推动新型产业集群发展,加快推动汽车制造、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新材料、软件开发与信息服务、高端装备制造业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四是加强创新投入,借助自身规模优势,提高创新要素的国际配置水平,通过跨国并购、建立跨国联合实验室、高新技术收购转移等方式,充分利用全球资源提高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

文/新浪广东 陈洁仪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