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菊花:一针一线瑶绣情
“瑶族刺绣”是国家级保护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瑶绣主要运用五种颜色的线进行刺绣因此又称为“五彩瑶绣”。无论是帽子、围巾、衣服、腰带甚至挎包、挂饰,都都可以找到瑶绣五彩斑斓图案的身影。其图案取材于生活,如飞禽走兽、行云流水、山花野草等各种大自然的奇异景物。
邓菊花,韶关乳源过山瑶刺绣协会会长,广东省瑶族刺绣非遗项目传承人,“瑶族刺绣”邓家第四十代传人。邓菊花老师精通瑶族反面刺绣技艺,她的瑶绣作品《万物和谐》曾在第六届深圳文博会获中国美术文化创意奖金奖。而她组织参与绣制的瑶绣巨幅作品《瑶岭长歌——过山瑶历史文化百米刺绣长卷》工作更于2010年获得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中国之最”称号和世界纪录协会认证的“世界之最”称号。
新浪广东:请问您接触瑶绣有多长的时间呢?
邓菊花:实际说来我刚满周岁的时候就已经跟瑶绣结下了缘分。那时候我满周岁的时候我妈妈举行了一个仪式,用筛米的那个工具,将针、线、笔还有煮熟的鸡蛋都放在上面。而我呢一直爬,可能看到有红色的吧,红色的线,我就一手抓着线和针,一手抓着笔。因此我们家里的大大小小都认为我是很会刺绣的人,而且也会识字,然后那个是一个希望来的,实际也并不是真正做到(刺绣)。而真正我学刺绣是我六岁时就开始了,因为我姐姐比我大四五岁,然后我姐姐也在学刺绣。我六岁的时候我也跟着她一针一线地学。那时候我们没有针,我们到村边的柚子树上把柚树的刺拿下了当针,把布的纱挑起来。就这样慢慢一针一针地慢慢去学。
新浪广东:所以就是以前条件不好,您在学刺绣的时候遇到不少困难对吗?
邓菊花:对。实际我们小孩子没有说用新的布来学刺绣的,都是大人穿烂的衣服,我们将没有烂的地方扯下来,就当作学刺绣的材料。
新浪广东:您平时除了接触瑶绣工作之外,还有接触其他工作吗?例如外出授课之类的?
邓菊花:是这样的,我六岁的时候学习刺绣,然后到九岁我们自己真正地拿起针来刺绣,到了十一二岁就自己绣帽子。实际我们六七岁的时候,七岁开始接受外面的汉族文化,我们也要去学校读书。然后对于这个刺绣我们是用星期六星期天假日来学习的。实际我们读书也是很用功的,一直到读完初中,因为读书路途比较远,我就回家里在村里当代课民办教师。刚好过了一年就转成正式的民办教师,当了民办教师之后政府送我们到外面师范进修。进修两年后就回去当公办教师。我的老师生涯就一直到55岁,16岁开始当老师一直到55岁就退休了。在这三十多年中,不管是读书也好,不管是在外面进修也好,或者是平时的工作也好,只要一有时间我都没忘记过我的刺绣。特别是退下二线,03年的时候,到了县关工委,那个工作没那么紧张,不像在学校跟学生在一起,都不能够离开学校、离开学生。在关工委里,原来我就有这个打算,只要我一有时间我就要把瑶绣这个技艺,将它们写成书,来改变我们祖辈母女相传、耳目相传的这种传承手段,我要把它写成书。结果到了县关工委后,上午完成我的工作任务以后,下午我就投入写书,到了08年后我的书出来了,也就是改变了历史以来母女相传的那种传承方式。
新浪广东:所以这个会让您坚持想要把瑶绣传承下来对吗?
邓菊花::对~然后我把书写好了以后,我拿着我的书到学校去授课。我曾经跟我们实验学校,以前叫民族小学。师生、男同学女同学还有老师六百多人听我讲的讲座。
新浪广东:那您能介绍一下你手上的瑶绣作品吗?我看上面的颜色很丰富还有很多图案,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吗?
邓菊花:可以。我这个实际上图里面有:这个是人形纹、鹿形纹,还有这个是植物花形纹,还有这个是盘王印章形纹。这个是我们耕种的那个耙齿形纹,还有劳动时用的锯的锯齿形纹。还有这一碌一碌的这个叫做狩猎形纹,因为我们瑶族以前是以游猎维持生活的,所以男同胞出去打猎,女同胞在家刺绣。然后根据男同胞出去回来一说今天那个猎物很丰富,他就说我根据那个猎物的脚印一路走一路跟踪出去。那个女同胞就说诶跟着那个猎物的脚印去寻找猎物,我们刺绣也可以绣出那个形状来。
新浪广东:所以每一个花纹其实都有它背后的故事?
邓菊花:对~实际我这一款就是原来我们古老传统就放在衣服的背后,然后我这一款把它放大了,也就是个数已经发达了,面也已经增多了,实际这一款绣块上有人物、有动物、有植物还有天文地理之类的东西在里面。我这一绣块也就是植物、动物融合在一块儿,叫做“万物和谐”。
新浪广东:邓老师我最后请教您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年轻人如果想来学习瑶绣的话有什么条件要求吗?
邓菊花:只要你肯学习,我们都都不会讲什么理由不能接受你们。好像我现在也算是比较忙的,我坚持到学校,我们乳源有一间中职学校,我每一周都要抽一下午去跟学校讲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