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广东 资讯

曾春雷:精工细作墩头蓝 昔日粗布乡土味

新浪广东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墩头蓝作为东江流域极具地域影响力的传统布艺之一,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广泛的应用,至今为人们津津乐道。其男耕男织、染料发酵墩头媳妇起缸的奇俗至今村民仍遵循着这一传统。

当年引进踹布工艺和改良技术的梅园老师教绩显著,逝世后被广东学政万承风追赞为“东江第一儒林”;东江第一儒林·梅园书屋亦成为当地百姓及江西福建近邻学子启蒙、劝学的地方,确定了明清时期在东江流域文化教育的最高地位。为纪念梅园老师,后人在此建织染作坊,形成传统纺织业、书院教学、居家三合一的局面,其崇尚人文教育、尊师重教的氛围一直被保存了下来,发展成如今的“敦厚古围”。

拥有56年织布实践经验的老师傅曾凡希一直致力于给年轻人传授织布经验,如纺纱、煮浆、晒纱等经验指导;80后的曾春雷中学时就跟大伯曾凡度学习基础的纺织技艺,上班后也经常回来跟随村里的老手艺人们一起学习和探讨织布、染布、踏布。他们都致力于这项传统老工艺的传承和宣传工作,希望这门珍贵的传统技艺能一直流传、永不退色。

新浪广东:墩头村的织布工艺为什么这么发达?能简要概括一下它的发展历史吗?

曾凡希:听我老爸说1940年我爸(靠织布)一家人养了20家人,做衣服的机子有几百台,这些机子在文革中基本都被烧掉了,剩下一点点。原来我们都是靠这个织布生活的,市场包括东水林寨、和平,都买我们织的布。织出来的布都很耐用,因为织布用的棉是我们自己加工的。现在村里的人打工的打工、做生意的做生意,机子没人用,我们自己就重新做。将来?想重拾织布工艺。

新浪广东:墩头蓝有什么特点?

曾春雷:墩头蓝的主要特点是天然。一个是棉料是村里人自己种植制作的,第二个是用的染料也是纯天然的山里采摘的蓝草,发酵后变成蓝色染料染布。

新浪广东:为什么是蓝色比较出名呢?

曾春雷:蓝色在我们客家人的认识中是一种积极向上的颜色,非常鲜艳和响亮,大家都非常喜欢。所以墩头蓝在东江一带都名声很响、流传很广。

新浪广东:织布的很多都是老人家,墩头蓝在传承方面有没有什么困难?

曾春雷:可能是因为工业的发展,很多老人觉得这种传统手工艺没有多大的经济价值了;但作为一个年轻人,我认为传统手工艺非常值得我们继承。不管是织布还是其他手工艺都极需要我们这些文化人士包括政府文化部门去做好继承工作。

新浪广东:有没有制定具体方案去推广宣传墩头蓝手工艺?

曾春雷:从2007年开始我们就号召发动村子里的人保护这门手工艺。特别是我一直生活在深圳,在那种大城市会对乡土手工艺感到特别留恋。希望年轻人、文化人士、商业人士能一起开发墩头蓝传统手工艺。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