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北大两校招生老师 拉扯争抢执信高分生

金羊网-新快报
关注
■来自北大、清华的招生人员都想争取叶彤到他们学校。
全省文理科前十名,广州占5席
■统筹:新快报记者 黄婷
■采写:新快报记者 黄婷 夏世焱 罗琼 胡珊霞 陈婕 张国锋 实习生 甘颖
相比去年一家独大的情况,今年高考全省文理科前十高分生在广州“多校开花”。具体来说,广州今年一共有5名考生进入全省文理科前十名,其中省实2名、华附1名、执信1名,均为理科前十;广州外国语学校1名,为文科前十。而从全省情况来看,去年的大赢家东莞东华中学,今年继续领跑,全校共计8名学生进入文理前十“状元榜”。
然而,高考放榜对于各高校招生工作人员来说也是一场智慧和力量的角逐,昨天在执信中学的高分考生采访中,记者就亲眼目睹了清华、北大两大名校争抢一名理科高分考生的激烈场面。
为抢高分生“清华哥”“北大哥”互不相让
和往年的记者发布会不同,这次发布会现场,除了家长和老师之外,在全省理科前十名的考生叶彤的左右出现了两名神秘“大将”,神情严肃,整个发布会期间一言不发,始终站立在考生背后。事后新快报记者才知,这两名“大将”便是北大和清华负责招生的工作人员。
发布会一结束,两人就冲上前准备把考生“拉扯”走。“清华哥”先放话:“人是我带来发布会的,结束了就应该跟我走。”
原来,成绩一出来,清华招生工作人员已经抢先一步,将考生和家长邀请到一个秘密的地方进行商谈,后来因为要召开发布会才带着考生出来接受采访,没想半路杀出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与此同时,“北大哥”可能早预料到被人捷足先登,但亡羊补牢,为时不晚,于是得知发布会考生将要出现,便再召集了一名同事一起前来占场,“我们只是想找她单独谈谈有何不可?”
言语间你来我往,气氛逐渐升温,过程中似有身体的拉扯。没有见过这阵仗的考生,一时间不知如何是好,一脸迷茫,气氛僵持不下。此时,学校领导及时出面调停,“让学生自己做决定好。”自此,双方才稍作冷静。
高分生给了“北大哥”15分钟面谈
而后,两名北大工作人员忙开了,一人将“清华哥”拨到身后,一人顺势对话考生,“给我们15分钟单独谈谈”。面对北大诚恳邀约,学生看了看腕上的手表表示接受。架不住自己势单力薄,眼睁睁看着考生跟着对方进入会议室密谈,“清华哥”一脸着急和无奈,只能再一次跟对方确定好时间“就15分钟”,而后其不断拨打电话,似向后方紧急汇报。
15分钟刚到,学生一脸轻松地走出会议室,“北大哥”也一脸胜算地在身后招呼:“我们就回头电话联系了。”此时,“清华哥”方上前,火速将考生带走。
整个过程将近半个小时,如此争抢考生的阵仗记者也是头一次目睹。只能说,高考是一场战争,高校对优质生源的“争抢”,同样是一场战争。
■同场加映
珠海一中理科前十考生沈俊贤
放榜前一天就被清华“接走”了
今年高考理科全省前10中,有1人来自珠海一中高三19班。昨日,新快报记者在珠海一中采访,并未见到这位考生——沈俊贤。原来在成绩出来前一天,他已经被清华大学邀请去参加新生夏令营了。
据沈俊贤的班主任江云富介绍,事实上在考试前北大、清华都向他伸出了橄榄枝,而沈俊贤心仪的大学是清华大学。而班主任的另一个细节透露,高考前北大和清华分别找到了沈俊贤,联系自主招生事宜,沈俊贤表示不愿意参加笔试,最终清华给了他免笔试直接面试的机会,获得清华大学30分加分。
新快报记者对话多位高分学生,向他们取经“制胜之道”
学霸从不上补习班 靠高效学习
他们爱运动爱放松 过得很充实
虽然这不再是一个一考定终身的时代,而以成绩说话,学霸们总能轻而易举俘获公众关注焦点。
别人家的孩子为什么这么厉害?学霸们的学习、生活都是什么样的?昨日,新快报记者对话了多位高分生进行揭秘。
个案1 靠强大执行力把零碎时间利用起来
要放暑假了,你是不是已经给孩子提前做好了安排?关于补习,听听学霸们怎么说。理科前十,广东省实验中学高三3班学生肖静表示,自己从未上过补习班;该校另一名理科全省前十学生梅邑凯,从小到大同样没有上过补习班。
不上补习,学霸们如何学习?肖静的班主任告诉新快报记者,肖静最令人佩服的是有强大的执行力。在这个美女学霸的桌上,每天都能见到一张小小的便签纸,上面记录这一天需要完成的事情,完成一件便打上一个勾,如此以把零散的时间都利用起来。而今年高考获得689分(理科)的省实学生蔡若瑾说,她的诀窍是高效学习,课堂40分钟全身心投入,把课堂效率提高到最大。
个案2 爱运动爱锻炼 每次跑步六七圈
学霸都是书呆子?非也。其实,爱运动爱锻炼,跑步最受学霸欢迎。
成绩进入全省理科前100名、获得北大降30分录取的省实首届南山班学生张景亮自言喜欢跑步,每次6到7圈,约3000米,“跑步的过程就像人生成长的过程,每跑完一圈都会有一个让自己停下来的声音,而这个时候就鼓励自己接着跑,跑过一圈之后又觉得这是一个新开始。”除了跑步,张景亮爱上网,爱看电视剧,会熬夜到很晚,也喜欢在社交平台上和网友交流。高三生活,之于他同样丰富。
跑跑步、打打球,这也是不少“牛娃”高三生活的写照,如另一名理科前十学生梅邑凯,高三保持每周跑步两次、打羽毛球的习惯,一年下来体重增加了也更结实了。

■省实南山班 梅邑凯

■华师附中 李静慧

■省实 肖静

■佛山一中 刘俊言

■双胞胎妹妹薛黛林(左)、姐姐薛青林
文理科前十在哪里?
文科前十
东莞东华高级中学 5名
珠海一中 2名
广州外国语学校 1名
清远一中 1名
佛山一中 1名
理科前十
东莞东华高级中学 3名
广东实验中学 2名
广州执信 1名
广州华附 1名
深圳中学 1名
珠海一中 1名
佛山一中 1名
学霸故事
把每一次做练习试卷都当高考对待
省实南山班梅邑凯:
今年理科前十、省实首届南山班的毕业生梅邑凯对自己的高考成绩很满意,并认为“超水平发挥”,高一高二成绩并不突出,高三直线上升,这样的进步,梅邑凯直言有好心态,也有科学的学习方法。
在班主任看来,梅邑凯是典型的对学习抱着探索态度的学生,会朝着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发展。
“我觉得我真正努力是从高三开始。”采访中,梅邑凯透露,高考一模自己成绩大概在年级前20名,二模之后成绩开始上升,“我给自己总结了一个非常有用的学习方法,以学科来对知识点进行分科总结,不熟悉的做错的,自己记下来,隔几天温习一次,这对我很有效。”除了科学的学习办法,梅邑凯直言高三还要有好的心态,为了克服紧张心理,他把每一次做练习试卷都当成一次高考对待,久了习惯了,就不再紧张了。
学习之余,他也喜欢看书,就当自我提升,也当放松。他看得下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也读一读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微博上最会写故事的张嘉佳,我看了《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省实肖静:
每周一张计划表 一件一件完成
3年前,她是广州越秀区中考“状元”;3年后,她进入全省理科前十,她是省实高三3班女生肖静。在班主任杨老师的眼中,娇小的肖静有着强大的磁场,“她身上有一股霸气,这霸气来自于她的专注度和执行力。”
对于这次高考成绩,肖静笑称非常满意。事实上,高考前,她的目标就全省前十。为了这个目标,肖静每周一张表,周一到周日,除了上课时间以外,半个小时为一个时间段,打印A4纸张,往里面填计划,完成打勾,“晚修两个半小时,我会分成半个小时、45分钟一个时间段,到一个时间换一个科目,脑子被刷新,效率很高。”
高效率的学习之后,如何调节自己?肖静直言,会选择走出去透个气放松放松。此外,打羽毛球也是她放松的方式之一。羽毛球是肖静的体育强项,在高三年级20个班的羽毛球比赛中,肖静所在的班拿了第三名,而肖静正是班上羽毛球队的主力。
执信中学叶彤:
一模的坏成绩
督促自己咬紧牙关挺过去
拿了全省理科前十名的好成绩,执信中学高三学生叶彤在家尖叫了两声,随后就平静了。“考得再好也是过去式了。”这位广州妹子现在开始考虑的,是去哪所名校——清华、北大,还是她志愿上填的复旦。
淡定,是叶彤的老师们给她的一致评价。而叶彤对淡定的解读,则是“不习惯在同学、朋友面前表现出我的软弱”。即便是在高三一模的名次跌到了全级50多名时,叶彤看上去还是跟个没事人一样。
上了高三,叶彤的作息很有规律,清晨6时半起来跑步、背书,中午上完课后做习题、午休20分钟,下午放学后吃饭散步,晚自习后则彻底放松。“大作息没变,就是把节奏调得更紧些。”叶彤说。
二模成绩全年级第三,自信心唰一下回来了。回想这段高三最后的日子,叶彤说感谢一模的坏成绩,“正因为失手了,反而会告诉自己要咬紧牙关,再累也要咬紧。”
昨日上午还没查分,叶彤就先后接到了北大、清华招生办打来的电话。而此前她选的志愿是复旦大学金融系。她说,暑假先跟父母学点粗浅的金融投资知识,待到大学进行系统学习后再做“股民”。
从欧·亨利莫泊桑短篇小说中吸取营养
华师附中李静慧:
从小就是标准学霸,曾从五年级直升初一,对于自己全省理科前十的成绩并不意外,这是华师附中毕业生李静慧。
学霸是怎么炼成的?李静慧称自己特别喜欢跟老师交流,吸取不同的观点来改正自己的错误。“就像语文老师会对作文有很多不同的看法,我可以在摩擦之中看到自己的不足。”谈及学习方法,这个女生略带羞涩地笑了笑,称自己不是一天到晚都在死读书的人,“我是效率特别高的人,会把一道题钻透,对题目有一点点疑惑我都会去请教老师,这样做了一道题就相当于做一系列的题,而像语文我会狂啃欧亨利、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来吸取营养。”
针对当下不少高中生热衷于用“刷题”来“刷分”,李静慧则说,刷题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对题目有清醒的认识、从题目中总结出适合自己的万能方法。
李静慧直言与自己从小喜欢跨栏、短跑,而在高三时还特别喜欢课后跑步释放压力,“运动与学习有共通之处,可以相互转化融合,学习完运动一下会觉得整个身体焕然一新。”而放假回到家中,这个姑娘喜欢煲剧放松,《唐顿庄园》便是她的最爱。
成绩出来了,李静慧也有了新的烦恼——上清华还是北大?不过她表示自己现在比较心仪的专业不是近年来大热的金融,而是当医生,“我特别想做自己喜欢做的而且有意义的事,以后说不定会双修中文系,做一个科普作家。”
佛山一中刘俊言:
有效对付弱科 通过抄写书本强化记忆
佛山一中学生刘俊言获悉自己成绩直言“很意外”。他说,高考完自己的心理预期是省前100名,没想到自己考到理科全省前十,佛山理科状元。
刘俊言有个外号,是“超级学霸”,据了解,刘俊言在高一、二时基本上都是拿全年级第一。
刘俊言的学习秘诀在哪呢?他透露,强项在理科和英语,自己的学习方法也很常规,主要是整理题本,复习时刷题等。不过,刘俊言有一个“奇葩”的学习经历,是曾经把生物科整本书都抄了下来,用了两三天时间才抄完。他说,这是某位师兄教他的方法,能够通过抄写强化记忆,对付弱科很有效。
刘俊言回忆自己整个高考学习是“拼搏而充实”。他说,在高考前的模拟一、二考成绩都不太理想,曾考到了年级的40多名。后来,他自己也慢慢沉淀下来调整心态,认为高考并不是要超越谁,而是想把自己做得最好。
和别的同学在知道成绩后大肆庆祝不同,刘俊言计划去打工,准备去当教育机构的助教,或者当救生员。“希望自己在大学前的暑假过得充实”。
深圳中学双胞胎薛青林、薛黛林:
不搞题海战术 平时爱打麻将
在深圳中学,有这么一对双胞胎姐妹,从小一直同班,而且成绩都一直很好,这次高考放榜,两姐妹一个考了699分,一个考了687分,都是北大、清华的准入者。她们,就是就读于高三1班、1998年出生的摩羯座双胞胎,姐姐薛青林和妹妹薛黛林。
谈起学习经验,两姐妹大喊“不可复制”。“因为我们是双胞胎,加上我们两个都没有说哪一科特别突出或者弱,实力也都差不多,所以我们经常是事半功倍。”所谓的“事半功倍”,两姐妹告诉记者,她们会各自完成一半的作业,甚至是各科的笔记和心得,之后再交换分享。“我们也是跟着老师走,不搞题海战术,回归好基础,理解了原理就行了。”妹妹薛黛林更直言,就像是复制了一个自己,在学习方面两人差异太小了,完全就像是两个自己同时在学习。
说到兴趣爱好,两人几乎异口同声说是“麻将”。“我们放学后就会用纸牌约几个‘牌友’打麻将,而且这些‘牌友’一个个都保送北大清华了。”薛黛林还告诉记者,自己特别喜欢看日本动漫画,在看的过程当中自己还“自学成才”,能够看懂日本小说了。“所以我想学小语种,但日语太简单,不考虑”。
与妹妹不同的是,姐姐薛青林则倾向于就读建筑工科类专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