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全国卷VS广东卷近三年考点大对比:英语卷
2016年高考全国卷VS广东卷近三年考点大对比【英语卷】
——广州新东方高中英语教研组 陈园婉
2016年高考广东考生首次采用全国卷,不妨来看看,神秘的全国卷到底难不难?英语科目备考方面我们可以做哪些准备?
l 新题型1:阅读填空(七选五)
一、命题特点
以下是近3年高考全国卷阅读填空的试题分析:

从上表可以看出:
1. 阅读的短文都是说明文;
2. 其内容都是教人如何学习、如何做事、如何生活的 ;
3. 短文长度在300词左右;
4. 文章大多都有大标题、小标题、主题句或有表示列举或顺序的词,如(first, second, next, then, finally)等,所以文章结构非常清晰,便于考生理解文章;
5. 空格设置有可能在文首,包括要求选标题或主题句(体现主旨)、文中,文尾。标题一般为名词短语或祈使句;
6. 备选项可分为主旨概括句(文章整体内容)、过渡性句子(文章结构)和注释性句子(上下文逻辑意义)三类。其多余的两个干扰项也往往从这三方面进行设置,例如主旨概括句或过于宽泛或以偏概全或偏离主题,过渡性句子不能反映文章的行文结构,注释性句子与上文脱节等。
二、与广东卷对比以及备考建议
高考广东卷原先并没有七选五这个题型。从题目的设计来讲,跟完形填空比较接近。全国卷中这道题相当于加强版完形填空,只不过要填的是句子。完形考的是对词意以及上下文的把握,而七选五考察的是对文章脉络的把握和对作者的写作意图的理解,这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平时练习时应多注意总结全文,引出下文以及承上启下的句子。备考时应做到:
1. 攻克考纲词汇(单词和短语);
2 熟练掌握表示逻辑的连词;
3. 培养和加强语法意识和语篇意识;
4. 坚持每天做两篇阅读的练习;
5. 养成限时阅读的习惯(按高考规定的时间(约7分钟)完成一篇阅读)。
l 新题型2:短文改错
一、命题特点
以下是近3年高考全国卷改错题的考点统计表,我们先看一下改错题都考些什么。

(注:“其他”指的是常见词的词意辨析和一些不便于归纳到某一语法项目的考点,没有统计到的不代表不考。)
改错题的主要考点与语法填空是基本一样的,不同之处在于改错题还会考查一些十分常用的词的用法辨析,比如2014全国卷1中, before→ago(Two years ago“两年前”)和2014年全国卷2中,They→There(There be句型写成They be)。另外,改错题还有以下命题特点:
1. 短文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跟学生的习作差不多
2. 短文都是一篇100词左右的记叙文
3. 新课标设题通常是:一处多一个词,一处少一个词,其他八处错一个词
4. 需要添加或删除的词通常是:冠词、介词、连词、不定式符号
5. 需要变形的词通常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
二、与广东卷对比以及备考建议
短文改错是高考广东卷中从来没有过的题型,初次做也许会不知所措,但是其实广东考生已经在广东卷中做过类似的题型了,那就是语法填空。语法填空其实相当于简单版的短文改错,已经把需要增加词和改变词性或需填入词的适当形式的“空”给暴露出来了,而短文改错则缺失了这一步,考验的是考生的“眼力”。归根结底,两种题型考察的语法点是基本一致的,同学们在平时的复习和训练中要更重视语法部分,多总结归纳,定然能发现规律。
不过由于短文跟考生的习作相近,而且出题老师对于题目难度的把握到位,只会考最基本的语法和常用词汇的用法,大部分都是初中甚至是小学的内容,所以大家在复习的时候必须保持每天做两篇阅读练习,以增强语法意识,还有就是要和同桌形成联盟,互改作文,最后,就是要认认真真对待老师批改过的作文,自己要搞明白为什么要那样子改。
l 重点题型1:写作
一、命题特点
写作全国卷与广东卷大为不同,因此对于全国卷的题型学生应该要有所认知,并与此前的广东卷作出区分。今年全国卷1卷的书面表达与以往5年考察方式一致,都是考察书信体的应用型文章,要求100词左右。题目如下:
【2015全国卷1卷】
第二节书面表达
假定你是李华,你校英文报“外国文化”栏目拟刊登美国节日风俗和中学生生活的短文。请给美国朋友彼得写信约稿,要点如下:
- 栏目介绍; 2稿件内容; 3.稿件长度:约400词汇; 4. 交稿日期:6月28日前天。
注意:
1. 词数100左右; 2.可以适当增加细节,以使行文连贯的; 3.开头语已为你写好。
二、与广东卷对比及备考建议
高考广东卷与全国卷写作部分对比:

由上面的表格可以看出,广东卷的写作部分是两篇文章,书面表达占分较多,达40分。而且两个写作任务侧重不同的考察重点:
基础写作:要用5句话整合给出的所有信息,不需要添加自己的观点,主力考察学生的信息整合、长句翻译的能力;
读写任务:首先是一个先读后写的考察方式,因此学生必须先读懂阅读材料,归纳出材料的主旨大意;而主体部分根据提示,考生要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因此对于内容的构思,语言的运用,文章的结构安排都有要求。
而全国卷的书面表达部分占分为25分,侧重实用性强的应用类文体(从近年的命题形式来说主要是书信体文章),与广东卷侧重于议论文、表达观点不同,全国卷的书面表达更侧重与适合文体的语言,对隐含情感态度的表达及文化意识。而且,考题的设置从大纲出发,更加注重场景设置,而且话题联系生活、贴近实际。
如果从直观感受出发,全国卷1卷的作文题目难度比广东卷的难度确实稍低一些,因为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表达出信息,整合文章并不难。但是,正因为侧重考察语言运用的能力和英语写作的基本功,所以学生在写作时内容表达的完整性,语言运用的准确性,都是非常重要的。写出基本正确的文章不难,但是写出一篇完整、正确而且语言具有多样性的文章就需要学生大量的练习才能做到了。
要想在全国卷写作部分得到比较满意的分数就必须首先保证文章没有太多语法的错误,然后在语言表达上尽量保证多样,而且要有适合书信体文章的用语。
学生在练习时应该注意:
1. 首句亮点化。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尤其是应试类的文章,第一句写得好会给阅卷老师留下很好的印象。例如使用下列常用的书信体开头:
(1)I am writing to you to apply for application to your university as…
(2)I am writing for more information about…
(3)How happy I am to receive your letter of January 9!
2. 词汇高级化。运用短语来替代单词,运用派生词、近义词等来替换常见词语。使用恰当的过渡词语。
3. 句式的多样化。长短句结合,正确使用并列句、复合句及一些经典句型。
4. 谋篇布局。合理安排文章内容,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l 重点题型2:完形填空
一、命题特点
我们先来看看全国卷近三年完形填空的考点设置:

高考全国卷完形填空均200余词左右,内容以记叙文和夹叙夹议文为主。从上表的考点出题的频率来看,和文体特点非常吻合,都是以名词和代词为主,加以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的考核。
二、广东卷和全国卷完形填空题型对比及备考建议
首先,全国卷的题量为20个,而广东省为15个,但是相对而言,广东省的文章较长,基本为一句一空,而全国卷,空与空间相对紧凑。全国卷重在理解,以及有少量的固定搭配和动词搭配类的语法考察,而广东卷全部都是理解与词义辨析题,只要上下文理解,认识选项中的单词,那么解题并不难。
其次,从文体来看:全国卷卷1基本为议论文;卷2走向为记叙文;广东卷基本为议论文。从篇幅上看,相比较全国卷卷1,卷2,广东卷篇幅较长,基本上坚持一句一空。
再次,从考察内容来看,全国卷卷1,卷2有少量的固定搭配和固定词组意义题,其他基本上为上下文理解及词义分析题,广东省题型基本上都是理解与词义辨析题,极少出现搭配题型。
给广东学生备考建议如下:
平时应该做到:
1. 扩大词汇量,辨析词汇意思
2. 多留心固定搭配(俗语搭配,动词搭配,介词搭配)
考试应该做到:
1. 通读全文,结合上下文,理解文章的意思,抓住细节是关键;
2. 因为考试一般为议论文,所以要着重注意文章的论点,论据和结论;
3. 注意同义、近义词辨析;
4. 逐句阅读,选出最佳答案;
5. 巧妙使用排除法;
6. 对没有把握的题,先跳过;记住先易后难原则;
7. 练习在精不在多。每练习一篇都要善于对比自己的思路和文章作者的思路。每做一篇都要总结自己失分的原因。
以下是针对常规题型的分析
l 常规题型:阅读理解
一、命题特点
就阅读理解这个版块而言,全国卷和广东卷同样是ABCD共四篇阅读,但是题目数量由原来的每篇5题共20题变成了15题,其中3篇阅读各有4题,另外一篇是3题。从分值上来看,阅读由原来的每题2分变成了每题3分。因此阅读分数是没降反而上升了,由原来的20题每题2分总共40分变成了15题每题3分共45分。由于单题分值扩大,考生答错题目丢分的代价也变大了。
接下来我们分析一下阅读的体裁方面内容。广东卷的4篇阅读之后就是一篇信息匹配,而信息匹配往往是应用文。全国卷中七选五代替了信息匹配的位子,而七选五往往不是应用文。因此在全国卷的阅读理解当中,其中一篇往往是应用文,例如是广告之类的小文章。
二、备考建议
阅读理解题型作为英语科目的经典考题,转换考卷的变化程度并不大。但是由于分值的增加,每道题的“单价”和题目的“总价”变高了,因此考生在这一题型上还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首先,词汇量的扩充是基础。任何的阅读理解,若单词不认得,所有的技巧都近似浮云。一道题目分值的加大给蒙题的同学带来失分更大的风险。读文章、审题目都离不开对单词的识记。对于基础较好的同学,所需要做的是尽量扩充积极词汇。对于基础较弱的同学,可以按照老师在课堂的分类,先背诵有助于基础理解的高频词,掌握好之后再积累不同文体重点单词,最后再扩展积极词汇库。其次,学生需要对应用文的阅读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正如上文分析到应用文出现比较频繁,考生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应用文多加练习和总结,找出又快又好的结题思路和方法。
责任编辑:GDN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