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广东 资讯

两大国企联合进场 珠海小曼哈顿开发提速在即

摘要: 作为珠海城市概念性空间发展规划中的CBD所在地,两大国企联合进场开展鹤洲南垦区的市政开发工作,释放出什么样的信号?这片“风水宝地”的发展现状如何?其开发建设是否就此提速?

在珠海大道江珠高速公路入口处以南3公里处,有一座三峰相连的山:东边山峰如仰头高啄之鹤嘴,西边山峰似翘起之鹤尾,中间如鹤身,故名鹤洲山。

鹤洲,这个充满诗意的名字即来源于此。山的两边,人们相继围海造田,南北垦区以鹤洲水道为界。从地图上看,它们组成的形状如同“小曼哈顿”,恰好位于连接珠海东西部的中心地带,位置十分优越。

与遍布农田、林场与鱼塘的鹤洲北垦区相比,鹤洲南垦区是一片更加“神秘”的区域:许多人连它的方位都语焉不详,但它却屡屡见诸于政府规划及媒体报道,因为其独特的位置而备受关注。

最近的一次露面,是来自珠海市国资委的消息:珠海市珠光城建鹤洲南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揭牌,这个由珠海两大国企——珠光集团与城建集团组建的“联合体”,将承担起鹤洲南垦区的市政开发工程项目,计划开展海岸线修整和吹填工作。

作为珠海城市概念性空间发展规划中的CBD所在地,两大国企联合进场开展鹤洲南垦区的市政开发工作,释放出什么样的信号?这片“风水宝地”的发展现状如何?其开发建设是否就此提速?带着这些疑问,南方日报记者踏上了这片未开发的“处女地”,探寻真实的鹤洲南。

南方日报记者 沈梦怡

历史 28年前“填海而生”

行驶在开阔的珠海大道,很容易错过前往鹤洲北渡口的入口。从入口处向南行驶约3公里便到达鹤洲北渡口,在这里望向对面,鹤洲南的容貌清晰可见,两者直线的距离不过300米。

这条300米的水道,便是鹤洲北垦区与南垦区的分界线。

1983年至1985年围海造田而成的鹤洲北,主要发展优质蔬菜、水果示范基地和水产养殖示范基地,连片耕地面积达14.57平方公里;围垦于1989年的鹤洲南,总面积达26.45平方公里,其中90%左右的面积为养殖水面。

鹤洲南的地理位置优越:这里是珠海区域发展东西轴向的中间地带,珠江水系磨刀门与坭湾门出海口于南垦区交汇,这里也是珠海滩涂最多最好的地方,曾在此发现全球濒危珍稀鸟类——黑脸琵鹭。

“在这片土地上,可以画最漂亮的图,做最浪漫的梦。”2009年,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一位教授在探访此地时曾发出这样的感慨。

随着时代的变化,这片难得的未开发的“处女地”在珠海的城市发展中的角色,也变得愈发重要。

2013年,鹤洲南垦区土地全部顺利回收。同年9月,珠海城建鹤洲建设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城建鹤洲公司”)正式成立,承担起鹤洲南的管理工作。

记者了解到,在新加坡规划大师刘太格领衔编制的《珠海城市概念性空间发展规划2013-2060》中,鹤洲被定位为城市未来的中央商务区。按照这个规划,鹤洲建设CBD是一个长达几十年的远期目标。但有熟悉珠海的规划人士指出,鹤洲地区处于珠海中心地带,在珠海城市加快向西拓展的背景下,这片区域未来成为珠海城市核心“是迟早的事”。

“鹤洲南是一根金链子,能把珠海各区资源串起来。”在左岸房地产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炳亮看来,未来鹤洲南很有可能和横琴、洪湾、航空新城共同组成珠海城市的核心区域。

走访 变化正在发生

与交通相对便利的鹤洲北相比,去一趟鹤洲南并不容易。由于未开发,通往鹤洲南只有一个途径—坐船。正常情况下,从北渡口到南渡口的渡船一个小时一班,但记者上船的过程却颇费了一番周折。

按照《鹤洲渡口管理办法(试行)》,“未经公司领导批准同意,除公司员工和有准入证人员之外,其他人员原则上一律不准进入垦区。”

“这里有大片待保护的湿地,又是集中捕捞区,出了安全事故谁负责?”渡船工作人员刘东(化名)向记者解释称,“就算是观鸟协会来组织拍摄,也需要提前取得许可。”

由此,与垂钓者众多的鹤洲北相比,鹤洲南可谓是“人烟稀少”,主要是以渔民为主,

“鹤洲南没有规模化的水产养殖公司,渔民与公司签订协议即可进行捕捞,所得收入由公司和渔民按照比例分成。”城建鹤洲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以前,岛上基本只有我们工作人员和渔民,今年开始还多了许多建筑工人。”

“新加入”的工人们为建桥而来。今年1月7日,洪鹤大桥项目第一批“登岛战士”踏上了鹤洲南垦区,投入到大桥的建设中。在距离施工钢栈桥约100米的3标段项目部,记者看到,白墙红瓦的项目部板房,建设成了中国交建LOGO造型,成为荒岛上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洪鹤大桥工程起点位于香洲区南屏镇洪湾互通,终点与江珠高速延长线及鹤港高速相交,形成鹤洲南互通,力争2020年实现通车目标。珠海洪鹤大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伟告诉记者,目前,洪鹤大桥尚未在鹤洲南规划出口,但预留了建设出口的条件,“一旦政府有规划就可以开建。”

变化还将继续。在洪鹤大桥的南边,全长10.7公里的金海大桥将架起岛上的第二座通道,广珠城轨至机场延长线也将在鹤洲南设立“鹤洲站”。据介绍,金海大桥已在鹤洲南预留出口,将于2017年开工建设,力争与珠机城轨二期工程同步建成通车(预计2022年)。

除了陆上交通,水道也逐渐热闹了起来。“以前这里不是主干道,几乎没有大船,现在运输船每天络绎不绝。”刘东说。

霍伟明的体会则更深。1999年,来自洪湾村的他第一次上岛,在一家名为“珠海颢福渔业”的公司打工,如今他是城建鹤洲公司的一名工作人员。“那时候条件比现在艰苦多了,没水没电,2005年岛上通上了自来水,2013年通了电,生活比以前方便了许多。现在在这边也待习惯了,希望以后还能见证更大的变化,见证历史。”

蓄势 或为未来开发打基础

今年2月,珠海市珠光城建鹤洲南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揭牌,其中,珠光集团占据55%的股份,城建集团占45%。据透露,合资公司将按照市政开发鹤洲南垦区的指示精神,开展对鹤洲南垦区范围内海岸线修整工作和吹填工作。

由于鹤洲在珠海未来城市发展中的独特地位,这则仅一百多字的消息很快引起关注:鹤洲南开发要加速了吗?

记者就此分别采访珠光集团以及城建集团,未得到“鹤洲南开发提速”的肯定答复。

“海岸线修整工作和吹填工作不一定就必然跟着大规模城市开发,但在类似鹤洲这样的区域,如要大规模开发,则需先做好海岸线及填海等基础工程。”在多次参与珠海城市相关规划的北京大学(深圳)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总规划师顾正江看来,目前鹤洲南大规模开发的时机还未到来,合资公司的组建应是在为未来的开发打基础。

事实上,一个新的城市CBD的开发建设,往往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珠海的地理格局来看,鹤洲地区确实具备未来成为CBD的条件。在规划中明确其重要地位,更多是从长远来考虑该片区的功能和定位,并不意味着短期内就要进行开发建设。

李炳亮也认为,组建合资公司应是在进行前期准备筹划工作,这属于长期性的基础工作,不代表很快就进入实质性的开发。

“应该等到横琴新区、马骝洲水道两岸、西部中心城区发展已较成熟,即拥有大规模稳定的就业岗位、常住人口和较完善的综合服务之后,鹤洲南才具备真正启动大规模开发的条件。”顾正江说,估计那时珠海人口应达到400万以上。

“如果鹤洲南真的按规划成功开发,将意味着珠海已成为一个特大型城市和区域性中心城市,甚至具备一个‘伟大城市’的硬件。”对于鹤洲南的未来,顾正江充满期待,但他同时也强调,尤其要杜绝在时机不成熟的时候先期启动鹤洲南的房地产开发,建议先期开展土地储备和整理工作,随后在过渡期做些景观或非永久性的休闲游憩设施临时使用。

特写

他们,守候鹤洲南

在鹤洲南,最繁忙的时间在早上6点。城建鹤洲公司办公楼的对面,有一座简陋的2层小平台,每天这个时候,渔商会准时来这里收购。

“现在签约的一共有8家渔商,我们把渔民分成8份,渔商一个星期抽一次签,抽中哪一份,那个星期就固定收他们的鱼。”霍伟明告诉记者。

平台靠海,岸边停泊着大小类似但新旧不一的10余艘渔船。船舱上,春节时贴上的“大吉”贴纸还在。下午一点,渔民大多都在休息,有少数人在抓紧时间修补渔网、检查船底,来自斗门白蕉镇的吴大姐就是其中之一。

“这几天水太冷,都不想下水了,人越来越懒啰。”当记者问起近几日的收成时,吴大姐有些不好意思,“现在这个时间没什么鱼,只能拿虾,要等到9月份鱼才多。”

为了便于管理,城建鹤洲公司给每条船都安排了固定的捕捞范围,原则上一年抽一次签。从岸边去她的“属地”,开船约要半个钟头,“不近不远,近的10多分钟就到了,远的要开1个多钟。”

正常情况下,她通常在凌晨1点左右出海,这是海水最冰冷的时候。与许多渔民“两公婆”协作不同的是,吴大姐坚持一个人干,“现在海鲜已经越来越少,两个人都来不划算。”

按照城建鹤洲公司与渔民的协议,每天的收入,公司与渔民需按照比例进行分成,“最旺的时候,有渔民一天能赚一万多,公司一天也能收入二三十万。”霍伟明说。

但吴大姐的情况不太乐观,“有时候几百,有时候几十,有时候还抵不上油费。”她扬了扬手中的渔网,“一个网就要80元,一整套工具要1万多,年年都要修。”为了给3个子女多攒钱,她老公也去了澳门打工,“我一般一个星期回去一次,平时就住在船上。”

虽然辛苦,但她也担心这样的生活不能持久。政府关于鹤洲南的规划,早已传入岛上渔民耳中。

谈及此话题时,吴大姐停下手中的活,抬头认真问道,“你知道政府什么时候开发这里吗?开发了是不是就不能打鱼了?”

得知记者也不知道答案时,吴大姐反而笑了,“不想了,能干多久干多久吧。”

虽然也曾想过转行,但上岸之后,无技傍身的她要找到一份称心的工作并不容易。“不管怎样自己干比给别人打工好,更自由。”对于渔民这份职业,她的心里一直珍藏着一份认同与骄傲。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