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阅江门2016》获评中国电视纪录片短片十优作品

中国新闻网
关注飞阅大美江门 展现侨都风采——《飞阅江门2016》获评第23届中国电视纪录片短片十优作品
中新网广东新闻10月17日电 由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中国视协电视纪录片学术委员会举办的“第23届中国纪录片十佳十优作品及优秀栏目、年度频道、年度人物推选活动”日前结束,江门市广播电视台制作的《飞阅江门2016》在2000多件参评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第23届中国纪录片短片十优作品。这也是全省广电系统送评作品中,唯一获此大奖的纪录片。颁奖仪式将于11月8日至11日在深圳举行。
《飞阅江门2016》大型航拍活动是江门市重大文化宣传项目之一,由江门市委宣传部主办,江门市广播电视台承办。项目于2016年3月28日启动,同年12月29日多屏首播。航拍活动横跨全年,采用直升机与无人机、空中与地面结合等方式,分季节、分地域、分篇章对江门三区四市进行全覆盖飞行航拍。拍摄制作了飞阅江门故事总片、交通大会战重点片、江门城市形象片、四市三区各一个形象宣传片以及系列短片,共30集航拍纪录片。
在《飞阅江门2016》的首发仪式上,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周惠红说,《飞阅江门2016》飞在天上,聚焦的是江门普通市民,是他们身上切切实实的获得感,这正是市委市政府“兴业惠民、治吏简政”的具体体现。
《飞阅江门2016》第一次以系列记录片的方式向广大市民和海外华侨华人展现江门的新形象、新风貌,对讲好江门故事,展现侨都风采,更好地宣传推介江门良好的投资环境,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追求:从飞越到飞“阅”
“我们不仅是从城市上空掠过,我们更要读懂这块土地上的人们”,江门市广播电视台台长何志斌说。
这并不是第一次用航拍手段空中视角展示江门,2012年,江门市广播电视台就组织策划了“飞越江门”大型航拍活动,《飞阅江门2016》项目启动之际,何志斌提出把“飞越”改为“飞阅”,这一字之差构成了本次航拍活动的全新内涵。
从2012年的“飞越江门”到2016年的“飞阅江门”,摄制组实现的不单单是拍摄手段、剪辑手段的与时俱进,更是在内容着力点上的大跨越,我们所看到的不仅仅是大量美轮美奂的航拍镜头带给我们的视觉震撼,更是辛勤耕耘在这片土地上的普罗大众带给我们的一个又一个感人瞬间。
情怀:有高度更要有温度
用航拍手段讲人间故事,既重“飞”更重“阅”,有“高度”更有“温度”,《飞阅江门2016》呈现出不一样的航拍节目。全片三分之二以上都是航拍镜头,但视线一直追随着五邑大地上的普通群众:村民、店家、传承人,拳师、画匠、筑路工……用他们的故事,来凸显大江门的文化底蕴、精神禀赋和城市认同,云天之上的回望,让观众感受到了满满的人间烟火。
执行总导演伍步华表示,作为一部以文融城的航拍片,并没有一直悬在空中,而是采用当前流行的纪录片碎片化叙事方式,不说空话,不讲大道理,努力探索一条宏大主题的故事化表达之路。
《飞阅江门2016》于2016年12月29日晚在江门电视公共频道正式首播,2017年3月5日登陆广东国际频道向海外播出,与此同时还通过江门邑网通手机客户端、邑微视微信号、江门广播电视台官方公众微信号、微博、官方网站等多媒体平台向全球华人推广,目前网络累计点击量超过100万人次,市民群众通过多种途径看过此片后均给以高度评价。旅居澳大利亚30年的华侨李仕文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飞阅江门2016》改变了我印象中的家乡,都说国外生活好,如今家乡的生活更好”;刚刚当选江门荣誉市民的林永义说:“《飞阅江门2016》呈现的画面太震撼了,家乡越来越美了,近年来越来越多人选择回国居住或创业,深切感受江门的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