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广东 资讯

湛江市首条乡村共享大道在吴川市黄坡镇稳村动工

新浪广东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摘要: 7月18日,湛江市首条乡村共享大道在吴川市黄坡镇稳村动工。湛江市委农办主任、市扶贫办主任李建艺,湛江市纪委常委、市委巡察办主任、稳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张宗胜,湛江市经济技术协作办公室主任沈耀,湛江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世趟,吴川市委常委尤荣,吴川市扶贫办、农业、交通等部门主要领导和黄坡镇主要领导、4条省定贫困村支部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以及乡村共享大道受益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等参加动工仪式。

首条乡村共享大道在稳村动工

7月18日,湛江市首条乡村共享大道在吴川市黄坡镇稳村动工。湛江市委农办主任、市扶贫办主任李建艺,湛江市纪委常委、市委巡察办主任、稳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张宗胜,湛江市经济技术协作办公室主任沈耀,湛江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世趟,吴川市委常委尤荣,吴川市扶贫办、农业、交通等部门主要领导和黄坡镇主要领导、4条省定贫困村支部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以及乡村共享大道受益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等参加动工仪式。

湛江市纪委常委、市委巡察办主任、稳村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驻稳村扶贫工作队队长 张宗胜湛江市纪委常委、市委巡察办主任、稳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张宗胜

建设乡村共享大道,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探索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要求,加快推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农村互联互通,探索乡村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工作的重要抓手,对突破发展瓶颈、加强农村工作、强化基层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乡村共享大道途经新建的稳村鉴西江桥,打通稳村至325国道的便捷通道,使稳村周边农村到湛江市区的距离缩短5公里,让群众共享便捷交通,对推动农业产业化和乡村旅游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据悉,根据湛江市乡村振兴工作会议的统一部署,在吴川市委市政府和黄坡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稳村、郑屋村、唐基村、唐禄村、端德村、黄坡村、乌坭村等7条村自发达成共识,探索党建、交通、产业、水利、治安、文化“六个共享”,实施连片开发,争当乡村振兴的排头兵。一是党建共享。整合7个村党支部的力量,探索建立村党支部之间、村党支部与辖区投资企业党组织之间的共建共享机制,以党建共享推动村民委员会工作共享和区域连片开发。通过组织共建、资源共享、党员共管、人才共用等措施,着力解决农村党支部活动场所不适应新时代党建工作、组织生活开展难、集中学习难度大、统筹资源效率低等问题,取长补短,充分调动政府资源和社会力量,突破乡村振兴瓶颈。二是交通共享。共享交通网络,实现互联互通。以“乡村共享大道”、“乡村振兴大道”为轴,形成纵横交错的道路、机耕路网络,方便布局产业板块和乡村旅游。当务之急是建设“乡村共享大道”(新建的稳村鉴西江桥连接线),使开发片区末端至湛江市区缩短5公里,作为连片开发的“先锋路”。三是产业共享。共享产业品牌,依托稳村注册的“稳田香”、“稳村番薯”、“稳米”商标,打造以“稳田香”为龙头的多元化农业产业、乡村旅游产业链,开展农业科研和农产品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探索“稳田香·一带一路”产业,以“乡村共享大道”为轴,建设产业经济带;以“乡村振兴大道”为轴,建设观光旅游路。四是水利共享。打通水系、改善水质,优化农田灌溉、排水排污网络。多点分布式建设大功率泵站,直接抽取鉴江主干流优质水源,实行农田连片灌溉。统筹7条村的排水排污工作,做到科学导流、集中处理、环保排放。建立科学的水资源循环体系,建设农村环保示范区。

五是治安共享。建立7条村一体化治安管理机制,建设“平安乡村”示范区。建设一体化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统一指挥、分级管理。建立一体化治安联防机制,配强治安联防队伍,多点设置农村警务室。建立农村消防联动机制,科学谋划消防装备配置管理,探索建立“农民消防”新模式。

六是文化共享。统筹7条村的教育资源,教育硬件、师资、学位共享,解决教育资源与人口数量、个性化教育与活动场所的不匹配问题。建设乡村共享图书馆、共享电教室、共享电影院,满足农民群众、中小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开展7条村参与的文娱活动、联欢活动和师生互助、困难扶助活动,实现乡村文化的有机融合。

 张宗胜指出,资源共享、连片开发、抱团发展才能防止返贫致贫、才能实现脱贫致富,只有共建共治共享才能实现全面小康;倡议周边村庄以乡村共享大道的建设为契机,同心同德同力,共建共治共享,全力推进连片开发工作,为实现全面小康和乡村振兴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李建艺指出,首条乡村共享大道在稳村动工,就是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举措,是我们将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结合起来的很好的实践。这是我市首次将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运用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项目中。这个项目,也为我市各地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通过这些项目的建设,也会极大地提升当地村民对共建共治共享理念的理解和幸福生活的获得感。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