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好戏之人 齐聚珠海长隆2018中国国际马戏节

羊城晚报
关注
《空竹》

《永无止境-女子绸吊》

《科学怪人-滑稽双杠》

《心灵秘密-双人吊环》

《女子滚环》
文/黎存根
全球年度文化盛事——第五届中国国际马戏节,目前正在珠海横琴长隆国际马戏城火热进行中。本届马戏节首次集结世界五大洲、来自全球近20个国家共25支世界顶尖马戏队伍齐聚珠海同场献技、激情碰撞,为珠港澳乃至全球观众带来精彩的马戏文化盛宴。
25支马戏精英团队慕名而来,其中不少更是国际性马戏奖项的金奖节目,热爱马戏的观众真正在珠海就能一站式观赏代表全球最高水平的马戏演出。“越来越多国际知名的马戏团,已经把来中国珠海表演当做目标。“蒙特卡洛国际马戏节副主席乌尔斯·皮尔兹认为,中国国际马戏节虽只有短短几年的历史,但已具有国际超一流的水准和影响力,已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国际化马戏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中国国际马戏节更将欢乐时光延伸,11月24日-12月1日为本届马戏节优秀节目巡演时间,将为远道而来的全球马戏精英提供更多交流时间和空间,全方位地呈现国内外高质量的马戏艺术作品。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本届马戏节中那些在国际上得奖如探囊取物般的著名马戏精品节目。
《永无止境-女子绸吊》
获奖
法国马西国际马戏节金奖 莫斯科国际青年马戏节银奖 蒙特卡洛国际马戏节铜奖
俄罗斯女子绸吊表演者安娜塔斯雅今年已32岁,19岁才开始学马戏,20岁开始参加马戏表演,应该算是后知后觉进入马戏行业。在没有任何保护的情况下,在空中表演高空劈叉、单腿挂钩等数组极高难度动作,她坦言刚开始学习时很害怕,“我以前也不做什么运动,还晕车,并有恐高症状。进了马戏学校学习时,教练带着我去尝试升上半空,下来后难受了两天。但我不甘心,也不想认输,坚持训练和学习,用了5、6年时间终于适应了空中表演。”
她清楚自己这个年龄进入马戏行业,要比一般的演员付出更多的努力,也需要通过更高的技术和能力才能与行内年轻人竞争。节目里压轴演出高空劈叉,她用了半年时间才掌握。
《心灵秘密-双人吊环》
获奖
莫斯科国际马戏节金奖
乌克兰基辅国际马戏节金奖
法国马西国际马戏节金奖
意大利国际马戏节铜奖
出身于乌克兰马戏世家的男演员,与来自俄罗斯的女演员因马戏相识相爱,两人还有个3岁的女儿。多年来,他天天咬着吊环带着妻子在空中旋转、飞翔,有了女儿后,又开始增加上女儿的重量,一家人练得其乐融融。一次受邀在电视节目表演时,他用牙咬绳索吊起了150公斤重的东西,还引发了热烈反响。
空中表演和训练充满着风险。妻子有次训练时因为绳索断了而从六米高摔下,全身瘀青,还出现严重的脑震荡。住了三周医院才回到家中休养。她怀上女儿前三个月依然还在表演,直至肚子开始凸显才休息,那时曾想着放弃表演,但生下女儿后,带着对节目的热爱,半年后她又开始和丈夫参加训练并进行表演,如今一家三口全球巡演,全因对马戏割舍不下的热爱。
《女子滚环》
获奖
法国明日与未来国际马戏节银奖 蒙特卡洛国际马戏节银奖
美国出生,加拿大长大,今年29岁的安杰丽卡,4岁开始就对马戏感兴趣,17岁报考马戏学校系统学习了四年,成为了一位空中飞人演员。然而,一次的训练让她从空中摔下,造成背部严重受伤,她的教练告诉她,你最好改变方向,去学习滚环吧。从此她找到了自己与滚环间的缘分与发展方向。安杰丽卡说:“在别人眼里,滚环只是个道具,但在我眼里他实际是我的搭档,他有生命、有灵性,我们会默默地进行沟通。”
学滚环贵在坚持,训练强度和难度都很大,很多人学着学着就放弃了。安杰丽卡一场表演下来,大概要做180圈左右的各种旋转。为此,她每天要坚持练习2小时左右,训练过程中有时会把手、胳膊和腿碰得瘀青,有次更是被重达13公斤的滚环把手腕压到骨折。
《空竹》
获奖
法国明日与未来国际马戏节金奖
今年26岁的中国台湾年轻小哥赵志翰,与空竹结缘已经19年了。从小学一年级初接触时单纯觉得空竹“蛮酷的”,到全世界获奖无数、获封世界空竹“至尊”,赵志翰的空竹生涯并非一帆风顺,通往成功路上的孤单感让他感触最深,“因为我是一个人的节目,练习过程是很孤单、非常无聊的。有时候在想新动作,我会整整一个月没有头绪,所以除了训练,我需要靠一些我喜欢的东西,比如音乐、戏剧来刺激我的创作灵感。”
空竹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割舍的一部分,赵志翰致力对传统空竹进行创新,希望更多年轻人“看到”空竹,“对我个人而言,讲传承太大了。我只是想做得更好,植入当代年轻人喜欢的潮流元素,我只是在做传承的第一步——让它‘被看见’,看见了,才会喜欢,才能被传承。”
《科学怪人-滑稽双杠》
获奖
蒙特卡洛国际马戏节铜奖
节目创作已有24年。故事来源于古老欧洲森林里的传说,一位科学家掌控一群怪兽的故事。节目结合时代发展不断改进,并根据每位表演者的特长,融入各种轻松、搞笑、滑稽的表演方式,令整个节目轻松而快乐。节目与众不同还在于,一般的节目表演都希望不出差错,而他们却希望每场节目都能有人出些闪失,以增加节目的趣味性,这本身也是一种创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