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广东 资讯

2019中国特色丝苗米高峰论坛在梅州市蕉岭县举办

新浪广东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摘要: 6月15日上午,论稻蕉岭•一米惊人——2019中国(梅州蕉岭)特色丝苗米高峰论坛开幕。

航拍飞机缓缓升起,掠过石窟河畔,葱郁的稻田风光展现在眼前:整齐划一的农田,稻田作画,勾勒出“寿乡蕉岭”“长寿蕉岭”几个字在田间格外显眼,与周围的树木、鱼塘、村居构成一幅和谐的田园画卷,现代农业的美景一览无余。这里是“世界长寿乡”——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

蕉岭县位于广东东北部,稻米产业是蕉岭县农业主导产业之一。蕉岭全县农作物种植面积约33万亩,其中水稻种植面积15万亩。蕉岭县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水稻种植面积10.5万亩,占全县的70%,其中特色丝苗米约4万亩。

为持续推动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创建,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提升蕉岭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和获得感,在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的指导下,6月15日上午,论稻蕉岭•一米惊人——2019中国(梅州蕉岭)特色丝苗米高峰论坛开幕。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冯彤,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副总编辑王更辉,中共梅州市委常委、副市长闫景军,中国种子协会副会长、原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邓光联,中共蕉岭县委书记,市蕉华管理区党委书记、主任陈伟明,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种业管理处处长何国威,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管理处处长曾思坚,南方农村报社总编辑陈永,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所长、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王丰,梅州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黄增国以及省内外科研院所专家学者、梅州市直单位有关领导、企业及采购商代表、省内外部分兄弟县(市、区)农业农村部门负责人,以及县新农人代表等300多人参加了启动仪式。

陈伟明表示,一方水土孕育一方特色。梅州市委、市政府大力打造“客都米”区域品牌,为蕉岭培育具有区域特色、品质优良、融入文化与生态的富硒长寿品牌指明了发展方向,蕉岭县丝苗米产业园入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名单,为蕉岭做大做强特色丝苗米品牌提供了重要平台。

“梅州市充分依托生态、长寿、富硒等优势,加快发展健康幸福产业、发展富硒产业,着力延伸农产品精深加工链条,打造梅州特色农业品牌。”闫景军表示,蕉岭县要以现代农业产业园为龙头,以“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工作为载体,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争先当好广东农业标兵。

王更辉在致辞中表示,蕉岭乡村振兴工作为当地农业尤其是丝苗米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机制护航、寿乡品牌支撑和产业聚集优势等作用,为打造“一粒米”产业发展奠定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保障。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也将继续发挥党媒集团的优势,与梅州市一道为乡村振兴赋能,通过整合、发挥政府、媒体、高校和互联网平台等各方资源,深度挖掘梅州蕉岭的潜力,助力乡村振兴。

“好山好水出好米,好米吃出长寿来。”冯彤说,蕉岭发展特色丝苗米发展具有很多优势,一是领导重视,各方支持;二是蕉岭确实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世界长寿乡的美誉、天然富硒的土壤,为特色丝苗米发展奠定了环境基础;第三是蕉岭县优质规模不断扩大。蕉岭县水稻种植面积虽然不大,但是丝苗米种植比例很高。此次高峰论坛的举办,促进蕉岭培育自主特色丝苗米品种,扩大特色丝苗米品牌影响力,丝苗米产业发展更上一层楼。

冯彤还表示,广东省十分重视特色丝苗米产业发展。广东发展现代农业,实施两个策略,一是建设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四年投入100个亿,大力支持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另一方面是支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发展,为广东省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希望蕉岭县借助丝苗米产业园和“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力量,促进蕉岭县特色丝苗米产业的飞速发展。

新品种发布:“客都寿乡1号”落地蕉岭

水稻标准化种植示范、稻鱼生态种养模式示范、丝苗米新品种展示……15日上午,在长潭镇白马村,稻田观摩活动为与会者搭起了交流平台,一边探讨前沿技术,一边对比示范田里水稻品种的长势。“发展稻渔综合种养能够有效保障粮食安全、食品安全、提高稻米及渔的品质;还能提高稻田能量和物质利用效率,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废水废弃物排放和病虫草害发生。”吉优615、金农丝苗、泰丰优208、广8优金占、19香、禾香430,各品种散发勃勃生机,引得水稻行家们啧啧称赞。

品种是品牌打造的基础。为全面提升特色丝苗米品牌,蕉岭县向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购买专用丝苗米品种“客都寿乡1号”,并举行了蕉岭优质稻新品种发布仪式。“这个品种是利用竹稻7号与象牙香占杂交,通过连续多代的系统选择,培育而成的丝苗米新品种,具有蕉岭特色竹稻血缘。”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所长、广东省杂交稻研究开发中心主任王丰介绍。据了解,“客都寿乡1号”植株较矮,抗倒性优于象牙香占,整精米率明显高于象牙香占、米饭也相对稍软,粒型细长,晶莹剔透,符合丝苗米品种标准。此发布仪式上,王丰将写有“客都寿乡米”的牌匾授予蕉岭县,并将新品种稻穗交至5位当地新农人代表手中,宣告“客都寿乡米”优质稻品种正式落地蕉岭。

据了解,蕉岭县主要种植华航丝苗、美香占、象牙香占等优质丝苗米品种,优质稻种植面积达97%,已形成规模化生产基地。“优质的丝苗米品种应该有各自的特色,满足市场的要求,以此来打造品牌,也能增加农民的收入。” 中国科学院院士、水稻育种专家谢华安对蕉岭特色丝苗米产业发展提出建议。

高峰论坛:专家献策丝苗米产业发展

优质稻米品种的培育与推广离不开产业链上各位专家的辛勤耕耘。在2019中国(梅州•蕉岭)特色丝苗米高峰论坛上,院校学者、技术带头人、资深行业人士等为蕉岭特色丝苗米产业发展输出智力。专家们围绕品牌化之路、特色功能、品种选育与品牌创建、育种与产业化发展、发挥富硒优势、富硒生产技术七大主题,多角度为蕉岭完善现在和规划未来提供决策支持。

“和广东丝苗米整体情况一致,蕉岭县的丝苗米产业也正面临生产面积偏低,商品率不足,标准化程度相对缺乏等问题。”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广东丝苗米产业联盟理事长林青山说。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需求和水稻规模化、轻简化、安全化生产的发展需求,蕉岭丝苗米在育种上应适应市场的变化需求。“育种目标要在现有高产、抗病虫、耐逆的基础上,强化优质、高效、安全、适合轻简化生产需求的水稻新品种培育。”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所长、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王丰在会上指出。

打造特色丝苗米品牌,蕉岭应该如何做?“首先应该重视公共资源,产地与品类两个事物常常紧密相连,产地常常蕴含、诞生品类,要将产地和品类‘企业化’,做品类的代表。比如打造‘蕉岭富硒香’,占领品类地位。”国家工信部品牌培育专家、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陈明提到,其次应该以快制胜做老大,以传播称王,并借势蕉岭的文化打造品牌,将内在品质差异化、外在化,并通过杂交创新,深加工,让产品与众不同。

蕉岭丝苗米现有三圳、长潭、新铺三个富硒标准化种植基地,提升产业园种植基地生产效率很关键,“做好土壤健康,这个是根本。” 广东省生态环境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陈能场说。“蕉岭当地土壤含硒量丰富,生产出来的水稻自然含硒,但天然富硒米中的硒含量存在不稳定性。”针对蕉岭县的富硒稻米生产,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丝苗香米科技创新中心主任唐湘如指出,“可通过土壤施硒肥或喷洒富硒营养肥来育出富硒大米。”

上海师范大学遗传研究所所长、上海市植物分子科学重点实验室主任董彦君也为蕉岭丝苗米的特色化品牌化发展出谋划策。

农业体验:展蕉岭富硒品牌

此次活动在蕉岭(南沙)体育馆内设置有蕉岭县特色农产品展示区、蕉岭稻米品牌展示区、客家米粄文化体验展示区和蕉岭乡村旅游文化展示区。丰富多彩的农业体验让大家对蕉岭“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富硒品牌特色印象深刻。

在该县稻米品牌展示区,蕉岭县丝苗米现代农业产业园的9大实施主体让自己的拳头产品纷纷亮相。蕉岭县丝苗米产业园是2018年第二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之一,蕉岭县通过整合各种资源和资金,挖优势、补短板、强弱项,产业园已开工项目14项,开工率达77.77%。目前,借助产业园建设,蕉岭县整合了一系列名特优新农产品,包括区域品牌——“蕉岭富硒稻米”,“广东名米”——优质稻“美香占”、“夫妻树”富硒大米、“客家良稻”、“金珠有机米”、金珠禾香米、高山源“槟唐香米”等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

“一粒米”衍生出丰富特色的粄食文化。在蕉岭米粄文化展示区,各类代表地道客家最独特风味的粄香味扑鼻。发粄、味酵粄、煎粄、蕉岭三及第……客家菜师傅们在现场大展身手,引得众多与会者驻足细细观看。蕉岭县是世界长寿乡,全县空气优质,水源、土壤富硒,种出优质丝苗米,才能做得如此美食。

在该县“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农产品展示区,山歌声、吆喝声和现场参观交流声不绝于耳。8个乡镇的特色农产品引人侧目。

“新铺好地方,处处茶飘香,才饮彭坑水,又食富硒粮!”蕉岭最大的乡镇新铺主打产品米和茶,米有利用“竹子与水稻远缘杂交”技术种植的“钟章美竹稻米”,茶是产自黄坑村的黄坑茶和猪兜窝茶。

“鱼米之乡”三圳镇淮山种植历史悠久,是蕉岭主产区之一,在2018年被评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在该镇展区,无花果、鲜葡萄、莲子等带动村民致富的特色蔬果和农产品令人流连。

“我们展示的都是长潭镇的主打产品,很多都是绿色栽培,产品健康又高端。”在长潭镇展位上,广东四季耕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志生说。百美金桔、麻坑香蕉、龙眼、金柚等本土农产品,已成为长潭村民的致富宝贝。

长寿米、米饼……蕉城镇围绕“米”为主题进行布展,充分展示着“宜居寿乡,米丽蕉城”的魅力。

“好米加好水,酿出好酒来!”文福镇的“代表作”客家酿酒令嘉宾品尝过后赞叹不已,直呼:“非常香醇,是上等的养生酒!”广福镇则主打农产品黑木耳,黑木耳肉厚营养价值高,该镇建有蕉岭县黑木耳扶贫产业园(广福),以水稻、稻糠、废旧木屑等农业生产废料为主要原料制作黑木耳菌包,推广种植后黑木耳面积达500亩,产量达100万斤,年产值超2000万元。

在蓝坊镇展区,充分融入茶艺、旗袍、山歌等元素展示白酒产业。该镇通过以酿酒企业为龙头,带动大批米酒生产企业发展,形成了年产米酒2000吨客家米酒生产基地。

在素有“粤东竹乡”美誉的南磜镇,独特的南药(金线莲)产品令人侧目。该镇正重点培育金山南药、洋山木耳、灵芝、富硒甘蔗等富民强镇产业,让长寿“硒”品更具特色。

同时,蕉岭乡村振兴旅游文化展示区通过内容展板展示、组织游艺环节进行旅游文化展示。当前乡村旅游正成为消费热点,现代服务业走进“菜园子”大有潜力。广东省通过实施乡村旅游与休闲观光农业“百镇千村”提质升级行动,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良好的生态资源、古村古民居、名人故居、长潭4A 级旅游景区……蕉岭县深入开展农旅结合优势颇丰。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高峰论坛上,还设计了网红直播销售蕉岭丝苗米环节。一直播、花椒快手、抖音等平台网红通过直播形式,在线上推介蕉岭丝苗米、呈现蕉岭稻米文化,为蕉岭丝苗米代言。据统计,仅开播2小时,直播总浏览量超过1000万。

“走出去”“请进来”!在此次蕉岭县农业体验展厅还设置了网红直播间,活动现场,线上通过直播引流蕉岭农产品销售,线下促进采购商与蕉岭企业达成高质量合作。

此外,论坛开幕式上,蕉岭县人民政府与广东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双方代表签定战略合作,促进蕉岭大米产销对接,不断提升蕉岭大米的影响力,用“一粒米”撬动富硒长寿品牌。太平洋建设集团产品中心与梅州市建丰粮业发展有限公司、客天下集团公司与蕉岭县南山寿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点筹网与蕉岭县科诚农业专业合作社、守护大地公司与蕉岭县高山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举行了采购签约仪式。

据了解,经过多年的努力,蕉岭县丝苗米产业在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无公害栽培等方面逐渐完善,促进丝苗米产业向高深发展。蕉岭丝苗米产业下一步将围绕长寿文化、美丽田园风光和原生态山水等优势资源,以全域旅游为抓手,不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加快一二三产深度融合,逐渐成为全省岭南特色产业转型升级的先行者,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引领者,农民增收致富的带动者,绿色农业循环发展的探索者。

本次活动由广东乡村振兴服务中心、蕉岭县农业农村局承办,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广东丝苗米产业联盟、南方农村报社、南方日报梅州新闻部、广东(梅州)乡村振兴服务中心为支持单位。(本文摄影:南方农村报记者 柯学潜  谭家富 胡港涛  李家威 )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